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节奏”一词原本用在表现音乐中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在作为网络热词,更用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潮涨潮落,春华秋实,大自然有自己的节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个人的生活也有自己的节奏;甚至一个人的成长,一个行业的发展,一种制度的演变,一个国家的进步等,也往往都有自己的节奏。

请以“自己的节奏”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自选文体,自定立意;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自己的节奏(范文1) 靡靡之音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饶舌音乐兴起,摇滚乐受到膜拜。我们的生活,也如这音乐节奏之加快,如超音速飞机,最后不见影子,只剩一团尾气。 商业时代,一切都在快节奏。我们已经听腻也用腻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所谓人生格言,自然也厌倦了街边花开似的快餐店。我们快,我们赶,气喘吁吁,竟也乐此不疲。 《小王子》中曾提到过一种胶囊,似乎是吃一粒能维持几十倍于日常生活的饱腹感,发明者洋洋得意,却被小王子辩驳:“这样一来,我们如何才能享受美味佳肴,感受其中酸甜苦辣的微妙?”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也提到一种巧克力,吃一颗就会有无数种口味充斥口腔,但最后也以研发失败告终——作者、导演,都在以文艺的形式无情地揭露这样一个现实:节奏的盲目加快必然导致生活之无序,进而影响到对自我意识的塑造,生活因此变得荒诞而无味。 当然我也不支持漫无目的的慢,而是认为,要放慢脚步看清世界的真谛,把握生命的韵律。不得不提到流浪散文家舒国治,他穷尽半生,背着行囊在世界各地穿梭,走走停停,感悟思考。走是人的本能,而走得有目标、意义才是本事。他在旅途中拥有了现代人无比向往之的“理想的下午”,并深刻地抓住了城市之间进而文明之间的奇妙区别,将生活演绎得有滋有味。事实上,他在独有的节奏——尽管慢,尽管有曲折——中找到了自我,不是为了功成名就,而是捍卫了自我的完整性。我想,在他老去的时候回望人生,定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而不是空捧一个奖杯,同时作品不知去向。 诚然,要做到像舒国治那样,毕竟还要承受太多现实的压力,常人难以真正做到放下。但是,现实又是辩证的,我们要立足现实,却又不能陷于现实。节奏,也不能因其他乐器的干扰而混乱。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写了一个突然被画画击中的人,历尽艰辛,双目失明,却内心无比满足。作家刘瑜称他是“被梦想击中”的人。我们身处物资充裕的现代社会,诱惑不断干扰着人生的航向,而唯有回归内心,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像书中该人一样,摒弃一切外在的身份绑架,才能做好自己。 没错,把握生命的节奏,只做自己。 自己的节奏(范文2) 黑色的音符在眼前跳跃――小小的音符在狭窄的空间中舞动,却能舞出一片广阔的天地;黑色的音符在白色的纸上舞动,却能给出一个多彩的世界;简单的音符点在简单的格子里舞动,却能在断续中表达出丰富的情感…… 华丽的高音符号,开始了我的节奏。 清晨的节奏是我的宣叙调,伴着那自由、松散、呢喃一般的吟唱,引起了咏叹调的演奏。我的咏叹调抒发着我心中的情感,广泛而复杂。尘寰中的点滴像风儿一样吹遍了心灵的每处角落,轻盈而细致;像煜煜的阳光,温暖而明亮;如漂泊不定的云彩,波谲云诡……人的情感就是如此,像丛林一样蓊郁,神秘又难以捉摸。咏叹调的戏剧性,正恰好将我们的情感一点点的"唱"了出来。 而在奋斗之时,想起的是奏鸣曲。要从众多平庸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如同主旋律那样磅礴;就要建一样骁勇善战,就要闪电一样,是旁人猝不及防,不鸣则已,一鸣而惊人!争先恐后地向着手中机枪准星瞄准地地方发动攻击。又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地激情,有目标坚定不移地坚持,有一个远大地志向。在众人之中卓尔不群,却不曲高和寡,奏鸣曲地强烈地节奏就是这样气宇轩昂。 协奏曲,拉丁文意的意奏,是一件独奏乐曲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出的大型乐曲。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处于平等地位,互相都不从属于对方。而在集体中,四处都有应回旋着协奏的曲调,有华彩的友情,抒情的感动,和平凡的协作。《梁祝》中在小提琴循循善诱之下,引起了乐队的协作,才创造出了经典。团结协作才会和谐,相得益彰。 闲时哼起牧歌,以田园风光、自然景物对歌咏对象的牧歌将回旋与耳边,轻快,舒缓,抚恤着在忙碌中闲暇下来的心。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在如沐春风的陶醉下,使自己你那青的心涅槃,让快乐的天性重生。 摇滚颠覆了时代,颠覆了传统,也颠覆了我的创造。老套的风气,老套的桎梏,干嘛还要用来约束自我?新潮而鲜明轻快的节奏,富有创造性的鼓点,待我经入新时代的疯狂。 生命是一束纯净的火焰,我们依靠自己内心看不见的太阳而生存;生活是一个剧院,我们用不同的节奏来舞动灵魂,创造不同的乐章。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命题作文,首先要理解“节奏”的含义,“节奏”的本义似乎跟节拍音律有关,“节奏”是喻指均匀有规律的进程。“节奏”有“ 快节奏、慢节奏、快慢结合的节奏、两相配合的节奏。自己的节奏”,可理解为自己的有规律的和谐美好的生命进程。因此可得出下面立意: 1.应有自己的节奏而不被外界所裹挟 2.要有自己的节奏而不被动地应付生活,要主动而又从容地生活 3. 按自己的节奏,执着于信念,不管窗外风云变幻。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一则报道,按要求完成题目。

