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①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宣、大数告警,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寇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寇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野行者之馘②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③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④俞君,于是裒⑤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经历:掌管文牍的小官。②馘:guó,古代战时割取的所杀敌人的耳朵。③阃寄:kǔn,指边将领。④给谏:掌管谏诤、弹劾之官。⑤裒:póu,聚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诋:痛斥

B.以恣寇之出没                                        恣:任凭

C.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  遗:留存

D.而作之忾也固矣                                   忾:愤怒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而父哭其子                                               ②孤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B.①而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                 ②不赂者赂者丧

C.①能遗之也乎                                                    ②孰能讥之乎

D.①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传之                  ②茅子受读题之

3.下列六句话,都能说明沈青霞是“古之志士之遗”的一组是(   )(3分)

①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②数鸣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

③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讥刺

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⑤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⑥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②③⑥

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

译文:                                           (4分)

(2)而一时阃寄③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译文:                                           (4分)

(3)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

译文:                                            (4分)

 

答案:
1.C 2.B 3.D 4.(1)不久,沈青霞就疲惫地携带妻子和儿女,出关在塞上安家。(4分) (2)但当年身居军事要职、一起陷害沈君的人,不久便因罪撤职。(4分) (3)至于说到文采辞藻的精美不精美,以及与古代作家为文的宗旨是否符合,那不是评论沈君大节的东西(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C.解释不正确,由原文内容上下句大意可知,遗:遗漏。所以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介词①拿、把;②因为。C语气副词,表反问。D连词,表示承接关系。所以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①体现的是皇帝的仁慈;④体现的是害他的人被降罪撤职。⑤体现的是孔子对他们遭遇的同情。所以选D。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已而、累然、妻子、家、而、相与、坐、罢、工、当、旨、所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沈君青霞,以锦衣卫经历的身份,向皇帝上奏表痛斥当权的宰相,宰相因此非常痛恨他。正在竭力罗织他罪名的时候,幸亏皇帝仁慈圣明,特别减轻他的罪责,把他流放到边塞去。在那段时期,沈君敢于直谏的美名已传遍天下。 不久,沈青霞就疲惫着携带妻儿出关在塞上安家。正巧碰上北方的敌人多次侵犯到国境内来,而总督以下的将领,毫不抵抗,缩在堡垒里束手无策,凭借敌寇出入侵扰,连射一支箭抗击敌人的事都没有做到。甚至等到敌人退却,就割下自己队伍中阵亡者和在郊野行走百姓的左耳,冒充杀敌数字邀功请赏。于是父亲哭儿子,妻子哭丈夫,哥哥哭弟弟的惨状,到处都是,百姓们连控诉呼吁的地方都没有。沈君对上既愤慨边疆防务的日益废弛,对下又痛恨众将士任意残杀人民,蒙骗朝廷,多次哭泣感叹,便把他的忧郁表现在诗歌文章之中,以抒发情怀,就成为文集中的这些篇章。 沈君原来就以敢于直谏,受到时人的敬重,而他所写的诗歌文章,又对时政多所讽刺,逐渐传播出去,朝廷上下都感到震惊恐慌。于是他们开始竭力进行造谣陷害,这样沈君的大祸就发生了。 沈君被害死以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辨冤,但当年身居军事要职、一起陷害沈君的人,不久便因罪撤职。又过了不久,原来仇视沈君的宰相也被罢官。沈君的老朋友俞君,于是收集编辑了他一生的著述若干卷,刊刻流传。沈君的儿子沈襄,来请我写篇序言放在文集前面。  我恭读了文集后写道:像沈君这样的人,不就是古代有高尚节操的那一类志士吗?孔子删定《诗经》,从《小弁》篇的怨恨亲人,《巷伯》篇的讥刺谗人以下,其中忠臣、寡妇、隐士和愤世嫉俗之人的作品,一起被列入“国风”、分入“小雅”的,数不胜数。它们难道都符合古诗的音律吗?然而孔子所以并不轻易删掉它们,只是因为怜悯这些人的遭遇,推重他们的志向。还说“这些诗歌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情,又以合乎礼义为归宿”,“说的人没有罪,听的人完全应该引为鉴戒”。 沈君虽已去世,但海内的士大夫至今一提到他,没有一个不鼻酸流泪的。啊!文集中所收载的《鸣剑》、《筹边》等篇,如果让后代人读了,它们足以使奸臣胆寒,使边防战士跃马杀敌,而激发起同仇敌忾的义愤,那是肯定的!日后假如朝廷的采风使者出使各地而看到这些诗篇,难道会把它们遗漏掉吗?我恭敬地记在这里。  至于说到文采辞藻的精美不精美,以及与古代作家为文的宗旨是否符合,那不是评论沈君大节的东西,所以我就不写了。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科学家在“垃圾DNA”中发现潜在癌症病源

