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

长发短缨

田洪波

21岁的孙凤英加入抗联队伍那会儿,一条麻花似的大辫子长至腰间,油旺旺,黑亮亮的。

她原是宣传小分队的成员,随着战事吃紧就混编到四支队来了。对此孙凤英相当得意:俺也是抗联正规军了!

的确,正规军的孙凤英有枪了。

枪是短枪,而且孙凤英还扎上了绑腿,走起路来飒爽英姿。

每天行军途中,孙凤英总不忘唱上几句《小鬼子把门》什么的。

她嗓音清细,战士们听着脸上都一扫阴霾和疲惫。

可惜好景不长,有一天她的歌声被从营地上下来的一位营长听到了。

营长围着孙凤英转了两三圈,把孙凤英转毛了,小脸通红不知营长要干什么。

“你以为这是在舞台上吗?去,把你的辫子给我剪了!”营长突然发起怒来。

有几个女兵吓得吐了下舌头,拉起孙凤英就走。孙凤英张了张嘴想告诉营长,我这辫子可是留了20来年!可末了,她看了看冲她直摇头的同伴,只是咬紧了嘴唇,什么也没说。

孙凤英不情愿地被剪成短发了。剪成短发的孙凤英不可抑制地一个人坐在光秃秃的树桩上好顿哭。许久,才把头猛地一甩,继续冲女伴们扬起那张青春的脸说笑。

孙凤英还是那个爱唱歌的孙凤英,只是歌词换了:红旗飘飘在半天空/  好似草堆落火星/ 妇女姐妹入抗联/ 长发剪成短缨缨……

孙凤英好像天生不知道什么愁事,哪怕子弹从她耳边穿过!

战事紧,可每次打完仗孙凤英都不忘化化妆。用烧过的火柴杆儿、细树枝儿,或者把大红纸蘸点水洇一洇,往脸上、眉上、唇上轻轻一抹、一描、一勾,一个妩媚无比的孙凤英就出现了……对一些女伴的狐疑,孙凤英干脆搬出营长的话给挡回去——咱们是正规军。正规军就要有正规军的样子!把个女伴噎得眼直翻白。孙凤英却仰天大笑,开心无比。

起始,战士们累了还能听孙凤英亮亮嗓子。可仗越打越激烈,孙凤英就长时间没有尽情亮嗓子的机会了。不过,除了唱歌,孙凤英还懂一点医护常识,也会把饭烧得很香,于是后来,孙凤英的角色就杂了,甚至缝缝补补,浆浆洗洗的活儿也常被她揽下来。

就是在那会,孙凤英与副支队长刘老顺走到了一起。孙凤英有个被战士称为“百宝囊”的背兜,什么药包、天剪,补衣的碎布、针线等等,用场大着哩。可偏偏就让刘老顺给看在眼里了,就隔三差五找孙凤英,一来二去,两人就有了那层意思。

是营长作主,给他们两人在营地上举行了婚礼。

婚后月余,郭塌子战役便打响了。

郭塌子战役,是抗联三团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尽管有战士在撤退过程中一直注意倒着走,在走过的脚印上撒上辣椒面,破坏敌人狼犬的嗅觉,奈何敌人还是步步紧逼,穷追不舍。

于是在一个黄昏,六营的战士们撤到了山峰陡峭的七星峰。

再往前走已经没有路了,而两岸悬崖相距约两米左右。营长指挥众人一个个跳过去,但轮到孙凤英这儿卡壳了——她身上背着铁锅和铁桶,还有那个永远不离身的“百宝囊”。

把东西都扔了!营长当机立断。

我不!孙凤英第一次顶撞起营长。

营长瞪圆了眼睛。

孙凤英也不瞅他,把“百宝囊”摘下来递给了刘老顺,你先过去,你过去再接应我。刘老顺伸手要摘她的锅,但孙凤英挡住了,锅在我在!说时还冲刘老顺一笑。可是你?刘老顺有点急了。

