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燃”字状物写景,妙在何处?

2.本诗运用衬托的手法,以乐景衬哀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 ①“燃”本是燃烧之意,用在此处形容山花的娇艳似火。 ②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山花的颜色和摇曳多姿的动态。 ③突出春光的美好,表达喜爱之情。 2.以乐景衬哀情,先写春光美好,再写思乡之愁。江碧、鸟白,山青、花红的美景都无法让作者愉悦,突出浓浓的思乡愁绪。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赏析炼字的能力。答题时,可根据“燃”所在诗句的具体语境,从燃字的含义,运用的修辞手法,描写出的景物特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角度分析作答。例如,以“燃”写山花的颜色,显然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山花的颜色和姿态表现出来,从而将诗人对春光的美好与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看该字使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表现了怎样的景物或怎样的人物特征。——描 景象摹情态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看表达技巧的作用。— —点情景、表感情、谈作用。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表现手法种类及用法,结合着具体词句分析作答。例如,这首诗歌前两句写出了山花烂漫的美好春光景色,而最后两句诗人却笔锋一转,直抒胸臆,“何日是归年”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因此采用的是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古代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复杂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对比、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此外,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扬先抑。)例如本题,答题时,要结合着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题。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乃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节选自《杨烈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陈州           侵袭

B.众皆泣,许之。乃                  徇:发誓

C.君不在,则人谁肯                  固:坚持

D.侃遂忍之,复登                      陴:城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力不足,死,职也    ②朝济而夕设版

B.①众皆泣,许           ②固不如也,且为奈何

C.①率其徒将超城       ②图穷匕首见

D.①重赏以令死士,必济    ②吾还也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杨氏深明大义的一组是    

力不足,死焉,职也。

②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

③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④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

⑤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⑥贼失势,遂相与散走。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希烈的叛军要攻占项城县时,县令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服他应忠于职责,为国家利益而坚守。

B.杨氏对召集来的项吏人与百姓讲话,激励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家园拼死而战,不做叛军的俘虏。

C.李侃受伤回家,杨氏责备了他,并和他一起去指挥作战。叛军在主帅被射死后撤退,项城得以保全。

D.李侃带领几百人备战,杨氏亲自为他们做饭送饭,并让李侃向叛军讲话,表示宁愿战死决不投降。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2)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后面题。

工业化时代,学校的教育映射了工业化集中物流的经济批量模式:铃声、班级、标准化的课堂、统一的教材、按照时间编排的流水线场景。这种教育为工业时代标准化地“制造”了可用的人才。而大数据教育将呈现另外的特征:弹性学制、个性化辅导、社区和家庭学习、每个人的成功。世界也许会因此安静许多,而数据将火热地穿梭其中,人与人(师生、生生)的关系将通过人与技术的关系来实现,正如现在过春节拜年,不通过短信、电话、视频、微信,还能像20年前那样骑自行车挨家挨户拜年吗?大数据时代,无论你是否认同技术丰富了人类的情感,技术的出现,都让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一个学生考试得了78分,这只是一个“数字”;如果把背后的因素——家庭背景、努力程度、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与78分联系在一起,就成了“数据”。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有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好适应了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学习变化。目前教育变革的讨论过于集中于在线教育远程、平板、电子、数字),这正像任何一种科技让人们最先想到的都是偷懒的哲学,自动化时代最先想到的是卓别林电影中的自动吃饭机,多媒体时代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游戏。在线教育本身很难改变学习在这场教育革命的浪潮中,由在线教育引发的教育从数字支撑到数据支撑的变化,却是很多人没有在意的巨大金矿。

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运用,这些过去靠“拍脑袋”或者理念灵感加经验的东西,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变成一种数据支撑的行为科学。教育将成为继经济学之后,一门不再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目前的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的大数据时代,人与机器的主流社会关系逐渐转向人与数据之间的关系。若干年后社会的竞争将以服务和创新为核心的,然而我们今天的教育还受制于减少犯错和标准化的“魔咒”。大数据教育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标准化的教育将转向网络完成,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将主要由学校承担:越来越小的班级、越来越近的学校、越来越聚焦的教育支持、越来越个性化的培养方式。这将使教育摆脱工业化时代的模式。

1.下列关于大数据教育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工业化时代的教育标准化地培养人才,导致人才的个性和创新性不足,这样的弊端直接催生了大数据教育。

B.以数据支撑为标志的大数据教育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社会效益,但不少人没有对它给予应有的关注。

C.大数据教育的特点是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

D.大数据教育将不再是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而会成为继经济学之后的第二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2.下列不属于大数据将给教育带来的变化的一项是(   

A.将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传送到教育发展滞后的学校,学生们在校即可同步学习,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

B.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甚至他们与家长社区交流的大量信息得以处理为数据,可以丰富教育资源。

C.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运动等由数据支撑。

D.累积足够的学生个体信息并据此对学生进行个体化辅导,从而最大可能地实现每个人的进步与成功。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教育”中的“数据”不是孤立的“数字”,而是对数字及其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处理所形成的“数据”。

B.大数据教育时代,随着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情感交流和思想教育将会出现新的情况。

C.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培养的少犯错和标准化的人才,难以适应后工业化大数据时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D.大数据教育由网络完成标准化教育,而学校主要承担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工作,教师需求量将大为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