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要求以“绝句”二字开头,不改变句子的原意,语句连贯通顺。(5)

王维把绝句这种最能展示人的性情、气质、素养和才思,最难出珍品的诗歌体裁运用得出神入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绝句最能展示人的性情、气质、素养和才思,是最难出珍品的诗歌体裁,被王维运用得出神入化。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应注意以“绝句”二字开头,不改变句子的原意,语句连贯通顺。本题也是一个传统题型——长句变短句。学生可以采用主干分析法:先抽出句子主干“王维把绝句运用得出神入化”,但以“绝句”做主语开头独立成句,再将附加成分“最能展示人的性情、气质、素养和才思”和“最难出珍品的诗歌体裁”抽出来单独成句,三句共同以“绝句”做主语。这样整个句子就变换为一个主语下的三个单句构成的句群。 考点:考查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我叫马三立

20世纪90年代,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马三立依然保持着健旺的活力。一向低调的马三立,被尊为相声艺术的一面旗帜。

1992年,后期为马三立捧哏的合作者王凤山也去世了。风格独特、技艺炉火纯青的大师级演员,能够找到一位功力相当、与之配合默契的搭档是非常不容易的,痛失臂膀,马三立的痛心、惋惜可想而知。但那时的马三立没有多少闲余伤感,相声、观众都需要他。王凤山逝后,他就只说单口的小段节目了。他以老者的神态、语气讲笑话,往往从大家熟悉的生活琐事说起,乍听起来絮叨细碎,茫无头绪,可就在你不知不觉间流水无痕地转入正题了,他仍旧不慌不忙,直至“包袱”设就,从容“抖”开,让你先一怔,才幡然醒悟,忘情失笑,而且越笑越有味道,有时还会依稀咀嚼出一丝哲理来,这就是大师的功力和境界。

大师的幽默又是不受舞台限制的。去劳教所演出,刚下汽车就有两位女警察从两边搀扶,记者一路追随照相,马三立忽然温和地对女警察说:“能不能由一位扶着我?”女警察不解。可你们看这么多记者照相,明天一准见报,群众看见我让俩警察架着往里走,会说马三立这么大年纪还犯案,这不,被警察押着进监狱了!”此话一出,据说扶着他的两位女警察弯下腰,半天没直起腰来!

马三立在台上说相声时经常自称“马大学问”,生活中的他确实爱读书,到老仍手不释卷,并且兴趣广泛,博闻强记。他读书涉猎的面很广,从古诗文到演义、评话、野史、传奇、志异、“笑林”以至科普读物都读。他认为相声演员“肚子是杂货铺”,为此他一直忙中偷闲见缝插针勤读不已。

除了读书,他还喜欢看戏。戏曲和曲艺历来不分家,看戏是他的老爱好,他因此结交了许多梨园行的朋友,还能粉墨登场,晚年偶尔在庆典或联欢性的戏中“客串”角色。他还爱好国画、书法,爱看足球。

马三立的记忆力堪称训练有素,而且到老不衰。他说的段子经常有大段的“贯口活”,文字很长,还要背诵如流、朗朗上口,都是靠早年的苦读强记。到晚年一直没有放松对记忆力的锻炼。

他曾在纸上写下了:“风前之烛瓦上的霜,珍惜声望,莫追时尚”。晚年的马三立始终律己甚严,曾经自拟“养心安神十一条不该”和为人处世的“三别、三不、三对、三要”。盛名之下的相声大师,老来给自己立下这么多严格的规矩!

2001年,他接受第一次手术。他在住院期间仍然乐观、豁达,笑口常开。术后伤口疼痛,医生说实在太疼就打止疼针,他知道杜冷丁类麻醉药容易上瘾,忍着疼痛不让多打,还告诉医生:“少打这样的针,回头病好了出院没回家,从医院直奔戒毒所就麻烦了!”在场医护人员都忍不住笑了。

2001128晚,今晚报等单位联合举办“相声艺术大师马三立从艺80年暨告别舞台晚会”。马三立仍是那身可体的灰色中山装,那副镀金框架的秀郎架眼镜,身材修长,还夹有灰色的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面含微笑,一派儒雅的长者风范。

他依然照例向观众作揖示意。待如潮掌声止息下来,大厅里鸦雀无声,人们都静静地等着大师开口,却谁也没想到,那沙哑、温和的嗓音说出的第一句话是:“我叫马三立……”他用这种小学生报到式的自报家门,轻轻消除了与几千名观众的距离,也缓和了现场绷得过紧的气氛。人们很难察觉他的表演是何时开始的。他还在不慌不忙地和观众聊天,似乎有意冲淡晚会的隆重、严肃气氛。他娴熟自然地即兴抓哏,妙语连珠。相声就是让人们笑的,他要把笑进行到底。他原为让人笑的,他坚持到了最后。                                                   

(选自《文汇报》,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 是(5)

A.风格独特、技术炉火纯青的王凤山去世后,马三立十分痛心,他决定不再说对口相声,而改为只说单口的小段。

B.马三立的单口小段常常以生活琐事为引子,逐渐才转入正题,让观众在忘情的笑声中咀嚼出其中发人深省的哲理。

C.马三立到老都手不释卷,涉猎广泛,因为他认为相声演员“肚子是杂货铺”。他还爱好看戏,这对他的表演也有帮助。

D.“风前之蚀,瓦上的霜”,形象地表达了马三立已步入老境:“珍惜声望,莫追时尚”是他的严以律己,也是保守的表现。

E本文选取耄耋之年的马三立生活中、舞台上的几个片段,点面结合,夹叙夹议,表现了这位相声大师的为人和表演风格。

2.马三立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3.马三立舞台表演的功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6)

4.马三立一向低调,却被尊为相声艺术的一面旗帜,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低调”的理解。(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梨花箱

李德霞

奶奶上山挖野菜,回来时滚了坡,两条腿就不能动了。

父亲把奶奶背到金先生家,金先生看过后说:人上了岁数不经摔,回家慢慢调养吧。调养得好,兴许能送个屎尿。

奶奶的腿,被金先生判了死刑。

父亲又把奶奶背回家。奶奶原来住西屋,父亲的腿还没迈上台阶,背上的奶奶就喊:雷劈的,西屋照不了多少日头,你想让我早点死啊!我住北屋!”