人类基因组中仅有1%到2%的是负责蛋白质编码的基因,其余非编码区域早先被认为是毫无用处的“垃圾DNA”。但是,美、英等国研究人员最近在这个“垃圾”区域中找到近百个乳腺癌与前列腺癌的潜在“导火索”,显示了研究“垃圾DNA”对了解癌症的重要性。

美国耶鲁大学、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3日在《科学》杂志上报告说,随着个人基因组测序的成本直线下降,进行测序的人数迅速增加,解读他们基因组中的突变、尤其是非编码区的突变,已成为当前医学界面临的挑战。

研究人员利用大型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千人基因组项目”获得的基因变异数据,结合另一个国际合作项目“DNA元素百科全书(ENCODE)”的信息,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在“垃圾DNA”中筛选可能导致癌症的突变,也就是癌症的潜在“导火索”。

参与研究的耶鲁大学博士生傅垚对新华社记者说,此前的癌症研究主要关注基因,但最新研究发现,非编码序列的突变也可导致癌症。这改变了人们对癌症的认识,也激发了科学家对非编码序列研究的热情。

傅垚等人发现,“垃圾DNA”中一些序列像基因一样在人群中很少突变,受到很强的选择压力,这些序列因此被称为“超敏感”区域。她说,一般而言,发生在这些区域的突变更可能具有危害性,所以这一发现能帮助癌症研究人员缩小研究范围,加快对癌症非编码序列的研究。

研究人员将上述筛选致癌突变的方法,应用到90名乳腺癌或前列腺癌患者的基因组测序数据中,结果在“垃圾DNA”中找到近百个可能的致癌“导火索”。其中,位于“超敏感”区域一个碱基的变化,有可能对乳腺癌的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傅垚说,对非编码区的研究能帮助人们全面了解癌症的起因和发展,并将有助于癌症药物的开发。

(2013年10月04日新华网,记者林小春)

1.下列有关“垃圾DNA”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垃圾DNA”是人类基因组中除仅有1%到2%的负责蛋白质编码的基因外,早先被认为是毫无用处的其余非编码区域。

B.最新研究发现,“垃圾DNA”的突变也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C.研究人员通过筛选致癌突变的方法,在“垃圾DNA”中找到近百个可能的致癌“导火索”。

D.解读“垃圾DNA”的突变,已成为当前医学界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

2.下列对最新研究成果的说法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个人基因组测序的成本下降,进行测序的人数增加,是当前医学界解读基因组中的突变、尤其是非编码区的突变,所面临的挑战。

B.研究人员通过国际科研项目“千人基因组项目”和 “DNA元素百科全书(ENCODE)”的合作研究,开发出一种寻找癌症的潜在“导火索”的新方法。

C.有关研究人员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发生在“超敏感”区域的突变更可能具有危害性。

D.研究人员将上述筛选致癌突变的方法,成功应用到乳腺癌或患者的疾病诊断中,并研制出治疗此种疾病的特效药。

3.对“垃圾DNA”研究展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研究人员在“垃圾”区域中找到近百个乳腺癌与前列腺癌的潜在“导火索”,显示了研究“垃圾DNA”对诊断各类癌症的重要性。

B.参与研究的耶鲁大学博士生傅垚说,此前对癌症的研究主要关注基因,影响了对非编码序列的突变的研究的进度。

C.傅垚等人认为,对“垃圾DNA”“超敏感”区域的突变的研究能缩小癌症研究人员的研究范围,加快对癌症诊断的研究。

D.傅垚等人认为,对“垃圾DNA”的研究能帮助人们全面了解癌症的起因和发展,并将有助于开发出先进的抗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