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4年7月清华大学法律系研究生刘媛媛参加了电视台《超级演说家》的比赛,她将2013年网络流行语“No Zuo No Die ”(不作不会死)作为自己演讲的话题,并定义——“作,就是不安现状地瞎折腾。”她说:“我想任何人年轻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想‘作’的冲动……可是我们从小到大都是听着别人的声音为自己的人生画格子,呆在格子里的没有什么风险,也不会被嘲笑……但一个没有把百酒都尝过的人,是不大懂得清水之味的,一个一辈子安分守己不敢‘作’的人不会有真正丰富的人生,毕竟‘No  Zuo  No  Life’(不作不会活)。”

听了刘媛媛的演讲后,班里的同学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甲说:不是所有的事都值得尝试,有些“作”就是会毁掉人的一生。

乙说:我就认为,生活嘛,原本平平淡淡才是真。

丙说:是啊,平凡、平静的生活也有其精彩之处。

丁说:可是人不在年轻的时候挑战一下自己,更待何时呢?

……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挑战人生,活出精彩 人,总是希望按照自己的轨迹而活着。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生活是舞台,要想活出精彩,那就要不断的挑战命运的束缚,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着。 挑战人生,活出精彩,重要的是要有远大的目标。因为不同的目标必然形成不同的人生结局。安分守己的演员,不过是剧本的木偶;杰出的艺术家,既然会借助于剧本和舞台,演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当年毛泽东在老师的指引下,立志改造中国和世界,从韶山走向了长沙,又走向了北京。他先后在杨昌济先生和李大钊、陈独秀的指导下,不仅有了扎实的文化底蕴,还汲取了新文化运动的时代气息,又得到了湖湘文化的滋润,从而为他以后成为一代巨人打好了文化的基础。 扼住命运的喉咙,写出人生的精彩,需要的一种勇气。成功的演员既然不可能受剧本的束缚,杰出的人生既然不会受命运的摆布。司汤达的《红与黑》中的于连,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就是人类杰出的艺术家追求的“典型”。于连不甘心卑贱的地位,在他的短暂的爱情生活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之所以获得德·瑞纳夫人和玛特尔小姐的芳心,就在于他有一颗凌驾于金钱和权势的灵魂和勇气。而保尔·柯察金的生命如同火焰,虽然病魔肆虐,但是终于使自己炼成钢铁。孙少平身上存在着一种力量,那就是不甘心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生活空间里。他在改变自己生活境遇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并在苦难的人生中留下了自尊的高贵。 挑战人生,活出精彩,在于他的人生智慧。共和国总理李克强,生于基层,成长于“文革”年代。然而一度失学在家的他,得到了安徽省文史馆李诚先生的指导而潜心钻研了中国古代典籍;后来又下放偏僻的凤阳农村,扎根泥土,风雨的历练让他精神和人格都得到了提升。接着他上北大,聆听了法学界和经济学界的泰斗的点拔,智慧是这个农家子弟不断得到 新的锤炼。中原河南,东北辽宁,磨练这位年轻的共和国的栋梁。终于他众望所归,担任了共和国的总理。智慧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已是不争的事实。 不断的挑战人生,活出精彩。命运提供给我们的“剧本”,可能是是一种提示和规范,也可能是限制和束缚。我们要想活出自己的精彩,就要有自己的目标、勇气和智慧,从而在有限的舞台上展现出自己的生命价值。 【解析】 试题分析: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审题时,可根据材料中的有价值的信息构思立意。本题就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中涉及几个观点,刘媛媛和丁、甲、乙丙;写作时可从三个角度切入:第一,赞同刘刘媛媛演讲的主旨“一个一辈子安分守己不敢‘作’的人不会有真正丰富的人生”;第二,赞同乙、丙所说的“原本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凡、平静的生活也有其精彩之处”;第三,赞同甲的辩证的观点。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题中,可以把人物的观点分为三类,考生可以从这三个角度进行立意。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