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8分)

吟笼莺

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

有心惊晓梦,  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  谁巢井上桐。

空将云路翼,  缄恨在雕笼。

【注】①纳兰性德,清王室贵族。②金衣:黄莺别名金衣公子。③栖栖(xīxī):忙碌不停,亦解为孤寂零落。

1.简要分析,本诗前两联是怎样照应诗题中的“笼”字的。(4分)

2.简析本诗,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4分)

 

答案:
1.本诗前两联从三个方面照应诗题中的“笼”字的:从动作方面描写黄莺被迫在笼中栖息、从心理方面写黄莺在笼中焦躁不安、从声音方面写黄莺在笼中感受不到春的温馨而悲啼的情状。所以,虽未提一“笼”字,也写出了“笼”这个特殊环境对莺的影响。(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2分,三点得4分) 2.作者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怀,借黄莺表达了虽处在金衣翠幕之中,虽长有一样的翅膀,纵然在同样的季节,却受到雕笼的束缚不能展翅高飞,寄托追求自由而不得的不满,怀才不遇的怨恨(或“白白浪费青春年华”)的怨恨。(手法2分,思想感情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要反复品读诗歌的首联和颔联,找出能表现黄莺在笼里的情形的关键词加以分析。如“栖栖”“惊”“啭”分别从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声音方面来表现出了黄莺在笼中栖息、焦躁不安、悲啼的情形。答题时,结合着对关键词的联想和想象,进行合理的分析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古代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复杂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对比、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该诗歌借黄莺束缚在笼中不能展翅高飞来寄托诗人追求自由不得的不满,从而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怨恨之情。这种表现手法即为托物言志。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

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客请之王子光,王子光曰:“其貌吾所甚恶也。”客以闻伍子胥,伍子胥曰:“此易故也。愿令王子居于堂上,重帷而见其手,请说之。”王子许。伍子胥说之半,王子光举帷,其手而与之坐;说毕,王子光大说。伍子胥以为有吴国者,必王子光也,退而耕于野。七年,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任子胥,子胥修法制,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乡之耕,非忘其父之雠也,待时也。

墨者有田鸠,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客有言之于楚王者,往见楚王。楚王说之,与将军之以如秦。至,因见惠王。告人曰:“秦之道,乃之楚乎?”固有近之而远、远之而近者。时亦然。有汤武之贤,而无桀纣之时,不成;有桀纣之时,而无汤武之贤,亦不成。圣人之见时,若步之与影不可离。

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有从千乘而得天下者,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有从匹夫而报万乘者。故圣人之所,唯时也。水冻方固,后稷不种,后稷之种必待春。故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秋霜既下,众林皆羸。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

饥马盈厩,嗼①然,未见刍也;饥狗盈窖,嗼然,未见骨也。见骨与刍,动不可禁。乱世之民,嗼然,未见贤者也;见贤人,则往不可止。往者非其形心之谓乎?齐以东帝困天下,而鲁取徐州;邯郸以寿陵困于万民,而卫取茧氏。以鲁卫之细,而皆得志于大国,遇其时也。故贤主秀士之欲忧黔首者,乱世当之矣。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节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首时》略有改动)

【注】①嗼(mò):静默无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貌吾所甚恶也             适:恰好,正好       

B.其手而与之坐               搏:握住,抓取

C.与将军之以如秦             节:礼节,气节

D.故圣人之所                 贵:重视,崇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请说之                      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B.子胥修法制                  蒙冲斗舰以千数

C.秦之道                      谨庠序教 

D.齐以东帝困天下              故内惑郑袖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体现“待时”的一组是(    )

①故钓于渭以观之      ②退而耕于野                  ③若步之与影不可离

④水冻方固,后稷不种  ⑤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  ⑥见贤人,则往不可止

A.①②③         B. ②④⑤      C.①④⑥      D.①②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伍子胥想办法拜见王子光,其目的就是想寻找时机得到重用,他等待数年,终于在吴国施展才能,兴国强兵,大败楚国,最终报了杀父之仇。

