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今生今世的证据

刘亮程

①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们没用处了。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

②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③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④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那是我曾有过的生活吗?我真看见过大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我真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我真的沿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还有,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⑤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

⑥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⑦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只几十年功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尽管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脱落得一干二净。他们打那些土墙时我便清楚这些墙最终会回到土里——他们挖墙边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墙,还喊着打夯的号子,让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打墙盖房子了。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墙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他们也不填它,顶多在坑里栽几棵树,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

⑧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⑨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1.从全文看,“今生今世的证据”可分为哪两类?请简要概括。(4分)

2.文中第2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3.文中第5、第7节画线处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

4.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最后一节这句话的深刻意蕴。(6分)

 

答案:
1.一类是曾经拥有的事物和熟悉的东西,一类是过往生活中曾经有过的丰富情感(或:能见证内心生存的种种情感)。 2. 运用了拟人、呼告、排比的手法,(答出任意两种辞格,即可)表达了作者对家园的思念之情,对生命证据的珍爱之情,对自己当初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告别的追悔之情。 3. ⑴“慢慢松开的骨缝”借指一个人慢慢走向衰老、消亡的过程。⑵“一个土坑漫长等待是什么”暗指土坑等待着从土坑里出来被筑成墙的土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后最终又回到土坑。 【小题4】当家、家乡那些外在事物消失而不可复得或被我们遗忘甚至故意遗弃、背叛之后,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历史也就必然成了一片虚空,不仅精神必然因此而没有了寄托与归宿,而且生命也必然因此而迷失通向未来的方向。这句话,不仅透露出作者对“家园废失”使人们的生命陷入虚无状态的深切忧虑,而且传达出作者对人们不忘生命过往,守护精神家园的殷殷期待。 【解析】 1. 试题分析:概括时要学会梳理行文脉络,抓住关键性的语句:第1段“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第2段“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告别”,第3段“不知道曾经的生活”。依据题干的提示“两类”,可将第1、第2段两句话整合为“曾经拥有的事物和熟悉的东西”;依据第3段第1句话,参照下文,可概括为“过往生活中曾经有过的丰富情感”。每点2分。若学生将“‘过往……”答成“‘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之类的情感体验”,亦可;若只是抄录原文句子而不加概括,抄录正确赋1分。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修辞手法”指向明确。“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告别”、“土墙,你站稳了”等赋予人的特点,拟人;“把朝南……,把墙角……,把破瓦片留下”结构相同,语气一致,意思关联,排比;“草……土墙……房子……”,运用了呼告的手法。段末“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充分体现作者对家园的思念之情,对生命证据的珍爱之情,对自己当初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告别的追悔之情。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3】 试题分析: ⑴“慢慢松开的骨缝”,理解时既要“句不离段”,又要抓住关键词语。第5段语境有暗示,“一个人……一生中”,句子中有两个关键词语“骨缝”、“松开”。⑵“一个土坑漫长等待是什么”,理解的关键是借助上下文落实“什么”的内涵。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4】 试题分析:探究文章最后一节话语的深刻意蕴,必须正确解读出“家园废失”的含义,正确解读出“家园废失”的后果,正确解读出“踏踏实实”在文中对“迈上了虚无之途”的必然性、无可逆转、无法回避意味。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梅花岭记(节选)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朝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注】①梅花岭,扬州(今江苏扬州)广储门外的一个土山,山上梅树很多。②史忠烈公:即史可法,明末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明崇祯时进士。崇祯皇帝自缢后,福王朱由菘在南京即帝位,史可法任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清兵南下时,自请至扬州督师,孤军抵抗,兵败殉国。忠烈是他的谥号。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用法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                   克:战斗取胜

B.经略洪承畴与之有                       旧:故交,老交情

20080806

 
C.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               审:审问

D.承畴大                                 恚:恼怒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史可法刚勇忠烈的一组是(3分)(    )

①谁为我临朝成此大节者?                     ②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

③忠烈大骂而死                               ④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

⑤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  ⑥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④⑥

3.下列有关对原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即扬州城)被清兵围困,情势危急。史可法知道局势难以挽救,心中已有以身殉国之意。

B.有人说,史可法没有死在城中,又有传言说,史可法没有死。这些说法,都表明人民群众对史忠烈公的敬仰,希望抗清英雄仍活在人间,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愿望。

C.德威答应史可法的请求,在城陷的紧急时刻,为免于落入敌手,帮助史可法“成大节”,但最终因为时间来不及而没有下手。

D.作者用“梅花岭记”作为标题,既是因为梅花岭是史可法所葬之地,也是因为作者要用“梅花”来象征和歌颂史可法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忠勇气节。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⑴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3分)

⑵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分)

⑶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3分)

⑷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