少废话!孙凤英狠狠瞪刘老顺一眼。

无奈,刘老顺只好咬牙跳了过去,然后揪心扯肺地等着孙凤英跳。孙凤英几次试跳都没成功。刘老顺见状,干脆和战士们砍断了旁边的桦树搭向对岸,让孙凤英小心爬过来。孙凤英爬到一半,系铁锅和铁桶的麻绳突然断了,铁锅和铁桶落入悬崖的巨大声响惊起一群山鹰。

被惊扰的还有敌人。眼见孙凤英快要爬到对岸了,这时,一声枪响,孙凤英掉下了深渊,只留下刘老顺撕心裂肺的哭喊——凤英,凤英……

1.下列对文章的有关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去,把你的辫子给我剪了”、“突然发起怒来”、“瞪圆了眼睛”等交代,一方面说明营长对部下要求严格,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营长态度蛮横,带兵方法简单粗暴。

B.作者善于运用细节刻画人物,“营长围着孙凤英转了两三圈”、“小脸通红”、“吓得吐了下舌头,拉起孙凤英就走”等细节描写使人物群像更显鲜活,场景更加生动。

C.小说写营地歌声,写抗联战士的爱情,写女战士就地取材描眉化妆,这些描写是为了淡化残酷的战争氛围,增加作品的诗意,彰显人性的美好。

D.抗联战士用了很多办法力图摆脱敌人但未能如愿,最终无奈撤到陡峭的七星峰。如果上级能够未雨绸缪,周密筹划,局面就不会如此被动。

E.小说前半部分对故事的结局进行了充分的铺垫,且这些铺垫与故事悲壮的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进一步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2.小说在刻画孙凤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题“长发短缨”的含意。

