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 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1. 作者说“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另一世界”是怎样的世界?此时的“我”与平常的“我”有何不同?

2.作者在文中把荷花缕缕的清香比作什么?把荷塘中不均匀的月色有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合理吗?为什么?

3.所选文段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联系全文分析。

 

答案:
1.“另一世界”是指超脱了困苦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平常的“我”是被哀愁困扰的我;此时的“我”是借对眼前优雅淡静的景色的欣赏而暂时摆脱了哀愁变得超脱、自由的“我”。 2.把荷花的清香比作“渺茫的歌声”,把不均匀的月色比作“和谐的旋律”、“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合理。采用通感手法,前者是将听觉和嗅觉打通,后者是将听觉和视觉打通,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觉,引起更加丰富的联想,使文章产生更大的艺术魅力。 3.月下荷塘,塘上月色,荷塘四周的近树远山和蝉鸣蛙叫。文中既有淡淡的忧愁,又有求得片刻宁静的淡淡的喜悦。作者因“心里颇不宁静”,想要摆脱忧郁情怀而前去赏荷。一方面,作者觉得在这样的天地里,自己是个“自由的人”,怡然自得之情顿生。另一方面,在作者眼中,路是幽僻的,月和云是淡淡的,树色是阴阴的;蝉声与蛙声虽然热闹,但却与“我”无缘,心中又萦绕着淡淡的忧愁。(联系文章分析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理解句子的含义包括: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分析内容;分析形式,结合语句的位臵;分析艺术手法)。答题的时候,应先回归文本找到该词,然后结合前后的语境理解其词义。比如本题,可以联系“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 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句话,理解“另一世界”的含意。 2.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审题,明确要求,“作者在文中把荷花缕缕的清香比作什么?把荷塘中不均匀的月色有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合理吗?为什么”,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指出喻体是什么,二是指出通感的手法;然后回归文本,找到这两句话,“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再进行分析即可。 3.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认真审题,因为出题人会在题干中给出一些暗示,比如本题中,“所选文段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是给出了目标,前者是考查形象,后者是考查情感。审完题后,再回归文本,浏览文本,看文章有几段,每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有没有直接抒写情感的句子或者词语,最后概括即可。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典韦,陈留己吾人也。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有志节任侠。襄邑刘氏与睢阳李永为仇,韦为报之。永故富春长,备卫甚谨。韦乘车载鸡酒,伪为候者,门开,怀匕首入杀永,并杀其妻,徐出,取车上刀戟,步出。永居近市,一市尽骇。追者数百,莫敢近。行四五里,遇其伴,转战得脱。由是为豪杰所识。

初平中,张邈举义兵,韦为士,属司马赵宠。牙门旗长大,人莫能胜,韦一手建之,宠异其才力。后属夏侯惇,数斩首有功,拜司马。太祖讨吕布于濮阳。布有别屯在濮阳西四五十里,太祖夜袭,比明破之。未及还,会布救兵至,三面掉战。时布身自搏战,自旦至日昳数十合,相持急。太祖募陷阵,韦先占,将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时西面又急,韦进当之,贼弓弩乱发,矢至如雨,韦不视,谓等人曰:“虏来十步,乃白之。”等人曰:“十步矣。”又曰:“五步乃白。”等人惧,疾言:“虏至矣!”韦手持十余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布众退。会日暮,太祖乃得引去。拜韦都尉,引置左右,将亲兵数百人,常绕大帐。韦既壮武,其所将皆选卒,每战斗,常先登陷阵。迁为校尉。性忠至谨重,常昼立侍终日,夜宿帐左右,稀归私寝。好酒食,饮啖兼人,每赐食于前,大饮长歠,左右相属,数人益乃供,太祖壮之。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太祖征荆州,至宛,张绣迎降。太祖甚悦,延绣及其将帅,置酒高会。太祖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釜目之。竟酒,绣及其将帅莫敢仰视。后十余日,绣反,袭太祖营,太祖出战不利,轻骑引去。韦战于门中,贼不得入。兵遂散从他门并入。时韦校尚有十余人,皆殊死战,无不一当十。贼前后至稍多,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叉入,辄十余矛摧。左右死伤者略尽。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韦双挟两贼击杀之,余贼不敢前。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太祖退住舞阴,闻韦死,为流涕,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遣归葬襄邑,拜子满为郎中。车驾每过,常祠以中牢。太祖思韦,拜满为司马,引自近。文帝即王位,以满为都尉,赐爵关内侯。

(选自《三国志•典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候者                    伪:假扮。

B应募者数十人              将:率领。

C人曰                    等:其余。

D绣及其将帅                延:拖延。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

B.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

C.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

D.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典韦力气过人。军队的牙门旗又长又大,没人能举得动,典韦一只手就把它举了起来。他好用大双戟和长刀等兵器,有一双八十斤的戟。

B濮阳之战曹军和吕布的军队交战几十回合相持不下,典韦率领应募的几十人,穿着厚重的衣服和铠甲,拿着盾牌和长戟冲入敌阵应战。

C典韦忠厚谨慎。白天在太祖身边整日侍立,晚上也在大帐附近歇息,很少回到自己的住处。宴席上,太祖敬酒时,他手持大斧随侍于旁。

D典韦威势迫人。张绣谋反,太祖失利,典韦的手下死伤殆尽,他与敌军短兵相接,用双臂挟住两个敌兵将他们杀死,其他敌兵都不敢上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好酒食,饮啖兼人,每赐食于前,大饮长歠,左右相属,数人益乃供,太祖壮之。

(2)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遣归葬襄邑,拜子满为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