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后面题。

通往田野的小巷

刘亮程

①顺着一条巷子往前走,经过铁匠铺、馕坑、烧土陶的作坊,不知不觉地,便进入一片果园或苞谷地。八九月份,白色、红色的桑椹斑斑点点熟落在地。鸟在头顶的枝叶间鸣叫,巷子里的人家静悄悄的。很久,听见一辆毛驴车的声音,驴蹄滴达滴达地点踏过来,毛驴小小的,黑色,白眼圈,宽长的车排上铺着红毡子,上搭红布凉棚。赶车的多为小孩和老人,坐车的,多是些丰满漂亮的女人,服饰艳丽,爱用浓郁香水,一路过去,留香数里,把鸟的头都熏晕了。如果不是赶集日,老城的热闹仅在龟兹古渡两旁,饭馆、商店、清真寺、手工作坊,以及桥上桥下的各种民间交易。这一块是库车老城跳动不息的古老心脏,它的头颅如清真大寺般昼夜高昂,它的手臂时时背在身后,它的双腿埋在千年尘土里,不再迈动半步。

②库车城外的田野更像田野,田地间野草果树杂生。不像其他地方的田野,是纯粹的庄稼世界。

③在城郊乌恰乡的麦田里,芦苇和种类繁多的野草,长得跟麦子一样旺势。高大的桑树杏树耸在麦田中间。白杨树挨挨挤挤围拢四周,简直像一个植物乐园。桑树、杏树虽高大繁茂,却不欺麦子。它的根直扎下去,不与麦子争夺地表层的养分。在它的庞大树冠下,麦子一片油绿。

④有人说,南疆的维吾尔农民懒惰,地里长满了草。我倒觉得,这跟懒没关系,而是一种生存态度。在许多地方,人们已经过于勤快,把大地改变得不像样子,只适合人自己居住。他们忙忙碌碌,从来不会为一只飞过头顶的鸟想一想,它会在哪儿落脚?它的食物和水在哪里?还有那些对他们没有用处的野草,全铲除干净,虫子消灭光。在那里,除了人吃的粮食,土地再没有生长万物的权利。

⑤人只有缓慢下来,才会很从容地想想人之外的其他事情。人已经远远地走到其他生命前面了,完全没理由再急死忙慌地奔跑了。停下来,至少,放慢些脚步。

⑥库车农民的生活就像他们的民歌一样缓慢悠长。那些毛驴,一步三个蹄印地走在千年乡道上,驴车上的人悠悠然然,再长的路,再要紧的事也是这种走法。不管太阳什么时候出来,又什么时候落山。田地里的杂草,就在他们的缓慢与悠然间,生长出来,长到跟麦子一样高,一样结饱籽粒。

⑦在这片田野里,一棵草可以放放心心地长到老而不必担心被人铲除。一棵树也无须担忧自己长错位置,只要长出来,就会生长下去。人的粮食和毛驴爱吃的杂草长在同一块地里。鸟在树枝上做窠,在树下的麦田捉虫子吃,有时也啄食半黄的麦粒,人睁一眼闭一眼。库车的麦田里没有麦草人,鸟连真人都不怕,敢落到人帽上,敢把窝筑在一伸手就够到的矮树枝上。

⑧一年四季,田野的气息从那些弯曲的小巷吹进老城。杏花开败了,麦穗扬花;桑子熟落时,葡萄下架。靠农业养活,以手工谋生的库车老城,它的每一条巷子都通往果园和麦地。沿着它的每一条土路都走回到过去。毛驴车,这种古老可爱的交通工具,悠悠晃晃,载着人们,在这块绿洲上,一千年一千年地,原地打转,永远都跑不快,跑不了多远,也永远不要跑多快多远。

⑨不远的绿洲之外,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

1.文章首段所描写的小巷有哪些特点?(4分)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的修辞手法。(6分)

3.第⑨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4.本文描写了库车小巷和田野的景色,请探究其中体现了怎样的情感取向。(6分)

 

答案:
1.(4分)古老(传统);宁静;节奏缓慢;生活安逸。(1点1分) 2.(6分)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2分),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地对老城的审视,形象、生动地刻画出老城的古老形象(2分),突出强调老城人缓慢从容的生活习俗和悠然自守的文化传统(2分)。(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 3.(4分)通过绿洲与沙漠的强烈对比(1分),暗示老城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存态度是在沙漠中得以保全的原因,(或由近及远,暗示库车未来的走向)(2分)言尽意远,引人深思(1分)。(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 4.(6分)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守护自然的生活方式的赞美;对以人类以自我为中心,肆意征服自然行为的批判;对从容缓慢、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的欣赏。(每点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是景物形象题,可抓住描述性语句,提炼概括。修饰成分,就直接提取,如“静悄悄的、古老心脏”写出了小巷的宁静、古老;其他描写就概括,如对老城和赶集女人的描写体现出节奏缓慢、安逸的特点;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可根据关键词的描述来体会修辞手法,再根据修辞手法的本身作用+对象+特性即可。如以“古老心脏”“清真寺”喻指各种民间交易和头颅,为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作用可采用“生动形象+老城+古老形象”的句式。以此类推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可从内容和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在内容上,由绿洲和荒漠可知,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作者对老城人的情感态度,深化主题;在结构上,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将“沙漠”与绿洲作结,引入深思。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作者的写作目的和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判断和审美取向,写景是为了写情,描写库车小巷和田野的景色是为了赞美老城人的生活方式;写荒漠是为了批判破坏自然的行为;故答题时,可从赞美、批判、欣赏的角度作答。 考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连处士墓表

欧阳修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处士,讳舜宾,字辅之。其先闽人。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葬应山,遂家焉。处士少举《毛诗》,不中,而其父正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盗有窃其牛者,官为捕之甚急,盗穷,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尝以事之信阳,遇盗于西关。左右告以处士,盗曰:“此长者,不可犯也。”舍之而去。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处士生四子,曰庶、庠、庸、膺。其二子教以学者,后皆举进士及第。今庶为寿春令,庠为宜城令。

处士以天圣八年十二月某日卒,庆历二年某月日,葬于安陆蔽山之阳。自卒至今二十年,应山之长老识处士者,与其县人尝赖以为生者,往往尚皆在,其子弟后生闻处士之风者,尚未远。使更三四世至于孙曾,其所传闻,有时而失,则惧应山之人不复能知处士之详也。乃其墓,以告于后人。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述。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必以处士为        法:标准,规范

B.卒而葬应山          反:同“返”,返回

C.往之,得疾而卒。    省:反省,省察

D.乃其墓              表:作动词,树碑刻文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连处士可作世人表率的一组是 (3分)

①以一布衣终于家    ②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    ③因不复仕进  ④悉散以赒乡里      ⑤厚遗以遣之⑥为之罢市三日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连舜宾居住在应山县,一生都没有做官,然而当地人都很尊敬他,因为他为人高尚,达到了“行之以躬,不言而信”的境界。

B.连舜宾参加科举考试而没有考上,再加上他的父亲有病在家,需要他在身边侍候,因此他就不再在仕途上进取。

C.欧阳修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舜宾的事迹会渐渐散失,应山的人不能够详细了解,因而写下这篇文章来告诉后人。

D.连舜宾曾于信阳办事,遇到了强盗,他的仆人告诉他强盗来了,但是强盗知道他的名声,因而并没有侵扰他。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3分)

(2)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4分)

(3)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