“经济普查,从标哥查起。”12月24日夜,南京,在临时搭建的数米高的露天红帐内,陈光标站在一沓沓百元人民币堆出的“钱桌”旁,指着身后、左、右的三面“钱墙”说:“我就是要用这种夸张方式,让更多人关注、并积极参与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红帐、红色百元大钞、黄色聚光灯,加上陈光标的浓眉、红色领带,一眼望去,就是典型的陈光标风格,依旧浓墨重彩,依旧“景”不惊人死不休。

他说,这就是陈光标的“演播室”,16吨的百元人民币用一辆东风大卡车运来后,20个人“搭建”了5个小时才完工。

2014年1月1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将全面启动。“摸清家底惠百业,经济普查靠大家;经济普查知根知底,科学发展有理有据”,陈光标说,这样的陈氏号召宣传方法,更容易引起老百姓关注,也节省了宣传经济普查的报纸版面,节约纸张也算是环保。

但无论陈光标自称的初衷如何,“标哥”式的手法拿出来,随之而至的质疑声也会不绝于耳,比如,作秀、夸张和炫富。从2010到2013年,每年陈光标都会摆出“钱墙”来撑“慈善捐款”的场面,之前是“钱堆”、“钱墙”,现在是用钱搭建出的演播室。听到作秀和夸张两个词,他先是哈哈大笑,然后就欣然承认:自己做得“过”一点,才能唤起更多人对公益慈善的注意。而提起炫富一说,陈光标看了看手里的一沓钱表示:“希望更多人跟我一起炫富,因为我的钱来得阳光。希望标哥晒钱的作用,能引领更多企业家一起晒钱,在五年一次经济普查时拿出来晒一晒,看看有没有生虫、发霉的。”

1.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含标点)。(2分)

2.根据文意,概括陈氏宣传法的特点及其好处。(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题。

百岁徐中玉:大学不能“失语”

楼乘震

“如果允许单独招生,我的意思是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科目就不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1978年,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在就职宣言中如此说道。

也是在那一年,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邀请时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的徐中玉编写《大学语文》。书的序言中写道:“大学开设语文课,意义重大。马克思曾经说过,掌握一种语言,就等于掌握一项武器。试问,连祖国语文这一基本武器都不能掌握,如何能正确地理解科学知识和完善地表达科研成果?”

