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易中天独辟蹊径,巧妙地运用俗不可耐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表演妙说历史,将一段平常的史料讲得         ,既像评书,又像电影剪辑。

来自马来西亚的莎拉瓦蒂利用头巾和彩妆,模仿动漫或迪斯尼卡通人物造型,      ,她拍下照片上传到社交网络,也因此迅速走红。

这些画里的虾之所以          ,是因为他深刻观察过真正的虾的生活,其笔墨变化、写照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A.惟妙惟肖    绘声绘色    栩栩如生

B.绘声绘色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C.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D.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首先明确词语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考虑即可。绘声绘色:本义是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第一句强调讲解语言的精彩,用“绘声绘色”,第二句强调模仿,第三句是画作中的艺术形象。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泥人刘

牟喜文

都说泥人的手艺难登大雅之堂,可在滨州,泥人刘捏的泥人不但登堂入室,而且常常被摆在厅堂显眼的位置。

为啥?因为泥人刘捏的泥人太绝了。

泥人刘四十几岁,个不高不矮,身材消瘦,骨节粗大,十个手指长而有力,一双小眼睛总是笑眯眯的。

据说泥人刘曾是大户人家的公子,画得一手好画,祖上曾三代榜眼,后厌倦官场黑暗,辞官还乡。到了泥人刘这代,家道中落,这才靠捏泥人讨生活。当然,这都是坊间闲话,有好事之人问他,泥人刘都是“嘿嘿”一笑,不置可否。

但有一样,泥人刘捏的泥人确实不同凡响。

泥人刘有三绝:一是捏的泥人惟妙惟肖自不必说,绝的是面部有各种表情,恰似凝固的一瞬间,就像人被突然冻住了似的,比画像传神百倍;二是泥里掺进了头发丝还有不知名的中药材,绝的是泥人既不裂,还有一股淡淡的药香,摆在屋里神清气爽;三是特制的泥人能预报天气,晴天眉眼带笑,逢雨雪天,泥人身上氤氲出淡淡雾气,经久不散,不用看天,就能知道阴晴冷暖,端的是十分罕见。

相传,在滨州东南二百七十里的芬山有一伙土匪,百十号人,依靠险要的地势,专干打家劫舍、绑票勒索的勾当。为首的头目叫郑三彪,五短身材,满脸大胡子,凶神恶煞似的。

别看此人长相凶恶,可他极其孝顺。那天,他差人给泥人刘带话,说他母亲病入膏盲,就想留下一尊塑像,早晚膜拜,愿花重金请泥人刘上山给捏一个。

有人劝泥人刘,说“土匪心,海底针”,去了可能就回不来了。

泥人刘笑笑,说:“土匪也是人,土匪的母亲也是母亲,儿子想留个念想,人之常情啊,我哪有不去的道理。”说着,收拾东西,随来人上了山。

泥人刘从山上回来不久,听说这伙土匪竟然开荒种地、自给自足了,再也没有骚扰附近百姓。

“土匪不抢劫,还自己开荒种粮,这可是破天荒的头一回,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新鲜事哩!难不成泥人刘给郑三彪施了啥魔法?”人们议论纷纷。

可少了一个祸害毕竟是好事,大好事啊!

泥人刘像没事人似的,依然低头一丝不苟地摆弄着他的泥人。

泥人刘真是个奇怪的人呢!

泥人刘靠着泥人手艺吃遍滨州,每到一处不说是夹道欢迎,也是畅通无阻。连鬼子联队长鬼冢大佐也对泥人刘高看三分,撂下话来,不论战事有多紧张,只要看到泥人刘,一律放行。

当然,泥人刘也给鬼冢和他的日本妻子用心地捏了几个泥人,一尺多高,鬼冢拿在手上,忘形地“啧啧”怪叫着,宝贝似的摆在博古架上最显眼的位置。

民国二十七年,战事吃紧,泥人刘出入滨州更勤了。有一天,泥人刘刚捏好一尊半米高的菩萨,鬼冢就带人把他的住宅团团包围了。

“你的,我的朋友的干活,咋会是共产党?”鬼冢指着被日本兵控制的泥人刘说,有叛徒出卖了泥人刘。

泥人刘看了鬼冢一眼,没吭声。

“你的,艺术家的干活。”鬼冢挑起了大指,“你一定是被蒙蔽了,只要你说出你的上线和下线,我们还是好朋友,我可以让你去日本,为我们天皇服务。”

“呸,小小倭寇竟然欺我中华,还敢大言不惭,妄图建立东亚共荣,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你?”鬼冢眼角抽搐,“嚓”的一声拔出日本军刀,“给我带走!”

