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何偃,字仲弘,庐江人,司空尚之中子也。举秀才,除中军参军,召为太子洗马,不拜。元嘉十九年,为丹阳丞,除太子中舍人、中书郎、太子中庶子。时义阳王昶任东官,使偃行义阳国事。二十九年,太祖欲更北伐,访之群臣,偃议曰:伏计贼审有残祸,歼殄非难,诚如天旨。今虽庙算无遗,而士未精习。边民流散,多未附业。淮、泗数州,实亦雕耗,流佣未归,创痍未起。且攻守不等,客主形异,薄之则势艰,围之则旷日,进退之间,奸虞互起。窃谓当今之弊易衄,方来之寇不深,宜含垢藏疾,以齐天道。帝不悦,迁始兴王浚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元凶弑立,以偃为侍中,掌诏诰。时尚之为司空、尚书令,偃居门下,父子并处权要,时为寒心;而尚之及偃善摄机宜,曲得时誉。会世祖即位,任遇无改,除大司马长史,迁侍中,领太子中庶子。改领骁骑将军,亲遇隆密,有加于旧臣。转吏部尚书。尚之去选未五载,偃复袭其迹,世以为荣。侍中颜竣至是始贵,与偃俱在门下,相得甚欢。竣自谓任遇隆密,宜居重大,而位次与偃等未殊,意稍不悦。及偃代竣领选,竣愈愤懑,与偃遂有隙。竣时势倾朝野,偃不自安,遂发心悸病。上表解职,告医不仕。世祖遇偃既深,名医上药,随所宜须,乃得瘥。时上长女山阴公主爱倾一时,配偃子戢。素好谈玄,注《庄子逍遥篇》传于世。大明二年,卒官,时年四十六。世祖与颜竣诏曰:何偃遂成异世,美志长往。与之周旋,重以姻媾,临哭伤怨,良不能已。往矣如何!宜赠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本官如故。谥曰靖子。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十九)

【注】残祸:指北魏内部发生混乱。庙算:指战略战术。流佣:指流亡在外受人雇佣的人。衄:nǜ,挫败。含垢藏疾:形容宽容大度。元凶弑立:指太子刘邵杀死宋文帝自立为帝。选:指负责举荐官吏之事。

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访之群臣                           访:看望;访问。

B之则势艰                         薄:接近;迫近。

C太子中庶子                       领:兼任。

D.尚之选未五载                     去:离开。

2.以下各组句子,全部表明何偃备受宠信的一组是 (       ) (3分)

使偃行义阳国事                    迁始兴王浚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

会世祖即位,任遇无改              尚之去选未五载,偃复袭其迹

上表解职,告医不仕                名医上药,随所宜须

A③④⑤        B①③④        C①②⑥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何偃父子身居要职,地位显赫。何偃的父亲何尚之担任过司空、尚书令等,何偃本人所任官职礼部尚书也对朝廷人事有一定干预权。

B何偃勇于进谏,力阻皇帝北伐。太祖想趁北魏内乱发动战争,何偃认为时机不到,北伐容易引发国内矛盾,应兴利除弊,顺应天道。

C何偃为官机敏,有赞誉之声。刘劭杀父继位后,何偃父子同处权力巅峰,虽使人为之战栗,但父子二人皆因巧于处事而赢得赞誉。

D何偃官位高,引发同僚不满。何偃和侍中颜竣同在门下省为官,起初二人相处比较融洽,但后来因何偃升职逐渐招致颜竣的不满。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伏计贼审有残祸,歼殄非难,诚如天旨。  (5分)

2)竣自谓任遇隆密,宜居重大,而位次与偃等未殊,意稍不悦。  (5分)

 

答案:
1.A 2.B 3.B 4.⑴我想到了北魏确实有祸乱,趁机歼灭(北魏)不是难事,确实如同皇上的看法。(“审”“歼殄”“天旨”各1分,句子大意2分,共5分)⑵颜竣自认为地位显赫、受到的恩遇深厚,应该担任更大的官职,但官位等级与何偃相同,没有什么差别,心里略微不高兴。(“任遇”“隆密”“重大”各1分,句子大意2分,共5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访:咨询,询问。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原文“二十九年,太祖欲更北伐,访之群臣,偃议曰”,应该是向群臣争取意见。“看望、访问”显然不同,应为“咨询”。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何偃”性格特征是“备受宠信”, ②这一官职实为被贬任;⑤是说何偃看到颜竣权大,自己托病不再任职。排除这两项可以得到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应兴利除弊”无中生有,原文“含垢藏疾”是说要有包容的气量。选项事件混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词语:⑴审——确实,歼殄——趁机歼灭,天旨——皇上的看法。任遇——地位、恩遇,重大——更大的官职。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何偃,字仲弘,庐江郡人。司空何尚之的二儿子。(州里)举荐他为秀才,(朝廷)任命他为中军参军,又征召他任太子洗马,(他)不接受。元嘉十九年(442年),何偃任丹阳丞,升任太子中舍人、中书郎、太子中庶子(等官职)。当时义阳王刘昶为太子,让何偃代理义阳国事。元嘉二十九年,太祖想再次北伐,就此事咨询大臣们的意见。何偃说:“(我)想到了北魏确实有祸乱,趁机歼灭(北魏)不是难事,确实如同皇上的看法。如今虽然朝廷谋划得周密无漏洞,但士兵缺乏严格训练。边境地区的人民流亡逃散,大多数没有从事农业生产。淮、泗几个州消耗巨大,在外面的民工都还没有返回,战争留下的创伤还未痊愈。况且,攻与守的情况不一样,敌我双方情形不同,我们要靠近他们就会形势艰难,包围他们又荒废时间,进退维谷之间奸诈欺骗的事就会更迭而起。我认为现在的不利形势很容易导致挫折。敌人威胁并不大,(因此我们)应该有包容的气量,以顺应天道。”皇上不高兴,让何偃担任始兴王刘浚的征北长史、南北海太守之职。元凶杀君称帝,让何偃任侍中,负责起草诏书及其颁布。当时何尚之任司空、尚书令,何偃在门下省,父子二人同居权要之位,当时的人都为此战栗;但因他们擅长处事,赚取了当时舆论的赞扬。恰逢世祖即位,何偃的职位待遇都没有改变,任大司马长史,升侍中,兼任太子中庶子。改任兼任骁骑将军,皇上对他恩遇非同一般,比对前朝旧臣还要更优厚亲密。转任吏部尚书。尚之离开这铨选之职不满五年,何偃又继其父之后任此要职,世人都认为这是荣耀。侍中颜竣到这时也开始发迹,和何偃都在门下省,两人相处融洽,非常快乐。颜竣自认为地位显赫、受到的恩遇深厚,应该担任更大的官职,但官位等级与何偃相同,没有什么差别,心里略微不高兴。到何偃代替他总领铨选时,颜竣更加愤懑不平,与何偃就有了隔阂。颜竣当时的权势倾动朝野,何偃心中十分不安,因而有了心悸的毛病。他上表给皇帝请求辞去职务,称要治病不能做官。世祖对何偃非常器重,名医好药,听他使用,何偃的病终于治好了。当时皇上的长女山阴公主深得宠爱,皇上将她许配给何偃的儿子何戢。何偃平常喜欢谈玄,注释《庄子•逍遥篇》流传于世。大明二年死于官任上,时年四十六岁,世祖下诏给颜竣说:“何偃虽然死了,其美志长往不返。我和他相处很好,又加上儿女亲家,痛哭悲伤实在难以自已。他去了,有什么办法啊!应赠他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原来的官职不变。”谥号为靖子。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儒学现代化社会价值的思考

