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田野里的火焰

五月的一个傍晚,我回到乡下。偶然间,我发现了田野里的火焰。火光熊熊烈烈,蓬蓬勃勃,像一束红绸,被人使劲舞动,或一条巨蟒吐出的信子,疯狂地舔食着乡村傍晚的灰暗。

在农村长大,谙熟这乡下的二十四节气,就像熟悉乡亲们那一张张慈祥的脸。明明知道,田野里刚刚完成一场盛大的春收,这火焰是农人在焚烧麦秸,我却不愿往那方面想。我更相信,在这春收与春播的生命更新中,这熊熊燃烧的田野之火,一定隐匿着某种宿命。儿时的乡村景象,就这样再次浮现。那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工业文明还孕育在农人依稀可见的梦幻里,化肥农药还是少见的奢侈品。为了培育地力,让哺育了一季庄稼的土地不至于板结衰退,农人便以燃烧的古老方式,让秸秆还田。于是,每当春秋两季,银镰挥舞过后,堆堆燃烧的火焰,像欢乐的篝火,把乡村的静寂寒苦照得通明。我弄不清楚这火燃烧的目的,是在为一个逝去的季节送行,还是在迎接另一茬生命的诞生。总之,我相信,这火的燃烧,是一种庄重的生命仪式,它从人类钻木取火时就已开始。只是到后来,不仅日子越来越艰辛,柴草都变得金贵,收割时节,田野里的燃烧便成了一种浪费;如果临近都市,那还是一种空气污染,早就被禁止。

神奇的还是那火焰下的土地。这土地我太熟悉了,从记事起,我就在它的温床上摸爬滚打。今年春节回家,我还走进田野,亲近这生命中不可遗忘的土地。田土是黑褐色的,疏松而柔软,如母亲的胸膛。正是一元复始的季节,田里长满了庄稼,绿油油的娇嫩而鲜美,在春风里疯长,像母鸡暖翼下的一群鸡雏。一些蟋蟀,在田土间跳来跳去。当时,我就对这土地油然而生一种崇高的敬意。

我不明白,刚刚跨过一个季节,这土地怎么就变得如此沧桑满面,僵硬,板结,困乏,淹没了当初的万般风情。这使我想到了年迈的父亲母亲,耗尽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养育大了儿女,自己却变得憔悴衰竭,老态龙钟,形容枯槁。我甚至有些担心,这土地能否承担得了下一个季节的使命。然而,堆堆燃烧的火焰,像夏夜吹过田野的风,带走了我心中的疑虑。记得有一次,我随父亲来给田里放水,为插秧作准备。从河里抽上来的水,汩汩流进田里,那火燃过的田土,便滋滋地冒着气泡,一个季节积攒下来的坚硬顽冥,顷刻土崩瓦解,烂漫成泥,胜过春天的一田沃土。到了第二年,当你再次来到田野,会发现庄稼还是庄稼,似乎那场熊熊大火压根儿就与它们无关。或者,对它们来说,大火并不是一种毁灭,而是一种成全。

其实,不仅仅是田野和庄稼,一切生命体的代谢,都与火焰有关。眼前有两幅画。一幅是摄影家斯坦芬的照片。作品定格了1987年发生在美国的大火。那场大火烧毁了相当于加利福尼亚面积五分之一的热带雨林。当初曾有许多人扼腕叹息,可是,很快人们就发现,大火烧毁了某些植物,却给另一些植物提供了生长机会。不久,土壤里长出了过去很少见的厚皮植物,那野火燃烧过的土地重又生机勃勃。另一幅是米雷斯的油画《奥菲利亚》。画面由玫瑰、罂粟、河水、水草、杂树和一具漂浮的美丽女尸组成,构成了一幅迷幻斑斓的爱情与死亡之景。玫瑰代表炽烈燃烧的爱情,罂粟象征死亡,而河水、水草与杂树,则表示爱情与生命的坎坷与变幻无常。它似乎暗示,爱情与生命最炽烈的燃烧,总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世间最美丽的爱情与生命,常常是用燃烧的死亡来表达的。

田野里,火焰渐渐变小,直至萎缩成一个小小的星点,淹没于黑夜的深邃里。田野恢复了往常的宁静。我想,乡亲们明天该给田里放水了吧,毕竟,节令不饶人呀!

