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下列各句中对“之”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之:的

B.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之:代词“这件事”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之:主谓之间,取独

D.吾属今为之虏矣                    之:代词,“他们”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中考核文言文常用虚词。A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①<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②<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③<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④<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⑤<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⑥<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⑦<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⑧<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⑨<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⑩<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⑾<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⑿<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即词性)。方法应用上首先,分清虚实。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其次,辨明词性。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如:“焉”可以是代词、副词、助词。再次,对比古今。有的沿用下来,有的用法变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最后,注意特殊虚词。兼词、虚词连用,如“何以”“孰与”等。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