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请以“走过那片沼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但文体特征明显,不得写作诗歌。

 

答案:
走过那片沼泽 种子冲破岩层的禁锢,迈向光明;雄鹰穿过风暴的阻遏,飞向云霄;而我要走出心中的沼泽,奔驰原野…… 记忆的翅膀带我飞回了春末夏初时节。 “数学98分。”我沉默的看着试卷上那两个红的刺眼的数字,升入初三,数学基础本就不好,如今成绩又一落千丈。虽然每次妈妈的鼓励常能让我重拾信心,可残酷的现实总是一拳把我击倒在地。看到这样的成绩,妈妈却异常淡定,只是命令我回趟老家,陪她看回日出,我同意了。 阔别几年,家乡早已物是人非,连儿时那片村中的小湖也不知何时变成了一片沼泽。 又一个清晨,我和母亲坐在村头的草地上。不远处就是那片沼泽,神秘而强大,再远处就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清了。乡下的夜出奇的静,草丛的露水打湿了衣裳,出奇的凉,我的心情也平静下来,融入到这清晨中。总觉得妈妈有太多的话就藏在这漆黑的静寂中,无法感知,也无从捉摸。 渐渐地,天亮了一些,东方的天空泛起了鱼肚白,母亲突然用手指着远处的那一片东西问我:“知道那是什么吗?”我抬眼看了看,虽然天亮了不少,可我还是看的不太真切,“杂草吗?”我试探着说。“错,那是庄稼,是收成。”我这才记起,白天似乎注意到那里新开垦了一大片农田,母亲又接着说:“你想要收获庄稼,就必须从这片沼泽中穿行过去,只要走过那片沼泽,你就能有所收获。而你现在却止步于沼泽之中,最后必将被沼泽吞没。” “只要走过那片沼泽,我就能有所收获。”我在心中反复默念着这两句话,顿时豁然开朗。是的,现在的失败,就像那片沼泽,只要穿过它,我就能收获粮食,收获成功。正所谓心结不存,一通百通! 好在失败之前,母亲悄然无声地驱走了我心中的那片沼泽。阳光照耀的地方都是我心灵的国度。放眼人生,何处无沼泽,何处无拼搏?这不就是人生的一处处细节吗?但细节亦人生,它弥补了我的缺陷,历练了我脱俗的个性,塑造了高贵的灵魂,堆砌了生命中一段段高度。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审题时,可根据所给命题“走过那片沼泽”的关键词构思立意。读后可知,题目中的关键词应该是“沼泽”,沼泽,可以根据其比喻意义,理解为困难、磨难、挫折等。然后再根据“沼泽”的限制性条件“走过那片”,可理解为,经过一番努力、拼搏、执着的追求,最终度过或战胜难关,取得了成功或获得了人生的精彩。本题可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如果写记叙文,要注意描述克服困难的一些细节及战胜困难后的感悟;若写议论文,要注意论点、论据与论证方法的关系。要适当运用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及名人事迹。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命题作文写作注意事项:1.审题要准。命题作文,审题应当做到:(1)辨明文体。(2)要看清题目要求。一般作文题都在“要求”一项里对文体、字数、表达方式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必须把“要求”这项内容搞清楚,并且严格执行不能遗忘。(3)注意题目中的隐含内容。考题中明确提出的要求是一望而知的,必须照办无误,但有些要求是隐含在表面文字背后的,需要我们自己悟出来。 (4)弄清题目的限制和要求。命题作文常对文体、时间、地点、数量和叙述的对象及其关系、内容等有限制,弄清楚了这些,就好确定作文的选材范围。 (5)抓住“题眼”确定中心。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眼”。扣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中心。(6)添枝加叶法与逆向选材法。命题作文题目越长越容易迅速确定立意与选材。当题目是一个词时,选材的范围很宽.确定写作目标就显得困难.这时你可以采取题目添枝加叶法迅速确定写作目标。 (7)尽量把内容落实到人、事、物上。有些命题作文规定文体,按文体写即可:有些命题作文让自选文体,每当此时有些同学就无所适从。多是成段的感慨.而没有实际的内容。此时应依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选择擅长的文体。选择了记叙文,就要把内容落实到人、事、物上.把人写好.把事写实。若从自己或身边的生活实际中难以开发出动人的故事.写一篇小说也不失为一种聪明的选择。若选择议论文,自己要有充足的事实和理论依据。2.选材要新。为了使命题作文的选材新颖,我们在写作中必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1)材料真实(2)材料新颖(3)材料典型。3.立意要奇。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后面题。

