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根据所学课文,补写出下列陈述中空缺的部分(每题1分)

(1)《诗经·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2)《诗经·采薇》中写士兵采集野生的薇菜充饥的场面,其中两句“               ”写了夏天刚长出来的薇菜的叶片肥嫩的样子。

(3)《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              

(4)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写恋人之间悠长思念以此表达自己对人才的一片深情,同时又点明了“愁”的原因(对人才的渴求)的句子是:              

(5)《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愿意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的句子是:              

(6)《孔雀东南飞》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刘兰芝对焦仲卿发誓,表现他们对爱情的忠贞和坚强的句子是:              

(7)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用香蕙作佩, 又因采集白芷而加上罪名, 遭贬黜的句子:              

(8)《涉江采芙蓉》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境的句子是:              

 

答案:
(1)《诗经·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2)《诗经·采薇》中写士兵采集野生的薇菜充饥的场面,其中两句“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写了夏天刚长出来的薇菜的叶片肥嫩的样子。 (3)《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 (4)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写恋人之间悠长思念以此表达自己对人才的一片深情,同时又点明了“愁”的原因(对人才的渴求)的句子是: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5)《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愿意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的句子是: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6)《孔雀东南飞》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刘兰芝对焦仲卿发誓,表现他们对爱情的忠贞和坚强的句子是: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7)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用香蕙作佩, 又因采集白芷而加上罪名, 遭贬黜的句子: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8)《涉江采芙蓉》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境的句子是: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陨”“溘”“衿”“磐”“蕙纕”“揽茝”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推荐试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仆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于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如何也。今书来,言者皆大过。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釆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

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

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苟》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

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馀以告焉。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 取其实而去其名,则幸矣。宗元复白。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云欲相师         辱:承蒙

B.仆道不,业甚浅近   笃:深厚

C.人之在好为人师     患:担忧

D.未尝敢以气作之     矜:自大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因”字,与“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的“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击沛公于坐

C.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相如持璧却立

3.下列有关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柳宗元认为,韩愈作《师说》抗颜为师,收召后学,勇气可佳,但也因此招来众人嘲笑辱骂。

B.柳宗元认为韦中立求师之信,言过其实,但认为韦中立言出有因,并非阿谀奉承之徒。

C.就具体文章而言,柳宗元认为写文章在文以载道的基础上要尽量追求文采,而他本人则从小务求文采,年长追求载道。

D.柳宗元以自己的亲自体验告诫韦中立,写文章要用心为之,力求严谨、深奥、明朗、畅达,并要众采各家之长,触类旁通。

4.柳宗元婉拒韦中立求师,并提出“取其实而去其名”,原因何在?

5.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2)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