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放飞一只蝉

月亮在云隙间隐现,豹儿洞山墨色的森林间或传来鸟声,一种不知名的神农架夜鸟,它的啼声消逝,窗下的草虫依旧地叫起来。峡谷无风,窗右近旁的山坡从一个院落的墙角猛拉一道斜线上去,坡上生树,折扇形的树冠沉默在暑热中。

适才听高开选场长讲神农架植被分布,满脑子充塞着神农架森林,巴山冷杉、红桦、刺叶枥、高山杜鹃、箭竹、板栗、珙桐、华山松等,高场长离开后,阔叶与针叶仍在眼前混杂拂摇。夜已深,我是坐在新华乡林场招待所207房窗前,静默的森林之夜,最能将细小的声音放大。忽听到一阵“啪啪啪”的响,像大型生物踩着枯叶发出的声音。起身向外探望,月已进入云层,浓墨般的夜,唯声音响得真切。

索性拉了窗帘入睡,然声音越响越近,在拍打玻璃,我有些不能安心了,起身,开灯,拉开窗帘,欲将半开的窗玻璃拉严,忽地一只蝉飞进来,绕着壁灯飞舞。原是一只蝉,为略生虚惊而惭愧,就执了一本书,准备给它一拍。且将拍下时,不由住手,这是一只长得非常精致的蝉,薄翼,偏草色,翼纹清晰,它朝着壁灯一次次起飞。我放下书,轻轻地捉住它的翼,蝉叫了几声,仿佛反抗。我伸左手拉开窗玻璃,将蝉放飞到黑暗中去。

返身躺到床上,竟不能寐,在神农架森林中的一路奔波,神经处于高度兴奋中,经蝉的一番打搅,便有了久违的失眠。蝉在窗外拍打玻璃,它似乎不甘离去。或在这样浓黑的夜里,它一定要扑向那盏光明的壁灯。我心里有些烦乱,蝉翼的拍打声愈来愈响,如在抖动一张四开的报纸。我再起来,拉开窗,蝉倏地又飞进来,它绕着壁灯飞舞得更加猛,或直接撞在白石灰墙上。我有些怨恨了,然只是刹那间的事,它只是一只小虫嘛,一只在神农架寂寥的夜里来打搅我的小虫,却是一只纯净的小虫,一个小小的生命。

在神农架,去了除大九湖以外的其他乡,路上遇过许多生命,鸟、松鼠、猕猴、小鸡、狗和小山羊。有趣的是,神农架的狗不惧汽车,每遇汽车,它从容不迫地迈步走到公路边,待车过去,狗就使劲地追赶车,这项活动它们乐此不疲。小陈司机送我去新华,遇到过一群小山羊和一群小鸡,小羊伏在公路中央,车停了一会,小羊们才懒懒地起身离去,并不看汽车一眼。小鸡的让路要敏捷些,然有一只小鸡却不想立即离去,它高傲如一只小天鹅,待小陈司机将车停下,才去追赶自己的小伙伴。忽然一乐,既然是公路么,何以小羊不能打盹,小鸡不能散步呢?路上,又听到一些小故事,小龙潭“野人”梦苑,一只在森林中受伤而被救护的金丝猴患肠胃病死了,管理员受到极严厉的批评,金丝猴之死,大约是因食过爱心游客投放的食物所致。我在新华乡变电站听到一个人与羊的故事,坪上有一头(野)大公羊冲进农家,将主人顶在墙角,乡民不敢越权击打大公羊,报警让林管员与警察向大公羊施射麻醉枪解救了主人。

哦,生命。想到出发前于武昌景天楼听林区行政长官王海涛与其阁僚打电话,有“生命高于一切,生命逝去不能复生”等等,便将此与上述连贯,忽生善念是要到一个情境现场呢。我,一个曾经暴力文化浸淫得久的人,悠游在神农架,忽然面对一只蝉,一个精致的会鸣叫的与夏天记忆相关的小生命,我再次捉起飞入房间的这只蝉,将它放飞。

1.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2.文章用“放飞一只蝉”作标题,有什么作用?(6分)

                                                                  

3.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主旨?对你有什么启示?(8分)

                                                                   

 

答案:
1.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渲染了神农架静谧的气氛,为下文作者因一只小蝉的拍打声“竟不能眠”埋下了伏笔。 2.用“放飞一只蝉”作为标题的作用:(1)充当文章线索,贯穿全文;(2)表现作者对弱小生命的珍视和敬畏;(3)揭示文章主旨,启示我们要善待一切生命。 3.文章通过记叙“我”放飞一只蝉的过程,传达出生命高于一切,生命逝去不能复生,我们要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主旨。启示:万事万物皆是相依相相存的,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每一个事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我们应与万物和谐相处。 【解析】 1. 试题分析: 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显示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品质;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 标题的作用一般有: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具有象征意义。5、语带双关。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兴趣。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作为一篇散文,文章的主旨往往在结尾处卒章显志,深化主题。抓住“生命高于一切,生命逝去不能复生”这个关键句,就不难概括出主旨。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既至秦,持千金之资物           :礼品

B.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之         :感到奇怪

C.轲既取图奉之,图               :发放

D.秦王方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通“环”,围绕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荆轲沉着机智的一项是(  )(3分)