4.小说结尾写到孙凤英的牺牲与“抗命”有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答案:
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 2.①热爱生活,开朗乐观。她性格单纯,爱唱爱笑,一直用自己的乐观情绪感染着战友们,为大家带来了欢乐;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仍然保持着爱美之心,不放弃恋爱的权利。②勤快能干,富有奉献精神。为了部队的需要,剪掉了心爱的辫子;心灵手巧,看护伤员、洗衣做饭、缝缝补补,整天忙个不停。③一心为公,责任心强。她负责队伍的后勤工作,自己留了多年的长辫子可以剪掉,但战士们急需的物品一件都不能丢。 3.①点明了孙凤英外在的形象特征及形象的变化。②“长发”是指她刚加入抗联时梳着长至腰间的大辫子,“短缨”是指她按照营长的要求剪成短发。③暗示了主人公孙凤英由一个天真单纯、爱漂亮的宣传队员迅速成长为干练洒脱、能吃苦、富有牺牲精神的抗联女战士。 4.①孙凤英的牺牲,与她“违抗”营长的命令有一定的关系。但她的“抗命”不是为了一己私利,其言行符合人物个性发展的基本逻辑。②孙凤英不是不守纪律的人,她服从营长的命令,将留了多年的辫子剪了,可是却舍不得丢弃“百宝囊”以及铁锅、铁桶。这是因为“百宝囊”特别是铁锅、铁桶,是抗联战士们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维持生存的基本保障,如果丢了它们,战士们就吃不上饭、喝不到水。所以,孙凤英明知危险,仍然坚持亲自带着,并因此牺牲了年轻的生命。③小说通过详细叙述孙凤英的牺牲经过,凸显了她尽职尽责、富有奉献精神、时刻为战士们着想的感人形象。 【解析】 1. 试题分析: C项大体正确,但是“淡化残酷的战争氛围,增加了作品的诗意,彰显了人性的美好”只能说是客观上达到的效果;A项“态度蛮横,带兵方法简单粗暴”欠妥,D项“如果上级……不会如此被动”在原文找不到依据。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题的选项A就是人物的心态表述表述不当,选项A.C则为文章内容概括不当。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 试题分析:其实本题是变相的考查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应该紧紧围绕“孙凤英这个形象时,突出的性格特征”这一中心问题,即个人具有的内在、外在的特点特征。她性格单纯,爱唱爱笑,一直用自己的乐观情绪感染着战友们,为大家带来了欢乐;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仍然保持着爱美之心,不放弃恋爱的权利。为了部队的需要,剪掉了心爱的辫子;心灵手巧,看护伤员、洗衣做饭、缝缝补补,整天忙个不停。她负责队伍的后勤工作,自己留了多年的长辫子可以剪掉,但战士们急需的物品一件都不能丢。概括出突出特点为热爱生活,开朗乐观。勤快能干,富有奉献精神。一心为公,责任心强。然后分条概括。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孙凤英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孙凤英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孙凤英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孙凤英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孙凤英的态度与评价;把握孙凤英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孙凤英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如本题她性格单纯,爱唱爱笑,一直用自己的乐观情绪感染着战友们,为大家带来了欢乐;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仍然保持着爱美之心,不放弃恋爱的权利。可概括出她热爱生活,开朗乐观的性格特点。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题目命题的原因。有的标题就是文章得线索,有的标题包含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则暗含了写作的技巧,有的标题暗示文章的主旨。如本文先探究“长发短缨”的内涵,“长发”是指她刚加入抗联时梳着长至腰间的大辫子,“短缨”是指她按照营长的要求剪成短发。探究以此为标题的理由,包含文章的主要内容,暗含了写作的技巧。点明了孙凤英外在的形象特征及形象的变化。暗示了主人公孙凤英由一个天真单纯、爱漂亮的宣传队员迅速成长为干练洒脱、能吃苦、富有牺牲精神的抗联女战士。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本题属于探究题。探究文章标题命题的理由,主要要求立足文本,感悟和体验文本,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独立思考,理解标题的内涵,“长发”是指她刚加入抗联时梳着长至腰间的大辫子,“短缨”是指她按照营长的要求剪成短发。我们在答题时,注意小说标题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答题: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概括小说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寄托作者情感、展开情节,前后呼应、对比讽刺,强化效果、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从给读者的感情来说,还有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等。本题主要暗示情节发展,呼应文章内容,创设故事背景,对主旨表达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本题点明了孙凤英外在的形象特征及形象的变化。暗示了主人公孙凤英由一个天真单纯、爱漂亮的宣传队员迅速成长为干练洒脱、能吃苦、富有牺牲精神的抗联女战士等。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本,如何孙凤英的牺牲与“抗命”有关的内涵,用文中的事例进行说明。首先明确观点,结合文本分析,然后谈自己的理解。孙凤英的牺牲,与她“违抗”营长的命令有一定的关系。但她的“抗命”不是为了一己私利,其言行符合人物个性发展的基本逻辑。②孙凤英不是不守纪律的人,她服从营长的命令,将留了多年的辫子剪了,可是却舍不得丢弃“百宝囊”以及铁锅、铁桶。这是因为“百宝囊”特别是铁锅、铁桶,是抗联战士们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维持生存的基本保障,如果丢了它们,战士们就吃不上饭、喝不到水。所以,孙凤英明知危险,仍然坚持亲自带着,并因此牺牲了年轻的生命。③小说通过详细叙述孙凤英的牺牲经过,凸显了她尽职尽责、富有奉献精神、时刻为战士们着想的感人形象。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对语句内涵的挖掘,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的内涵,然后说明孙凤英的牺牲的原因,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如本题孙凤英不是不守纪律的人,她服从营长的命令,将留了多年的辫子剪了,可是却舍不得丢弃“百宝囊”以及铁锅、铁桶。这是因为“百宝囊”特别是铁锅、铁桶,是抗联战士们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维持生存的基本保障,如果丢了它们,战士们就吃不上饭、喝不到水。所以,孙凤英明知危险,仍然坚持亲自带着,并因此牺牲了年轻的生命。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如本题就是探究孙凤英的牺牲与“抗命”的关系,孙凤英的牺牲,与她“违抗”营长的命令有一定的关系。但她的“抗命”不是为了一己私利,其言行符合人物个性发展的基本逻辑。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①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

