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①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②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来

注释:

①谭用之:唐末五代时人。②刘琨:晋代人,当时北方被少数民族所统治,刘琨和好友祖逖胸怀统一大志,为报效国家,他们常常闻鸡鸣而起舞。

1.这首诗第一句“湘上阴云锁梦魂”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这句话在全诗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2.诗歌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

3.诗的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比拟。为诗歌营造了一个沉重的氛围,同时又烘托了诗人孤舟受阻的怅然愁绪。 2.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夜色降临、旷野辽阔的湘江秋景图 3.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愁,报国无门的慷慨不平之气,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之情。(一点一分,答满三点得四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湘上阴云锁梦魂”,湘水上的浓云像是要锁住梦魂一样。比拟的手法。阴沉的环境和诗人内心的忧愁联系在一起。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诗歌的结构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秋风秋雨,暮色降临,万里千家一望无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辽阔的秋景图。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了解诗人情感要结合诗文之后的注解,诗词中诗人选取的抒发情感是词语和意象。“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乡思”“旅游”可见宦游在外的羁旅之愁;“相见不相问”内心悲愤无处诉说的愤恨,报国无门的愤懑。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①,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且曰:“卿来何缓耶?”准对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师。”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帝俯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帝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庙见还,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帝入语后嫔,宫中皆前贺。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

节选自《宋史寇准传》,有删改

【注】①官府征调的敕命文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

B.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

C.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

D.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都是编年体史书。

B.进士是指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也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C.淳化是宋太宗时期的一个年号。历代帝王遇“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改年号。

D.社稷原分别称土神和谷神,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文中用“社稷”代指祭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

A.寇准才智过人,年少得志。担任地方官员,施政有方。作为近臣,屡进忠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皇上所倚重,被认为是魏征那样的人才。

B.当太宗就大旱一事向近臣询问自己治国的过失时,寇准认为大旱由刑罚不公引起。他这样讲,不单是为祖吉申屈,更是为了揭露朝中奸佞。

C.寇准被问及立储人选时,建议皇帝不要听信身边的妇人和近臣的意见,可能是因为她(他)们会有私心,而要选择心系王室的皇子作储君。

D.当太宗因为皇太子很得民心而担心自己的地位时,寇准宽慰了太宗。寇准因为在立储问题上的深谋远虑得到太宗的赏识,陪太宗一起喝酒。

4.把两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2)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

(3)《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后面练习。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使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撑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称逋慢,郡县逼迫,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对下列句子中字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以险衅   衅:罪过

B.慈父见背   背:背离、抛弃

C.终鲜兄弟   鲜:少,这里是没有

D.辞不就职   就:接受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                      常以身翼蔽沛公

B.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3.下列与文段相关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第一段叙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境,为下文的“愿乞终养”做了铺垫。

B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身进退两难的狼狈处境,“特下”“切峻”“则臣”“催臣”一系列词语的运用,说明李密不顾自身安危,也要坚守封建士大夫“忠臣不事二主”的人生信条。

C.文章第三段进一步阐述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关系,目的是想让晋武帝能被自己的遭遇所感动。

D.选文中李密反复的推辞赴命,客观原因确实是祖母体弱多病,无人服侍,主观上也有李密对前朝的忠心,但为了免遭杀身之祸,李密在文中大量的运用贬低自己的话,实属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