日本兵推推搡搡地把泥人刘拉走了。

鬼冢抬脚向那尊菩萨泥人踢去,可踢了一半,他又收回了脚,摸了摸泥人,摇摇头,“唉”地叹了口气。一挥手,泥人顿时葬身在了熊熊烈火里。

泥人刘终究没熬过鬼子的刑具,光荣牺牲了。

这晚,两个人来到泥人刘家的废墟堆,扒拉了好一会儿,才在一个墙角发现了那尊被烧得坚硬的泥人菩萨,小心翼翼地装到袋子里,趁着夜色赶到了芬山。

“老刘同志!”独立纵队队长郑三彪伏在菩萨脚下痛哭流涕。

许久,他一抬头,猛然发现菩萨的莲花座下有两行小字,细看,依稀可以辨清是一副对联:一双巧手捏破东南西北烦心事,两只福耳听辨五湖四海忠奸音。

他赶紧找来几个有学问的战士,大家也是面面相觑,不知道泥人刘留的这副绝联到底是什么意思。

其中一个突然灵机一动,拿着木棍轻轻往泥人的耳朵里捅,“哗棱,哗棱”耳朵里果然有东西。

菩萨耳朵里的东西一出来,大家又是一惊,藏在泥人耳朵里的竟然是个小泥人!鼻子、眼睛,甚至连眉毛都一清二楚!”

难道……难道叛徒竟然是他!”

随着大家剑一样的目光,纵队政委“轰”的一声,烂泥一样瘫软到了地上。

选自《小说月刊》2014年第8期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在介绍泥人刘的家世时,真切地写出了他的家庭状况和他的生活状况,让读者明白他从事捏泥人这一行当的原因。

B.小说以写实的手法写出了泥人刘所捏泥人的奇特之处:泥人面部表情丰富,有淡淡的药香,还能预报天气。

C.土匪头目叫郑三彪虽然长相凶恶,但为人很有孝心,正因为这一点,泥人刘才不听别人的劝告上山给他病入膏盲的母亲捏塑像。

D.泥人刘靠着泥人手艺受到鬼子联队长鬼冢大佐的称赞,并与鬼冢成为好朋友,从而能够随便出入滨州城,为他抗日的工作带来便利。

E.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利用捏泥人的手艺抗日的故事。故事结尾,泥人刘用菩萨像上的对联及菩萨耳朵中的小泥人暗示出队伍中的叛徒,可谓机智聪明。

2.小说中说泥人刘捏的泥人“不同凡响”,请结合文本说说其不同凡响之处。

3.作品是怎样写泥人刘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中为什么说“泥人刘真是个奇怪的人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胡松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人。幼孤贫,母鬻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政和二年,上舍①释褐,补潍州教授。八年,赐对便殿,徽宗伟其状貌,改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为殿试参详官,以沈晦第一,徽宗大悦日:“朕久闻晦名,今乃得之。”迁中书舍人

时方有事燕云②,松年累章谓边衅一开,有不胜言者,忤时相意,提举天平观。建炎间,密奏中原利害,召赴行在③,出知平江府。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都市,百姓便之。

除给事中。会选将帅,松年奏:“富贵者易为善,贫贱者难为功,在上之人识擢何如尔。愿陛下亲出劳军,即行伍搜简之,必有可为时用者。”又奏:“恢复中原,必自山东始,山东归附,必自登、莱、密始,不特三郡民俗忠义,且有通、泰飞艘往来之便。兼侍讲。

王伦使金还,言金人欲再遣重臣来计议,以松年试工部尚书为韩肖胄副,充大金奉表通问使。时使命久不通,人皆疑惧,松年毅然而往。至汴京,刘豫④令以臣礼见,肖胄未答,松年曰:“圣主万寿。”豫日:“圣意何在?”松年日:“主上意,必复故疆而后已。”使还,拜吏部尚书。俄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利害,帝皆嘉纳。

绍兴十六年,病革,呼其子曰:大化推移,有所不免。”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顷卒,人谓不死也。年六十。

松年平生不喜蓄财,每除官例赐金帛,以军兴费广,一无所陈请,或劝其白于朝,曰:“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松年日:“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况俸廪,主上所以养老臣也。”

(节选自《宋史·胡松年传》)

