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3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俄罗斯驻华使馆文化处共同推出的,以“美是生活”为主题,旨在表现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艺术伟大成就的俄罗斯写实油画艺术展于12月25日在北京开展。

 

答案:
①12月25日,俄罗斯写实油画艺术展在北京开展。②此次艺术展是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俄罗斯驻华使馆文化处共同推出的。③本次展览以“美是生活”为主题,表现了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句式转换的题目,是长句变短句,注意首先提出句子的主干,然后把长句的修饰成分分别成句,然后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即可。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长句的特征一般为句子中状语和定语较长,答题时首先找到这些定语或状语,然后提出句子主干,把定语或状语分别分别成句,按一定顺序排列顺序。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屠呦呦与青蒿素

①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②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哟哟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

③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

④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

⑤我国从1967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对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的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⑥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⑦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⑧“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

⑨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相关链接

①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当时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当时的媒体报道称为“三无”科学家。获得拉斯克奖后,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科研默默无闻的屠呦呦一时间名满天下……(2015年12月4日中国网“中国国情”《屠呦呦参加诺奖颁奖 曾被称为三无科学家》)

②我再次衷心感谢当年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感谢全国523项目单位的通力协作,包括山东省中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等。对于全国523办公室在组织抗疟项目中的不懈努力,在此表示诚挚的敬意。没有大家无私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2015年12月8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演讲《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③523项目是指代号为“523”的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缘于越战的需要发起的一场大规模合作项目。最突出的成果代表是研究成功了抗疟新药青蒿素。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此时,正值美越交战,两军深受其害。越南求助于中国。中国领导人下令,由国家科委与总后勤部牵头,组成“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1967年5月23日在北京召开“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协作会议”。作为一个秘密的军事科研任务,“523”成了当时研究防治疟疾新药项目的代号。 好搜百科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从《诗经·小雅》的名句中取名,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能在医学方面有所发展的希望。

B屠呦呦从小立志探索中药的秘密,所以选择了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专业,而这一专业当时没有人选择。

C在原有提取青蒿的方法不能保证理想的抗疟效果之时,屠呦呦从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获得了启示。

D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发现了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的青蒿素,因此,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

E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少数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在短期内显而易见,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研发的青蒿素不属于这一类。

2.屠呦呦研发成功青蒿素的客观因素有哪些?

3.请分析文本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4.文中说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这种敬意缘于屠呦哟在医学方面的巨大贡献,也缘于她的人格魅力。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屠呦呦人格魅力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鹿

                                             田洪波

老甄挖的鹿窖一连七天都扑了空,这让老甄有些急,离筹集鹿品进京献贡的日期越来越近,他几乎每天都要把指头扳几个来回。他呆在山上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小心翼翼查看自己挖的鹿窖是否出现了破绽,可每次总是把头摇了又摇。

鹿窖就挖在马鹿经常出没的山道上,被枯树枝、浮土和草皮覆盖着。鹿窖的中间和顶部摆有两层井字形的木杆,两层木杆相距四尺左右,上大下小。担心窖到的马鹿受伤,老甄甚至心细地在窖里悬了一张“网床”,以使马鹿掉下去时四肢能完好无损地被“网床”兜住。他还在鹿窖上放了盐,撒上了人尿,增加气味吸引马鹿。

但马鹿好像与老甄捉起了迷藏,一连多天都没有动静。

老甄多少有些泄气,索性坐在鹿窖一侧,拿出烟锅抽起烟来。烟是上等的烟,但老甄却抽得没滋没味,下意识地叹出声。

就在这节骨眼上,他抬头,突然看到了一头定定瞅向自己的马鹿。

老甄打眼便知,那是一头带了崽的母鹿,它一点平日里的警觉也没有,似乎被老甄布下的鹿窖气味迷住了,只是犹豫地面向着老甄,两只耳朵不时忽闪着。

老甄的心深渊似地沉了一下。他知道,一贯小心谨慎的马鹿之所以敢与他面对,完全是它和它的孩子缺少盐碱所致。他虽然被伏历哈色坎48家猎户推为进京献贡代表,但他也实在不想窖到一头怀孕的母鹿。那会让他不安,一如他当年逃荒到这伏历哈色坎时一样。