30多年过去,中小学校园里,诵读英语的远比捧读语文课本的多得多。就在最近,中国人民大学也将大学汉语改成选修课。当年那辈懂得语文之用的大家们多已作古,只有徐中玉先生是难得的长寿之人,身板依然硬朗挺直,国字脸,剑眉,硬挺挺的短发,脸上的每一根线条都像刀刻上去的,站在天地之间,与其说是文人不如说更像军人。老人家对现在语文的衰落,只喃喃一句:“大学不能‘失语’。”

徐中玉年少时,家里困难。因为师范科不用学费,吃饭也不用花钱,他便考取了无锡省立中学师范科,毕业后先得去小学当两年教师,才能接着考大学。十七八岁的徐中玉,做了两年“孩子王”,然后考上了位于青岛的国立山东大学国文系。美好的大学生活因为日军侵华,被搅得支离破碎,学业却在受难的日子里毫不松懈,一口气读到了硕士。抗战胜利后,徐中玉回到山东大学任教。由于公开支持学生的“反内战”运动,被国民党青岛警备司令指为“奸匪”,密令将他解聘。1947年,他来到上海,后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

在上海学界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中,徐中玉的“硬朗”是出了名的。

1955年“肃反”运动中,施蛰存先生被批斗,徐中玉仗义执言,当众为其辩护。1957年,徐中玉被划为“右派”,赶出中文系,发配到图书馆整理卡片。老友劝他不要一味硬顶,但他却抱着宁折不弯的决心,说:“我横竖横了(上海方言,死也这样,活也这样)。”批判会上,每当有不合事实、乱戴帽子吓人的发言时,他都据理争辩,甚至反唇相讥,以致后来被定为“极右分子”。即便如此,他还是不“悔改”。一次批孔大会中,他忍不住站出来称赞孔子是大学问家、大思想家,绝非民族罪人,结果他被当作“孔老二的孝子贤孙”又遭批斗。

他的大部分文章,无论是古代文学研究,还是当代文艺理论研究,都贯穿着忧患意识。凡是他觉得于国于民于党有利的话,从腐败之风到文化失落、教育困境、道德沦丧,该讲的他都讲了。在和他共事半生的钱谷融先生眼里,“中玉兄不但热心公益,勇于任事,而且敢作敢为,只要义之所在,他都挺身而出,绝不瞻前顾后、首鼠两端。”他的学生、著名文艺理论家毛时安感慨道:“倘若有什么词汇能概括先生形象特征的话,在我看来,最准确的莫过于‘风骨’二字。”

粉碎“四人帮”后,已年过六旬的徐中玉出任华东师大中文系主任,把中文系办得红红火火。其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便是推广《大学语文》课及教材。

1952年,大学教育照搬苏联模式,语文被取消,从此中断了20多年。1978年,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教授联合徐中玉发出倡议,恢复大学语文课程。随后,山东大学、杭州大学等一批学校陆续恢复了这门课程。

1981年,《大学语文》教材问世,至今已出第十版,印数累计3000多万册。编撰教材之外,由徐中玉担任主编、会长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审委员会、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这些努力,奠定了数十年来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研究蓬勃发展的基础。说起往事,徐先生也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有人曾问徐中玉:“现在一些大学的语文课程日趋边缘化,母语教育正在受到伤害。您如何看待这种现状?”徐中玉回答:“大学生应有一专之长,但通才教育需要他们尽可能具有较为广博的学识,高远的视野,具有人文精神与素质。对于以上方面,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都是无法替代的,它的价值无法用一时的物质回报来衡量。可以说,大学语文课程对学生一辈子有用,只能进一步加强,力求做得更好,绝不可忽视、削弱。”

(选自《环球人物》2013年第32期,有删改)

1.文章开头引用苏步青校长的话,有什么作用?(4分)

2.为什么说徐中玉老人“站在天地之间,与其说是文人不如说更像军人”?(5分)

3.作者写徐中玉老人,有什么意图?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小狐狸买手套

[日]新美南吉

寒冷的冬天从北方来到了狐狸母子居住的森林。

一天早上,小狐狸刚要出洞去,突然“啊”地喊了一声,两只手捂住眼睛。狐狸妈妈先是一惊,然后笑着告诉小狐狸那是雪。小狐狸开心地跑了出去。它跑着跳着,溅起的雪粉映出一道小小的彩虹。

过了一会儿,小狐狸回到洞中,说:“妈妈,手冷,手发麻了!”狐狸妈妈一边往小狐狸两只冻得发紫的手上呵气,一边用自己暖和的手,轻轻握着小狐狸的手,说:“马上就会暖和起来。妈妈给暖暖,很快就会暖和的。”

狐狸妈妈心里想:可爱的小宝宝,要是手上生了个冻疮就可怜了。等天黑以后,去镇上给小宝宝买双合适的毛线手套吧。

夜幕降临了,狐狸母子俩从洞里走出来。小狐狸钻在妈妈的肚子下面,一边走着,一边眨着滴溜圆的眼睛,好奇地看看这,看看那。

不久,前方出现了一点亮光。小狐狸看到后,就说:“妈妈,星星掉到那儿了,是吧?”

