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题。

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1.本诗的“诗眼”是       ,作者把              比作              ,表现出屈原这种情感的深长。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后两句。

 

答案:
1.怨 屈原的幽怨 沅湘之水 2.后两句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描绘了日暮时分秋风吹过枫树林,枫叶萧萧而下,枫林莎莎有声的萧条凄凉的景象,抒发(融入)了作者对屈原的无限怀念与同情。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答题时,可根据对诗句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抓住能表现诗歌内容主旨的词语“怨”,从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屈子”在此是指屈原,“怨”是指屈原的幽怨,由“深”可知,比喻意义为“沅湘之水”。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古代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复杂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对比、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此外,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扬先抑。) 2.此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根据题干提示,要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赏析,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情与景的关系,例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等关系,然后结合着最后两句“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从融情于景的角度分析其表现出的诗人的对屈原的无限怀念与同情。答题时,要注意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概括。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赏析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很多,例如,情与景的关系,情与景分为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答题时,不但要答出运用的情景关系,还要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其表现出的景物特点及意境氛围,再答出其表现出的诗人的思想感情。例如本题,最后两句均为写景,而从诗人的写作意图角度来思考,显然是运用了融情于景的手法来表情达意。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博陵崔护,资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花木丛草,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护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彼此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睠盻而归,尔后绝不复至。

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院如故,而已扃锁之。崔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数日,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护耶?”曰:“是也。”又哭曰:“君杀吾女!”崔惊怛,莫知所答。父曰:“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自去年已来,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在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吾老矣,惟此一女,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今不幸而殒,得非君杀之耶?”又持崔大哭。崔亦感恸,请入哭之,尚俨然在床。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须臾开目。半日复活,老父大喜,遂以女归之。

1.下列句子,加横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独倚小桃柯伫立       斜柯:横枝

B尔后绝不复至           尔后:此后

C而孤洁寡合,举进士   进士:古代科举考试中,在会试中考中的人的通称。

D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   笄年:笄,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笄年,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

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在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

B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在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

C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在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

D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在/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某年清明节,崔护至郊外,无意中发现一座花木掩映、清净优雅的庭院。意欲上前讨水,不料开门的却是一位美丽的姑娘,端出一杯清水给他解渴,并落落大方地望着他。

B第二年清明,崔护又去找那姑娘。虽然依旧是桃红柳绿,但大门紧闭,不见日思夜想的姑娘,面对明媚春光和灼灼桃花,崔护的心情无限惆怅,于是他左门题写一首诗,两人的爱情就是由这首诗确立的。

C在小说的最后,他们的真情感动了上苍,奇迹真的发生了。崔护竟将女子哭过来,姑娘睁开美丽的双眼,恍如隔世般哀怨地望着崔护。二人悲喜交加,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D这个故事中崔护题的诗《题都城南庄》广为后世传诵,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

4.把下列两个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

①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名叫“帝王蛾”。

②以“帝王”来命名一只蛾子,你也许会说,这未免太夸张了吧?不错,如果它仅仅是以其长达几十厘米的双翅赢得了这样的名号,那的确是有夸张之嫌。但是,当你知道了它是怎样冲破命运的苛刻设定,艰难地走出恒久的死寂,从而拥有飞翔的快乐时,你就一定会觉得那一顶“帝王”的冠冕真的是非它莫属。

③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狭小的茧中度过的。当它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定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说无疑成了鬼门关。那娇嫩的身躯必须拼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太多太多的幼虫在往外冲杀的时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飞翔”这个词的悲壮祭品。

④有人怀了悲悯恻隐之心,企图将那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他们拿来剪刀,把茧子的洞口剪大。这样一来,茧中的幼虫不必费多大的力气,轻易就从那个牢笼里钻了出来。

⑤但是,所有因得到救助而见到天日的蛾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爬行!原来,那“鬼门关”般的狭小茧洞恰是帮助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穿越的时刻,通过用力积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唯有两翼充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飞翔。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帝王蛾便永远与飞翔绝缘。

⑥没有谁能施舍给帝王蛾一双奋飞的翅膀。

⑦我们不可能成为统辖他人的帝王,但是我们可以做自己的帝王!不惧怕独身越狭长墨黑的隧道,不指望一双怜悯的手送来廉价的资助,将血肉之躯铸成一支英勇无畏的箭镞,带着呼啸的风声,携着永不坠落的梦想,拼尽全力去穿透命运设置的重重险阻,义无反顾地射向那寥廓美丽的长天。

1.下面关于“帝王蛾”名称来源因素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帝王蛾”是因其双翅长达几十厘米而获此美名的。

B“帝王蛾”是因其冲破命运的苛刻设定而获此美名的。

C“帝王蛾”是因其艰难地走出恒久的死寂,从而拥有了飞翔的快乐而获此美名的。

D“帝王蛾”美名的由来,一是因其双翅长达几十厘米,二是因其勇敢冲破命运的苛刻设定,并冲破死亡的封锁,从而拥有了快乐的飞翔而获得的。

2.下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王蛾的幼虫生活在一个洞口极狭小的茧中。

B当帝王蛾的幼虫将要成为成虫时,这狭小的通道就会使它丧失生命。

C成了“飞翔”这个词的悲壮祭品是说很多的幼虫在通过那个狭小通道时,因力竭而身亡。

D有人怀了恻隐之心,将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结果却适得其反。

3.以下判断符合文意的正确的一项是 (    

A经人加宽的幼虫的生命通道,有利于其幼虫的生命转化。

B经人工修剪的生命通道出世的蛾子,都不是帝王蛾了。

C经人工修剪的生命通道出世的蛾子,短时间内很难飞翔。

D帝王蛾的幼虫只有自己通过那狭小的生命通道,才能够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