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元起曰:“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而瓒深与先主相友。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

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

顷之,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毋丘毅诣丹杨募兵,先主与俱行,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复去官。后为高唐尉,迁为令。为贼所破,往奔中郎将公孙瓒,瓒表为别部司马,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数有战功,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

(选自《三国志•蜀书二•先主传第二》)

【注】①酎zhòu金:汉代诸侯在宗庙祭祀时献金助祭,叫酎金。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         事:侍奉

B少语言,善下人                           善:善待

C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                     除:除掉

D郡民刘平素轻先主                         轻:轻视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

B.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

C.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

D.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备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裔,但年轻的时候,家里很贫穷,与母亲靠贩草鞋织芦席为生计。

B.刘备喜欢读书,并喜欢结交豪侠之士,不少年轻人都争相归附,为其所用。

C.中山人巨商张世平、苏双等,积蓄千金家财,贩马往返于涿郡一带,见到先主,以为此非凡之人,于是馈赠他大笔钱财。

D.本郡人刘平一向瞧不起先主,以受其管辖为耻,于是派刺客行刺先主。刺客不忍下手,并将自己的来由告知先主,然后离去。他就是如此深得人心!

4.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

(2)元起曰:“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而瓒深与先主相友。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西游记》,别样的经典

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三部,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才写定的。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

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但《西游记》不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认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西方路上好多魔头和小妖的天真、狡狯和滑稽也引人喜爱;不少妖魔和神佛通声气,有渊源,是一家子。神与魔泯除了界限,受到作者的平等待遇,于是,宗教的价值观就被抛弃,被超越,宗教的虚伪性也在很大程度被揭露了:因为说到底,天堂地狱,神佛妖魔这些超人间的幻象全是随着艺术家的意旨转的,是艺术虚构的产物。《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世界,同时也就宣告了宗教的创造和作家本人所创造的同样都是一种意识的虚构。

《西游记》不仅奠定了神魔小说这一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而且是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的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品。中国长篇小说的主题,通常集中在战争、爱情、政治、家庭等等社会性的关系上,很少有、或者简直没有像西方小说中《鲁宾逊漂流记》那样一类以人和自然斗争为主题的作品。《西游记》却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行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以降妖伏魔赞美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它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节选自《西游记〈前言〉》

1.下列对“神魔小说”产生、发展过程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佛妖魔故事创作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在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又受到了佛教文学故事的濡染。

B.到了神魔小说《西游记》,不少妖魔富有人情味,成了引人同情的对象,相反,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佛祖如来却成为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

C.佛、菩萨、魔自六朝以来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体系后,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逐渐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D.《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的世界,奠定了神魔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传统积累型小说中,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留下了个人风格的印记。

B.《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成就了人战胜自然的凯歌。它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此类作品在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

C.《西游记》里的各种艺术形象既是艺术虚构的产物,也是意识虚构的产物,它们都来源于神佛故事和各种宗教幻象。

D.吴承恩为了抛弃并超越宗教的价值观,彻底揭露宗教的虚伪性,在《西游记》中有意泯除了神与魔的界限,甚至把不少神、魔写成了一家子。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佛教传入中国后,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B.因为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颠覆了神的神圣,所以人们不再认为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

C.《西游记》的艺术虚构以传统的艺术经验和宗教性观念、风习为基础,而又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的独创性,嘲弄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

D.孙悟空可亲可爱,有人情味,他的魅力表现在他的妖气、他的个性放纵上,他受紧箍咒的气让人同情,他有时妖性复发让人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