那会儿,伏历哈色坎已是皇家围场禁区,他冒着被满门抄斩的危险开垦荒地,并小心捕猎,用野兽皮换回油盐、布匹、棉花、针线、锅碗刀勺等,日子才一天天有了色彩。老甄尤其擅长窖鹿,渐渐在伏历哈色坎一带窖出了名气和地位。今年他已窖到了十九头鹿,还差一头就达到皇家猎场要求的数目了。

早几天,猎户头领交待老甄说,如此次按期完成皇家猎场所要求进献的鹿数,光绪帝很有可能给伏历哈色坎增加拨付的银两,将其正式建为皇家鹿苑。届时,老甄甚至有可能被封为七品鞑官,那样的话,他的祖坟可就冒了青烟了,这不能不让老甄动心。

老甄轻轻扔掉烟锅站起身,瞅着母鹿慢慢往后退。他不想惊动它,他只是希望它能跟着他往前走。一点点走进他的陷阱。老甄的面色很难看。他有些矛盾,既希望母鹿本能地警觉到危险,又期望它能够走向早已布好的陷阱。

以老甄的判断,如果母鹿掉进陷阱,它所怀的幼崽必死无疑。这未免有些残忍。但老甄这会满脑子充斥的全是封官晋爵的事……

有一会儿,他甚至闭了眼睛往后退,他清楚地知道陷阱的路线。

母鹿低下头去嗅盐碱,它似乎很沉醉那个气味,有些贪婪地循着那股气味慢慢往前走。

就这样,母鹿往前走,老甄往后退。

老甄在心里祈祷着,他知道他就要大功告成了。他甚至打定主意,封了官他就洗手不干了,再娶一个二房,给他生个儿子好传宗接代。

但母鹿却突然警觉地抬起了头,惊骇地瞅向老甄,老甄起始没明白,等他回头看时,不由倒抽一口凉气。

如果他再往后退,就是深不见底的山崖了。老甄的脸都吓白了。

他一屁股坐了下来。他惊奇地望向母鹿,望向这个似乎很通人性的生灵。他又犯起了犹豫,犹豫自己要不要也制止母鹿踏进他的陷阱……老甄把嘴唇都不自觉地咬出了血,还是没有下定决心。

就在这犹疑之间,“咕咚”一声,母鹿掉进了老甄的鹿窖。随着一声哀鸣,老甄也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老甄最终在猎户头领那里得到了赞赏,但老甄似乎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只是机械地忙着备车进京。

二十只高大健壮的马鹿被分装在二十个笼子里,其他猎户筹备的鹿品也装了满满两车,被护贡兵丁护送着浩浩荡荡开向京城。

无论老甄路上怎样照应着母鹿,那头母鹿似疯了般,不断将头别向笼子。

两天后,那头母鹿终于在笼子里耗尽了自己的最后一滴血,老甄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护贡兵头目恼怒不已,下令将他关在了笼子里。

第二天早起,护贡兵丁发现老甄也撞死在了笼子里。他的一双眼睛瞪得很大,似有什么问题难解一样。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自然段写老甄为窖鹿心急如焚,为后文尽管老甄内心矛盾但仍不放弃埋下伏笔。老甄对封官进爵的渴望彻底打败了他内心的挣扎,这突显了老甄的虚伪。

B老甄为窖鹿付出了很大的辛苦,一连苦等好几天,还承受着感情上的煎熬,可是母鹿却固执地撞死在笼子里,想到前功尽弃,老甄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

C母鹿很有灵性,它仿佛看透了老甄挣扎的内心,因此一贯小心谨慎的它放松了警惕,并且在老甄即将掉落悬崖的一刹那提醒了他,可还是没能逃脱被捕的命运。

D老甄在母鹿被捕后并不高兴,尤其是母鹿决绝地撞死在笼子里使他的内心产生了极大的愧疚和痛苦,最终选择死亡,文章结尾虽在意料之外,但亦在情理之中。

E小说情节很简单,语言也很质朴,但是展示出来的人性的挣扎却震撼人心,文章有大量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冲突做了全方位的展示。

2.主人公老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的结尾老甄也撞死在了笼子里,这样的安排是在情理之中的。请简要分析。

4.请从社会背景、情节、人物性格的角度探究这篇小说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