(取材于周闻道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傍晚偶然发现田野里的火焰,唤醒了作者的童年记忆,进而引出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

B春收后,农人在田野里燃起熊熊火焰,举行庄重的生命仪式,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

C文章表达了对现代工业文明发展、都市扩张使得传统的农耕方式走向没落的猛烈抨击。

D经历过大火的考验,第二年庄稼会更旺盛,表现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

E作者善于捕捉农村生活场景中富有诗意的画面,以色彩鲜明、饱含激情的语言进行描摹。
2.联系上下文,解说“这熊熊燃烧的田野之火,一定隐匿着某种宿命”的含义。3
3.作者在文章中提到年迈的父亲母亲,其用意是什么?5分)
4.作者认为“一切生命体的代谢,都与火焰有关”,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分别概括。(6分

 

答案:
1.AE 2.田野中燃烧的火焰,象征着新旧生命更替的自然法则。【评分参考】答出“象征”(或“暗示”“隐含”“标志”等)得1分,答出“新旧生命更替”得1分,答出“自然法则”(或“自然规律”)得1分。意思对即可。 3.一方面形象地写出田野孕育庄稼就像父母养育儿女一样无私奉献,表达了对田野的热爱和崇敬,增加了文采;另一方面从田野的季节轮回联想到父母养育儿女的生命传递,进一步表达了对新旧生命更替的自然法则的认识,深化了主题。【评分参考】答出第一点得2分,答出第二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 4.①收割之后,经过火焰焚烧,板结衰退的田野重又恢复松软肥沃,生长出新的庄稼。 ②热带雨林被大火烧毁了某些植物,却给另一些原本很少见的植物提供了生长机会。 ③爱情与生命总是与像火焰般燃烧的死亡联系在一起,艺术作品中常用死亡来表达。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需要逐项加以分析,作出判断。B项,“举行庄重的生命仪式”与原文不符;C项,“文章表达了对现代工业文明发展、都市扩张使得传统的农耕方式走向没落的猛烈抨击。”于文无据;D项,“经历过大火的考验,第二年庄稼会更旺盛,表现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于文无据。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只需要结合“明明知道,田野里刚刚完成一场盛大的春收,这火焰是农人在焚烧麦秸,我却不愿往那方面想。”和“那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工业文明还孕育在农人依稀可见的梦幻里,化肥农药还是少见的奢侈品。为了培育地力,让哺育了一季庄稼的土地不至于板结衰退,农人便以燃烧的古老方式,让秸秆还田。于是,每当春秋两季,银镰挥舞过后,堆堆燃烧的火焰,像欢乐的篝火,把乡村的静寂寒苦照得通明。我弄不清楚这火燃烧的目的,是在为一个逝去的季节送行,还是在迎接另一茬生命的诞生。总之,我相信,这火的燃烧,是一种庄重的生命仪式,它从人类钻木取火时就已开始。”两段话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3】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注意结合“我不明白,刚刚跨过一个季节,这土地怎么就变得如此沧桑满面,僵硬,板结,困乏,淹没了当初的万般风情。这使我想到了年迈的父亲母亲,耗尽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养育大了儿女,自己却变得憔悴衰竭,老态龙钟,形容枯槁。我甚至有些担心,这土地能否承担得了下一个季节的使命。”联系文本主旨,从田野孕育庄稼和父母养育儿女的相似性,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加以分析,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要从文本中的叙述,如“为了培育地力,让哺育了一季庄稼的土地不至于板结衰退,农人便以燃烧的古老方式,让秸秆还田。”、“大火烧毁了某些植物,却给另一些植物提供了生长机会。不久,土壤里长出了过去很少见的厚皮植物,那野火燃烧过的土地重又生机勃勃。”、“它似乎暗示,爱情与生命最炽烈的燃烧,总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世间最美丽的爱情与生命,常常是用燃烧的死亡来表达的。”等加以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12分)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jù,家贫)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陈述)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面有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消渴病)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仁本其才高:推崇

B.遣使者四辈敦趣:通“促”,催促

C.股肱之寄,要在忠力股肱:辅佐

D.管、晏君之过暴:残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去,客密州       今其智反不能及

B条二十余事       击破沛公军

C帝尝飞白书赐周     刘日薄西山

D管、晏暴君       不如须臾所学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资旷迈悠然独酌,众异之

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客,忠孝人也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

A.①④⑥B.①②⑤C.③⑤⑥D.②③④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赵仁本很赏识他,给他准备行装,让他进关。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常何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苏秦、张仪、终军、贾谊也比不过他。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和下列教材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4分)

2)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2分)

3)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4分)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