父亲看看母亲,母亲说:就依娘。”  

北屋是倒炕,离窗户远。奶奶说:给我弄张床,我睡窗口那边。父亲和母亲吭哧吭哧从下房挪来那张老式木头床,摆在窗口前,铺好被褥,扶奶奶躺下去。奶奶很满足,很惬意的样子。奶奶似乎把支使父亲做这做那当成了乐趣,刚躺一会儿,奶奶又说:去,把我西屋那边的梨花箱搬过来。”  

梨花箱是奶奶的陪嫁品,梨木做的,上面画着一朵朵梨花,煞是好看。梨花箱里没啥值钱的东西,全是奶奶打了补丁、磨成毛边的旧衣裳。破归破,旧归旧,可一件件洗得干净,叠得齐整。父亲搬来梨花箱,放到奶奶够得着的地方。奶奶闭上眼安静地睡了。  

吃饭了,父亲端来玉米糁子糊糊。奶奶爱吃煮烂了的土豆块,父亲就多捞几块沉在碗底奶奶一看父亲手里的稀饭,脸一板叫:雷劈的,你要饿死我吗?我不喝稀的,吃稠的……我吃玉米饽饽!”

父亲不敢还嘴,陪着笑端走稀饭。回到西屋,父亲一脸疑惑地对母亲说:咱娘以前不是这个样子,咋就不讲理了?”母亲边做玉米饽饽边说:昨天咱娘还活蹦乱跳的,一下子不能动了,换你,心里能好受?她不拿捏你拿捏谁?”

母亲做好了玉米饽饽,父亲趁热给奶奶端过去。父亲搁下碗,扶奶奶起来,拉条板凳坐在奶奶床边。父亲想和奶奶好好说会儿话。奶奶并不领情,瞪一眼父亲,凶巴巴地嚷:我吃饭,你看,你让我怎么往下咽?几年的私塾白念啦?”

父亲灰了脸,急急地走开。从此,父亲再给奶奶送玉米饽饽,搁下碗就走,他怕惹奶奶不高兴。  

转眼,几天过去。父亲发现了新问题,回来对母亲说:咱娘一顿两个玉米饽饽,一天吃两顿,咋越吃越没精神头了?”母亲说:你快去请金先生来,可别憋出别的病来。

金先生来了,进去得快,出来得也快。金先生看看父亲,又看看母亲,眼神怪怪的。金先生说:老人是不能干活了,可不能亏了老人的肚子啊。”  

父亲一把掀开锅盖,锅里是照见人影的玉米稀饭。父亲涨红了脸说:我娘不喝稀的,吃稠的,我们匀出玉米面给她做饽饽,一天两顿饭,一顿两个饽饽,够壮劳力的伙食了,咋就亏了肚子?”

那就好,那就好。算我没说。金先生讪笑着,走出门去。

父亲瞅着金先生远去的背影,啐口唾沫说:呸,医术不行,毛病不少。母亲说:要不,你后天跟队长请个假,送咱娘去镇里看看,千万别耽搁了。

第七天一早,父亲借来毛驴车,拴在大门口。母亲刚好蒸出了玉米饽饽,父亲端着热气腾腾的饽饽走进北屋,进门就说:娘,吃饭了,吃完饭我们带你去镇里瞧瞧。

没人应。

父亲往里一看,手一抖,碗地碎在地上,两个玉米饽饽滚到当地……

奶奶死了……

村里人都说,奶奶活着刚强,死也刚强,硬是没拖累父亲母亲几天。

出丧回来,父亲和母亲收拾北屋。挪开奶奶睡过的那张木头床,父亲一眼看见藏在床头下的梨花箱.父亲很懊悔,懊悔没把梨花箱随奶奶葬进坟里。

梨花箱打开,父亲和母亲惊呆了。里面没一件奶奶的旧衣裳,全是掰开晒干的玉米饽饽!

母亲含泪把饽饽拼了又拼,数了又数,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正好二十四个。母亲低声啜泣:咱娘……她是饿死的呀!”

父亲抱着梨花箱,泪雨滂沱,长跪不起……

(选自201211期《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

A.父亲把奶奶背回家,奶奶要求住北屋,因为北屋的阳光好,奶奶怕死,所以想多晒一下太阳。

B.这篇小说描写了奶奶摔伤腿后把自己饿死的故事,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紧张、曲折,极富戏剧性。

C.奶奶上山挖野菜,摔伤了两条腿,金先生看过后认为,如果调养得好,可以保命,但两条腿是治不好了。

D.这篇小说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父亲对奶奶的厌恶之情就是通过这些细节表现出来的。

E.奶奶躺下来不久,就让父亲去搬梨花箱。梨花箱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但奶奶看得很重。这一细节为后文奶奶藏晒干的玉米饽饽做铺垫。

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6)

3.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奶奶这一人物形象。(6)

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父亲抱着梨花箱,泪雨滂沱,长跪不起……”,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内容,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