何其芳

①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

②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

③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山谷,仿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出红色的花。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得使我忧郁了。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的眼里,如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

④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有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里传出它们焦急的叫声。有的还未厌倦那船一样的徐徐的划行。有的却倒插它们的长颈在水里,红色的蹼趾伸在尾巴后,不停地扑击着水以支持身体的平衡。不知是在寻找沟底的细微食物,还是贪那深深的水里的寒冷。

⑤有几个已上岸了。在柳树下来回地作绅士的散步,舒息划行的疲劳。然后参差地站着,用嘴细细地抚理它们遍体白色的羽毛,间或又摇动身子或扑展着阔翅,使那缀在羽毛间的水珠坠落。一个已修饰完毕的,弯曲它的颈到背上,长长的红嘴藏没在翅膀里,静静合上它白色的茸毛间的小黑睛,仿佛准备睡眠。可怜的小动物,你就是这样做你的梦吗?

⑥我想起故乡放雏鸭的人了。一大群鹅黄色的雏鸭游牧在溪流间。清浅的水;两岸青青的草,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牧人的手里。他的小队伍是那么欢欣地发出啁啾声,又多么驯服地随着他的竿头越过一个山野又一个山坡!夜来了,帐幕似的竹篷撑在地上,就是他的家。但这是怎样辽远的想象啊!在这多尘土的国度里,我仅只希望听见一点树叶上的雨声。一点雨声的幽凉滴到我憔悴的梦,也许会长成一树圆圆的绿荫来覆荫我自己。

⑦我仰起头。天空低垂如灰色的雾幕,落下一些寒冷的碎屑到我脸上。一只远来的鹰隼仿佛带着怒愤,对这沉重的天色的怒愤,平张的双翅不动地从天空斜插下,几乎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而又鼓扑着双翅,作出猛烈的声响腾上了,那样巨大的翅使我惊异。我看见了它两肋间斑白的羽毛。接着,听见了它有力的鸣声,如同一个巨大的心的呼号,或是在黑暗里寻找伴侣的叫唤。

⑧然而雨还是没有来。

1933年春,北京

(选自《何其芳选集》)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篇散文通过对雨前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态的传神描写,渲染出一种久旱盼甘霖的强烈感情;在选材上都是选择生活中一些平常景物,显得自然、亲切。

B“仿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在文中表现了春之芽的蓬勃生机和破土而出的力量之大。

C“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一句,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雨声的轻柔。

D文章先写雨前天气变化情况,再写雨前各生物的活动,全文成功地描摹出大雨来临前的自然界气氛。

E最后一段,以简洁平实的一句收尾,“然而雨还是没有来”着实令人失望。也正是这失望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回味悠长。

2.“憔悴”一词,在文中先后出现两次,请简析它们的含义。

3.文中第③段划线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绪?

4.第③、第⑥自然段写到了对南方故乡春雨的怀想。请结合语境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题。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乃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节选自《杨烈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陈州           侵袭

B.众皆泣,许之。乃                  徇:发誓

C.君不在,则人谁肯                  固:坚持

D.侃遂忍之,复登                      陴:城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力不足,死,职也    ②朝济而夕设版

B.①众皆泣,许           ②固不如也,且为奈何

C.①率其徒将超城       ②图穷匕首见

D.①重赏以令死士,必济    ②吾还也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杨氏深明大义的一组是    

力不足,死焉,职也。

②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

③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④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

⑤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⑥贼失势,遂相与散走。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希烈的叛军要攻占项城县时,县令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服他应忠于职责,为国家利益而坚守。

B.杨氏对召集来的项吏人与百姓讲话,激励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家园拼死而战,不做叛军的俘虏。

C.李侃受伤回家,杨氏责备了他,并和他一起去指挥作战。叛军在主帅被射死后撤退,项城得以保全。

D.李侃带领几百人备战,杨氏亲自为他们做饭送饭,并让李侃向叛军讲话,表示宁愿战死决不投降。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2)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