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古诗,回到下列问题。(7分)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官多误身③。

[注] ①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②招魂《楚辞》的名篇。③借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官多误身”。

1.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作简要分析。  (3分)

2.下阕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答案:
1.上阕营造了昏暗、萧瑟、凄冷的意境。(1分)  “山前灯火欲黄昏”写出了夜幕似降非降的昏暗;“山头来去云”写出了作者的飘然不定的凄苦;“鹧鸪声里数家村”以“鹧鸪声”的凄凉和村落的稀落,表明作者对前途的忧虑,意境凄冷。(而“潇湘逢故人”传达了作者内心淡淡的欣喜。答出这一点也可给分)  (2分) 2.①下阕使用了对比、用典的手法,(1分)写出了一个少年时期风流潇洒、意气风发而现在却漂沦憔悴、落魄江湖的词人形象。(2分,少年时期1分,现在1分)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与郁愤。(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可通过仔细品读上阙的词句大意,来体会感悟其蕴含的意境。“山前灯火欲黄昏”由灯火、黄昏可体会出其昏暗的意境;“山头来去云”以来去飘然的云来衬托词人飘忽不定的凄苦之情;“鹧鸪声里数家村”,可抓住“鹧鸪声”、数家村来感悟,鹧鸪声声,暗含凄凉,“数”表现出了村子稀落萧瑟荒凉;所以答题时,可结合着词句中的关键词,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来体会和感悟其营造的意境。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此类题根据词句的关键词来分析,如“挥羽扇,整纶巾”,可以联想到年少时像诸葛亮当年一样风流潇洒,意气风发的情形,故属于运用典故的表现手法;由注释可知,“赋招魂”“多误身”皆为用典故的表现手法;由“如今憔悴”,同年少时的“挥羽扇,整纶巾”形成鲜明的对比,故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对比突出表现的漂沦憔悴、落魄江湖的词人形象,来表达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与郁愤。答题时,可先结合词句分析,再答作者思想情感。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推荐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①。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伍员②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伍员再拜受赐曰:“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担,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伍员适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重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奚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③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选自《吕氏春秋﹒异宝》)

【注】①机:吉凶之兆。②伍员,字子婿,春秋时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③抟黍:捏成团的黄米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者异也     宝:宝物

B.王封我矣,吾不受也             数:多次

C.见一丈人,小船                 刺:用篙撑

D.伍员于吴                       适:到……去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过荆,至江上              州司临门,急星火

B.盖是国也,地险民多知      吾尝跂望矣

C.可长有者,唯此也          皆出于此乎

D.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丈人    其孰能讥

3.下列文句中,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B.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C.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D.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

B.伍子胥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途中,一打渔老人不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帮助他渡过了长江。伍子胥将千金之剑献给老人,老人不肯接受。

C.司城子罕不接受宋国农夫献上的宝玉,贤者不取和氏之璧而取道德之至言。

D.本文以历史事实为论据,并举“儿子必取抟黍矣”的生活实例,夹叙夹议,从正反两面论证了“所宝者异”的道理。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⑴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3分)

                                                                                 

②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4分)

                                                                                   

⑵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以不受为宝”的两个实例。(可自己概况或引用原文)(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