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诗人对自己深爱着的康桥选择了哪些物象进行讴歌?

2.这首诗的线索是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怎样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意境?

4.试分析诗的最后一节的作用。

 

答案:
1.岸边的柳树、河中的水草、榆荫下的清潭。 2.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3.这首诗从思想内容上来说,只表达了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情绪,社会投影很模糊,表现不出“五四”时代的时代精神。但诗人笔下的康桥是有生命、有灵性的,带有诗人柔和飘逸的风度。而诗人的情怀又不是直白地显露,是热烈而有分寸;淡淡开头,淡淡结尾,却包含了许多复杂情绪。这样,诗人就将主观情绪与客观景物和谐地融合为一体,使得整首诗感情真挚,意境深邃,从而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4.跟开头呼应。“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悄悄”中表现了出来。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的意象概括的题目,主要意象为岸边的柳树、河中的水草、榆荫下的清潭。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章线索和情感的题目,这是一首抒情诗,线索是诗人离别康桥时的感情。本诗开头连用三个“轻轻的”,透露出难分难舍的离情;接着选择了三种最让诗人留恋的景物,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性依恋;又写诗人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梦乡,感情达到了高潮;最后由幻想回到了现实,显得无比依恋和惆怅。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风格和意境鉴赏的题目,题干给出了“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答题理解诗歌的意境要紧扣诗歌的内容、诗人表达的情感以及诗歌使用的意象,能围绕这些分析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章结尾的作用的题目,结尾的作用要注意先概括出结尾写了什么内容,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内容上表达对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结构上照应开头。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崤山以东     

B.告以事          具:详细

C.君安与项伯有    故:故交,老交情   

D.项伯杀人,臣之  活:存活,生存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如善遇之                  击沛公于坐

B.击破沛公军                  吾令人望其气,皆龙虎

C.料大王士卒足当项王乎        具沛公言报项王

D.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      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一开始从刘邦和项羽的兵力对 比,可以看出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故事的开端是曹无伤告密。

B.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

C.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又让我们看到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

D.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敬。来到鸿门宴后的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

4.将《鸿门宴》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於期仰天太息流涕曰:“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选自《荆轲刺秦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行而无         信:相信。

B.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C.今闻将军之首            购:重金收买,悬赏征求。

D.进兵北地       略:掠夺、夺取。

2.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式的一组(     )

A.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群臣侍殿上者。

3.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