“那不是星星。”狐狸妈妈说着,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

尽管小狐狸在妈妈的肚下催促,可狐狸妈妈回忆起以前的经历怎么也不敢往前走了。它想啊想啊,怎么也想不出一个买手套的好办法。

“宝宝,伸出一只手来。”狐狸妈妈握住小狐狸伸出的那只手,不大工夫,那只手变成了可爱的小孩手了。小狐狸把那只手伸开,握住,又掐,又嗅。

“真奇怪啊,妈妈,这是什么呀?”

“这是小孩手,宝宝。去了镇上有很多人家。首先要找挂着黑色大礼帽招牌的人家,找到后,咚咚地敲敲门,然后说‘晚上好’。人就会从里面把门打开个缝,你从门缝里把这只手,哦,就是这只小孩手伸进去,说:‘请卖给我一副合适的手套。’明白了吗?可不能把另一只手伸进去啊。”狐狸妈妈耐心地教导着小狐狸。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小狐狸不解地反问道。

“因为人要是知道你是狐狸的话,不但不卖给手套,还要抓住往笼子里关呢!人哪,真是可怕的东西啊!”

狐狸妈妈一再叮嘱着,把带来的两个白铜钱,塞进小狐狸的那只小孩手里。

小狐狸在映着雪光的原野上,摇摇摆摆地朝着镇上的灯光走去。

镇上,家家户户都已经关了门,只有柔和的灯光,透过高高的窗户,映在街道的积雪上。

小狐狸终于找到了帽子店。小狐狸按照妈妈教的,咚咚咚敲了敲门,问道:“晚上好。”里面响起咯噔咯噔的声音。然后,门嘎吱一声开了一寸左右的缝。一道灯光穿过门缝,长长地映在街道的白雪上。

小狐狸的眼睛让灯光一晃,一下子慌了起来,把不该伸进去的手从门缝里伸了进去,说:“请卖给我一双合适的手套吧。”

帽子店的人看到这只手,不由得“哎呀”了一声。他想:这是狐狸手呀,狐狸买手套一定是拿树叶来买了。于是,他说:“请先交钱。”

小狐狸握着两个白铜钱,老实地交给了帽子店的人。那人用食指弹弹,然后互相敲敲,发出叮叮好听的声音。然后从柜子里取出小孩用的毛线手套,放到小狐狸的手里。小狐狸说了声“谢谢”,离开了帽子店。它顺着来的路一边走,一边想,妈妈说人是可怕的东西,可今天的事却并没感到人有什么可怕。

当它正要从一个窗户下走过时,忽然听到人的声音。啊,这是多么慈祥,多么好听的声音呀!

睡吧,睡吧,

躺在妈妈的怀里,

睡吧,睡吧,

枕在妈妈的胳膊上……”

小狐狸想,这声音肯定是小孩妈妈的声音。因为每当小狐狸困了想睡觉时,狐狸妈妈也是用这种慈祥的声音,摇着它睡着的。

接着,是小孩的声音:“妈妈,这么冷的晚上森林里的小狐狸冷不冷?”

又是小孩妈妈的声音:“森林里的小狐狸啊,听着狐狸妈妈的歌儿,在洞里就要睡着了。好宝宝快睡吧,看看宝宝和狐狸哪个睡得快。一定是宝宝睡得快!”