①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②倚柱而笑       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④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⑤恐惧不敢自陈   ⑥右手持匕首揕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荆轲到了秦国,用重金收买了秦王宠臣蒙嘉,经蒙嘉进言,取得秦王的完全信任,得以进见秦王。

B.荆轲、秦武阳进见秦王时,秦武阳害怕得脸色都变了,荆轲回头讥笑他,并向秦王做了圆说,消除了秦王的猜疑。

C.荆轲追杀秦王,在场君臣都惊呆了,惊慌失措,失去了常态,赤手空拳与荆轲搏斗。

D.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秦王又怕又急,不知所为,侍臣们提醒才醒悟过来,拔剑杀荆轲。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

(1)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国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不仅因为其历史悠久,还由于其人文和历史环境的独特,形成了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体系与类型。近些年来西方世界提倡生态、低碳、人性的理念,而中国建筑出现伊始就尊重自然,讲究“天人合一”。中国人造房子一开始就是用木结构,早在六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先民们创建的木屋,用卯榫结构造成的屋架、梁、柱,就能抵御地震的灾害,从而庇护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先民,而丽江和汶川的大地震,也印证了中国木结构房屋的减震功效。可是,我们现在都丢弃了,在中国大学里现今学建筑的学生也很少有人去学习和研究木结构的技术了。

如果说中国的皇家宫殿以及寺庙形式都有些相像,那么,各地的民居则特别丰富多彩。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中国的传统民居,无论是北方的四合院,还是江南的厅堂以至上海的石库门,它们的平面布局,都有堂屋、两厢、前厅、后房。堂屋是不放床的,是礼仪和会聚的场所,这是阖家团聚的需要。住房中都有天井,讲究上有天,下有地,房屋用墙围合起来求得安全,但不能没有天地。西方人所追求的的是物化了的概念——“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只注重个人的物质需求。中国人崇尚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四合院相连而成胡同,宅院组合有街巷,上海的石库门排列在一起就是里弄。它们虽然没有间距、密度、绿地率等等的指标,在过去人口不是那么膨胀的情况下,却能让入住者安居乐业,邻里融洽。四合院的温馨、街巷的风情以及里弄的亲情,住过这些老居民区的人们会有那些美好的回忆。而现在套用西方模式建造的新公房、居住小区、别墅群,似乎很先进、很科学,邻里关系却要冷漠和功利得多。这些年来,不知道是不是被外来的文化搞得弄不清方向了,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以及传统的技术和艺术中的精彩似乎逐步被人们遗忘。所以,我们要呼唤中国建筑的回归,回归中国建筑中蕴藏着的许多优秀的传统——在这些年造了这么多房屋之后,本也该好好地反思一下。

前些日子,我去广州市图书馆做讲座,主办方专程陪我去看了近年新建的建筑,有新电视塔,广州人昵称为“小蛮腰”,有大剧院称为“大磐石”,还有个高层大楼叫“水桶哥”,这些建筑的造型都很有特色。只是既说到“特色”两字,我就觉得还缺少了广州的地方特点,同时也没有中国味。这些高楼钢塔放到哪个国家、哪个城市都可以。又想到从前广州的建筑是以岭南特色而著称的,广东的骑楼、岭南派的花园庭院……广东的老建筑有开敞的平面,通透的空间,轻巧的造型以及高天窗,趟栊门,广式廊檐、门楣,迥然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建筑。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广州也出现了白天鹅宾馆的“故乡水”中庭,兰圃的深廊和白云山庄,从化温泉的内外庭园的结合,这些都是当时广州人引为骄傲而引领了中国的建筑新潮流的,而现在没有人提起了。据说广州还要建十几幢摩天大楼,更多的城市还在攀比着建筑的多、高、大、洋,比着新奇、怪异,殊不知要烧多少钱,要产生多少碳!而从深层次上说,这就是根本不管城市文化了。

                              (选自阮仪三《呼唤中国建筑内涵的回归》)

1.下列关于“中国建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人文和历史环境,形成了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体系与类型。

B.中国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无论北方还是江南,都有堂屋、两厢、前厅、后房和天井等,讲究有天有地。

C.中国建筑很早就尊重自然,讲究“天人合一”,这与西方一直倡导的生态、低碳、人性的理念是一致的。

D.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传统技术和艺术精彩不该被遗忘,中国建筑中的优良传统应该得到回归。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木结构房屋能抵御地震灾害,与中国人造房子用卯榫结构造成的屋架、梁、柱,具有减震功能密切相关。

B.从中国的传统民居来看,中国人讲究个人的安居和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不同于西方人只注重个人的物质需求。

C.本文呼唤中国建筑的回归,主要因为现代中国建筑既缺少中国建筑的优秀传统,又有被西方文化迷失了方向的可能。

D.如今中国各地建造的新公房、居民小区、别墅群等虽然很先进、很科学,但是失去了传统的融洽的邻里关系。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城市建筑要有城市文化,广州改革开放初期和近年的建筑就充分凸显了这一理念。

B.北方的四舍院,江南的厅堂和上海的石库门都是中国的传统民居的代表。

C.中国现在的许多建筑讲究新奇、怪异,却很少研究和运用木结构的技术。

D.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建筑不仅要有个性特色,还要有传统风格或地方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