【注释】①上舍:王安石变法把太学生分为外舍生、内舍生、和上舍生三等。“舍生”即上舍生,大学生中高班的学生。“②燕云,是指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燕指幽州,云指云州。③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这里指朝廷。④刘豫:宋高宗建炎二年济南府知府,投降金朝;建炎二年四年,受金册封为“大齐皇帝,后迁都汴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B.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C.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D.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释褐”指脱去或退休除兼侍讲”中“,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C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松年慧眼识珠,擢拔后秀;献言献策,选拔军中将帅。他做殿试参详官时,评定沈晦第一,宋徽

宗对此大为赞赏;他做给事中时,主张皇帝应亲临军中选拔将帅。

B.胡松年出使他国,不辱使命,维护了国家尊严。他在“人皆疑惧”、不敢出使的情况下,毅然出使

伪齐政权,面对对方的无理要求,进行了柔中有刚、含而不露的回击。

C胡松年心忧国事,对待生死豁达乐观。年老多病时,朝廷开恩,让他管理洞霄宫,但他屡次献言,

皇帝多有采纳;病情危急时对儿子说,自然流转,生死在所难免。

D.胡松年不贪钱财,不为子孙储蓄。朝廷每次授予他官职时,都要赐予他大量财物,但他把这些钱财

全部用于军队建设。他还说,贤能的人钱财多了,有损个人志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幼孤贫,母鬻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

(2)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乡村文化是传统文化生民的家园,是乡民在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理想追求等,表现为民俗民风、物质生活与行动章法等,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反映了乡民的处事原则、人生理想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模式等,是乡民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意义所在。较之工业的高度发展,农业的缓慢发展常常给人以安全稳定的印象。相对于城市的狂躁、复杂与多变,乡村则有着更多诗意与温情,它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传统。

在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的大量消失并不意味着乡村文化的消亡,相反,乡村更加稀缺而珍贵,乡村依然是人们心灵的寓所。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乡村文化是与庙堂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乡村文化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人们的记忆中,乡村是安详稳定、恬淡自足的象征,故乡是人们魂牵梦绕的地方。回归乡里、落叶归根是人们的选择和期望。在现代社会,乡村文化依然是与城市工业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许多城里人生活在都市却处处以乡村为归依,有所谓“乡土中国”的心态。

城镇化是“以城带镇”的发展模式,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病”日趋凸显,主要表现为空气等环境条件恶化、水资源紧缺、交通拥堵、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居住条件恶劣、就业融入困难等。其实城市病不仅如此,还包括更为严重的精神家园的迷失。城镇化使大量乡民突然进入现代生活,不仅造成诸多的不适应,而且使乡土文化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被喧嚣和紧张的城市气氛所代替,进城期望与生存状况的冲突、乡村记忆与城市体验的冲突造成身份认同的迷茫与困惑。在农民大量进城、农村土地被大片征用、第一产业从业比例迅速降低的现实境况下,如何建设他们的家园尤其是精神家园令人担忧。

学者们认为,走出乡村文化生存困境的途径是重构乡村文化,即通过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文化自觉意识,以及在文化创新中凸显乡村文化个性;开展乡村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提高乡村文化个体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加强乡村、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系统综合治理;乡村文化建设也应该现代化,但不是简单机械的城市化。乡村文化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民族心理和文化传承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在现时代,尽管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长足发展,但乡村文化仍有其独立的价值体系和独特的社会意义、精神价值。维护、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使之与城乡统筹发展相匹配,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相适应,是亟待深入研究的时代课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文化是与城市工业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是传统的乡村人们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民

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意义所在。

B乡村文化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传统,充满诗意与温情,它以言

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人们。

C乡村文化是在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能反映乡民的处事原则、人生理想

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模式,作用重大。

D乡村文化反映着人们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理想追求等,在传统

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乡村的民俗民风、物质生活与行动章法等与城市工业文化、庙堂文化都不相同,城里人虽然生活在

都市,但他们却都以乡村为归依。

B乡村农业发展缓慢,给人以安全稳定的印象,乡村生活安详稳定、恬淡自足,回归乡里、落叶归根

往往是人们的选择和期望。

C我国当前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改变了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模式,城市病日趋凸

显,乡土文化也面临着巨大危机。

D农民大量进城、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农业从业人员比例迅速降低,不但使传统乡村面临困境,也

给被迫走进城市的乡民带来了困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文化自觉意识、在文化创新中凸显乡村文化个性等一系列重构乡村文化的手段,是走出乡村文化生存困境的途径。

B乡村文化建设既要提高乡村文化个体的综合素质,又要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化建设

应现代化,但不能简单机械地城市化。

C乡村文化在民族心理和文化传承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我们应维护、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使之大发

展、大繁荣,以取代城市工业文化。

D在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长足发展的当今时代,乡村文化仍具有独立的价值体系和独特的社会意义、

精神价值,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