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纯粹觅得好声音

张颐武

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身份、经历等方面的争议。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困局。一是打造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越来越难。这既是近年来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问题所致,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接近,观众的印象模糊,难以脱颖而出,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二是观众的新奇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形式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又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造成了选秀节目的瓶颈。倒是《中国达人秀》才艺无门槛,感人的故事是其最独特之处,通过故事和才艺表演的充分结合,提供感动观众的情感空间,成为一个有益的突破。

而《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域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却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练,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指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走向梦想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进行,这是节目具有魅力的地方。

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也值得反思。尤其是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一些争议,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也要求电视节目应该有更严格的自律,使得出现在屏幕上的选手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情节的状况,因为大家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因为只有真实的人的努力和梦想才有价值,这是对“纯粹”的另一意义指向,也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8月7日)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A.《中国达人秀》不是只注重单纯的才艺,而是注重以情动人,通过故事和才艺表演的充分结合,提供感动观众的情感空间,成为选秀节目的一个有益的突破。

B.《中国好声音》的出现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体现了公众对选秀节目有了更为苛刻的要求,这也是近年来中国选秀文化进入困局的重要原因。

C.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这些新人并收其为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这是《中国好声音》的一个独特之处。

D.《中国好声音》并非完美无缺,有几位选手对自己经历的描述经不起追问。节目应该要求每位选手有诚信,有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

E.《中国好声音》虽然也引起了一些质疑,但只要提高诚信,它就一定会越办越好,长盛不衰。

2.下列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好声音》在选秀文化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高潮之后出现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的结果,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结果。

B.《中国好声音》不靠评委博出位,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看重音乐的专业性,让“好声音”成为推荐人才的最重要的标准。

C.《中国好声音》关注了“80后”“90后”青年一代的焦虑,并加以具体的指点,展现了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

D.《中国好声音》并不是一个让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给了选手们一个梦想开始的起点,让他们体味奋斗和梦想所带来的幸福感。

3.《中国好声音》在哪些方面引发了轰动效应?又引起了哪些争议?

                                                                                 

4.选秀节目怎样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答案:
1.CE 2.A 3.引起轰动的方面:①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或者: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由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  ②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  ③引导大家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每点1分,共3分) 引起质疑的方面:节目的诚信度,比如选手身份、经历。(1分) 4.①选秀节目不要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应该积极发现并呈现有个性形象风格的选手,在形式、程序上不断创新,避免重复。  ②选秀节目应该关注公众的需求,引导公众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学习努力的过程。③选秀节目要想经得住质疑和追问,就应该标举脚踏实地,倡导正面而积极的价值观,严格自律,自觉奉行诚信的社会准则。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仔细辨识选项表述与原文内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C项文中说“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而并非依靠“邀请那些在相关领域中最有声望的权威人士参与到节目中来”。 E项“越办越好”属于无中生有。所以选CE。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可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做出取舍。A “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的结果,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结果。”表述不正确,原文是“对《中国好声音》的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的现象,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所以选A。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轰动效应”和“引起质疑”的语段,然后从附近找寻答案,并逐条概括。如文章第三段,“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文章第五段“尤其是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一些争议,”可从这些表述中,抓住关键的语句进行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可结合着文章第二段中国的选秀文化陷入困境的原因和第三段中国好声音取得成功的原因的相关内容,根据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述的观点和自己的理解,从创新的角度、观众的需求、诚信的角度等来分析概括中国选秀节目走良性循环道路的方法和途径。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推荐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①。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伍员②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伍员再拜受赐曰:“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担,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伍员适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重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奚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③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选自《吕氏春秋﹒异宝》)

【注】①机:吉凶之兆。②伍员,字子婿,春秋时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③抟黍:捏成团的黄米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者异也     宝:宝物

B.王封我矣,吾不受也             数:多次

C.见一丈人,小船                 刺:用篙撑

D.伍员于吴                       适:到……去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过荆,至江上              州司临门,急星火

B.盖是国也,地险民多知      吾尝跂望矣

C.可长有者,唯此也          皆出于此乎

D.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丈人    其孰能讥

3.下列文句中,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B.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C.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D.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

B.伍子胥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途中,一打渔老人不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帮助他渡过了长江。伍子胥将千金之剑献给老人,老人不肯接受。

C.司城子罕不接受宋国农夫献上的宝玉,贤者不取和氏之璧而取道德之至言。

D.本文以历史事实为论据,并举“儿子必取抟黍矣”的生活实例,夹叙夹议,从正反两面论证了“所宝者异”的道理。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⑴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3分)

                                                                                 

②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4分)

                                                                                   

⑵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以不受为宝”的两个实例。(可自己概况或引用原文)(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