戚福康  李清华

儒学现代化的学术讨论一般认为始于八十年代中期。其实早在1921年,梁漱溟撰写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就提出了力求儒学在当代重建的观点,明确提出了儒学现代化的问题。张君劢的《中国现代化与儒家思想复兴》一文,更是明确提出中国现代化没有儒家思想的复兴是不可能的,如儒家的道德价值、性善及修身方法可以看作是永恒的真理。可知,儒学现代化的问题早已引起了许多知名学者的关注。

但是,在中国儒学现代化的问题依然有许多不明之处。对于儒学现代化的问题,笔者研究发现:第一,儒学本身就包含相当多的现代元素,如和谐论述、道德论述,犹如张君劢所言,这些儒学思想是永恒的、普世的真理;第二、儒学所体现出的道德责任的自觉关怀,本身正是现代化需要的,而当代真缺乏的思想自觉;第三,儒学中某些经过重新诠释符合现代化需要的思想内容。由此可知,儒学现代化本身就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儒学早已是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最基本的精神支柱,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思想基础。所以,儒学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任何文化都不能替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与精髓。也就是说,儒学本身所具有的社会价值不仅过去存在,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

早有学者指出:中国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社会弊端与中国当代社会冷落儒家思想有相当的关系。当然,文化大革命对儒家文化更是毁灭性的打击,致使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黯然失色,导致了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断层。因此,今天重提儒学现代化的问题更是当代社会民族振兴、民族精神传承的迫切需要,否则,也就没有真正的中国现代化。这就是儒学现代化的真正的社会价值之所在。

那么,儒学现代化的路径到底该如何去探求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找出儒学中的现代元素以及普世思想加以系统梳理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如和谐社会理论,笔者认为儒学和合文化是其理论的主要养分。其次,对于儒学中的伦理思想、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等内容,可择其精华,重加诠释,亦完全可以运用于现代社会。

毫无疑问,儒学中所蕴含的民族凝聚力内容不仅十分丰富,而且它构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最基本的要素。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说:离开了儒学谈中华民族凝聚力问题就等于营造空中楼阁,绝无可能。我们相信:儒学现代化将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主体内容;儒学现代化也同样是中国人在现代社会的安身立命之所在。

(摘编自《论中华民族凝聚力文化内核之儒学特征》)

1.下列关于儒学现代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张君劢在其文化著作《中国现代化与儒家思想复兴》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儒学现代化的问题,认为儒家思想的复兴是有助于中国现代化的。

B尽管儒学现代化的问题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已引起许多知名学者的关注,但大家都认为儒学现代化的学术讨论从八十年代中期才开始。

C儒学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任何文化都不能替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与精髓,是中国人在现代社会安身立命的思想基础。

D基于儒学本身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儒学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要找出儒学中的现代元素以及普世思想加以系统梳理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尽管儒学早已是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最基本的精神支柱,但我们在儒学现代化的问题上仍然存在不理解的东西。

B因为中国当代社会曾冷落了儒家思想,我们的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就产生了一些令真正的中国现代化也就很难实现的问题。

C重提儒学现代化的问题,不仅是为了实现儒学现代化的真正的社会价值,更是当代社会民族振兴、民族精神传承的迫求需要。

D离开了儒学就无法探究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问题,因为儒学中所蕴含的民族凝聚力内容构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最基本的要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儒学思想中蕴含的真理,本身就包含相当多的现代元素,其所体现出的道德责任的自觉关怀,经过重新诠释符合现代化需要。

B造成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断层,导致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黯然失色的原因之一,就是文化大革命对儒家文化的毁灭打击。

C对于儒学中的伦理思想、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等内容,我们要择其精华,重加诠释,使其完全地运用于现代社会。

D因为儒学现代化的本身就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所以儒学现代化也已经理所当然地得成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主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