小狐狸听到这儿,忽然想起妈妈来了。它飞快地朝着妈妈等候的地方跑去。

(选自作者同名小说,有删改)

1.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2.文中划线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作用。(5分)

3.狐狸妈妈对小狐狸一再叮嘱,有必要吗?请联系文本和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重拾中华之“礼”的当代价值

彭  林

东西方文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文明,两者的关键区别究竟何在?梁启超说“中国重礼治,西方重法治”,将东西文化归结为“礼”“法”二字。钱穆赞扬此语“深得文化分别之大旨所在”。数十年后,钱穆又说:“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说清礼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对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礼是理的同义词。“礼者,理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孟子以礼为尽人皆有的四个善端之一,无礼者谓之非人。梁启超、钱穆将中国文化的核心归结为礼治,绝非向壁虚造,而是渊源有自。

在中国人看来,人是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来生活的,其它动物则不能。人有文化自觉,不可与鸟兽同群,通过礼自别于禽兽,对于中国人而言,礼是人生第一要义。礼也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区别。孔子作《春秋》,欲为万世龟鉴。春秋乱世,本质上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即“礼”者与“非礼”的斗争。而历史的进步,是在文明战胜野蛮之后。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修身的主要门径。中国文化要求人们努力修为,勉为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圣成贤,其间的取径,则是礼乐人生、外内双修。因此,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不学礼,无以立。从束发开始,每逢人生的转折点,也都会寓教于礼,通过冠礼、婚礼、相见礼、饮酒礼、射礼、丧礼、祭礼等一系列“人生礼仪”进行指导,在总体上维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

更为重要的是,礼是民族凝聚的核心。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四方发展不平衡,各地风俗更是歧异,对政府而言,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不堪想象。经过两千多年的经营,礼超越于方言、风俗之上,彼此说话可以听不懂,年节习俗可以互议,但在礼的层面上却能彼此认同,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统一趋势的深层原因。

如今,举国上下都在谈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汇通,愿望很好,但如果对两大文化没有深入的认识,盲目从事,就是不清醒的,甚至是有害的。

西方文化是宗教文化,以神为中心,一切都按照上帝的意志行事。按照《圣经》的说法,人有原罪,人性本恶,只有上帝才能拯救人的灵魂。而中国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从周公制礼作乐起,民本主义迅速崛起,天意与民意几乎等同,人的自主意识抬头,人性本善,人的灵魂不仅要由自己来管理,而且能管好。礼是把抽象的道德转换到操作层面的不二法门,惟有经由礼,道德才能落实到人的身上,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当代中国,传统礼学依然有其生命力。近几十年的社会变革证明,物质与精神,犹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在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精神层面的需求就会提上议事日程。近年,各地纷纷举办道德大讲堂,反映了社会对道德的呼唤。道德只有体现在人的身上,对人与社会的进步发生作用,道德才是鲜活的、有价值的,礼恰恰是把道德转换为可以操作的规范的完整体系。今天在社会秩序方面出现的种种乱象,包括某些国民出境旅游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归根到底是行为“失范”。

礼仪是文明民族的重要标志。中华五千年文明,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东方礼仪,甚至远播东亚,推动了朝鲜、日本文明的进程。中国文化中的礼,与修身、齐家密切相关,内涵极其丰富。社会在飞速发展,中华礼仪也定能完成现代转型,再度辉煌。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2日05版,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钱穆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礼”,我们只要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就可解决中国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

B.人生第一要义就是礼,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是人要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来生活的,其它动物则不需要。

C.中国幅员辽阔,各民族、各地方风俗各异,但国家能保持统一的趋势,其深层原因是在礼的层面上彼此认同。

D.要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汇通,首先就必须要对东西方文化有一个清醒而深入的认识,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E.西方文化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性本恶,人的灵魂只有上帝能拯救,人类要按照天意与民意管好自己的灵魂。

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梁启超说:“中国重礼治,西方重法治。”因此我们应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自信。

B.诸侯争霸的春秋乱世,证明了孔子关于“礼”的那一套理论在当时根本行不通。

C.因为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所以中国在总体上维持了文明的高水平。

D.独具特色的中华礼仪影响深远,对朝鲜、日本文明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为什么作者认为“梁启超、钱穆将中国文化的核心归结为礼治,绝非向壁虚造,而是渊源有自”?(4分)

4.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高速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打破传统道德底线的事件,如“小悦悦”事件等,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呼吁应该加强传统礼学的教育,让人们知礼明礼。请依据文意,谈谈你对这种呼吁的理解。(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