B.田鸠在秦国呆了三年,想见秦惠王却没见到;后来在一门客帮助下,到楚国拜见楚王,楚王喜欢他,他这才有机会见到了秦惠王。

C.饥饿的马、狗在厩棚或窝中默然无声,是在等时机,一旦有了食物它们就不再默然无声;混乱世道的人民,一旦遇到贤能之人就会身心归附,这也是遇到了时机。

D.上天不会给人两次机会,时机不会长期停留,要成功就需要适逢其时。因而想为百姓忧虑的贤明君主和杰出人士,只有遇到混乱的世道,才是遇上了合适的时机。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4分)

(2)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3分)

(3)以鲁卫之细,而皆得志于大国,遇其时也。(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史学社会化是历史知识由生产者向社会大众传播,并为社会大众所选择与接受,从而作用于社会的过程。它在史学与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历史研究得以走出象牙塔,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建立起联系,既可以充分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也可以为史学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史学社会化需要娱乐化吗?这是很多人都会产生的疑问,也道出了人们对学术娱乐化倾向的担心。确实,近年学术娱乐化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以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为平台,易中天、于丹等一批学术明星,在整个社会掀起了一阵阵热潮。对这股热潮,有人歌颂,说它为历史文化的普及发挥了专业人士无法企及的巨大作用;有人批判,说它的媚俗降低了历史文化的品格,将历史文化低俗化了,损害了学术的神圣与尊严。走学术娱乐化道路,已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2004年,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一书在中国出版,他认为,后现代社会是一个娱乐化的时代,文化的严谨性、思想性和深刻性正让位于娱乐和简单快感。

毫无疑问,史学的社会化需要娱乐化,但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娱乐化只是一种传播策略。就一般民众的历史文化水平和接受特点而言,娱乐化是他们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传播方式,至于所接受信息的正确与否,根本不是他们所关心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接受史学社会化的主要目的在于娱乐,虽然这种接受也有学习知识的功能。既然客体有娱乐的需求又有选择的权利,那么史学社会化只有尊重这种需求和权利,采取娱乐化的方式,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如果主体一味迎合客体的需求,就会丧失主体的地位,变成了媚俗,难以达成史学社会化教育和启迪大众的基本目标。但是,要真正达到双赢,史学社会化主体需要具备很高的素质,能够很好地把握娱乐化与科学性的尺度。一个现实的证据,就是最为学者们所批判的宫廷秘史、历史传奇类题材常常是节目收视率最高的,而专业水准较高的节目,如“叶嘉莹讲诗词”、“周汝昌评四大名著”等反而少有观众叫好。这说明,主体要在娱乐化与科学性之间寻找平衡、把握尺度是何等困难。

史学的娱乐化是有限度的,不是所有的学术问题都可以通过娱乐化方式进行传播。万卫在谈到“百家讲坛”的选题时就曾谈到,合适的选题往往是既结合主讲人的专业方向,又符合电视传播的特点。有些话题不是不能讲,而主要是离观众太远,大众完全不了解。还有些题目是不好讲的,比如《易经》,曾被讨论过很多次,但最后,主讲人还是觉得没把握。这种情况说明,史学社会化的内容需要经过科学的选择,有些史学问题可以通过娱乐化方式进行传播,有些史学问题则只能通过小众的精英学术进行研究,不一定非要走向大众化。

1.关于“史学的娱乐化”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史学娱乐化使得史学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建立起联系,为史学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B.史学的娱乐化是其社会化过程中必经的途径,涉及三方面:生产者、社会大众,社会。

C.主体如果一味迎合客体的需求,就会丧失主体的地位,难以达成史学社会化教育和启迪大众的最终目标。

D.对史学娱乐化的批判,是对史学科学性的尊重和支持,也是对当前学术娱乐化倾向的担心。

2.关于史学“科学性”与“娱乐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史学的社会化需要娱乐化,但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娱乐化只是一种传播策略。

B.易中天、于丹等人对史学的娱乐化传播,使得学术娱乐化现象愈演愈烈,远离了史学的科学性。

C.史学社会化如果不尊重民众的娱乐化需要,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D.史学娱乐化是史学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已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学术娱乐化中,文化的严谨性、思想性和深刻性正让位于娱乐和简单快感。

B.即使史学社会中传播主体有很高的素质,现在仍无法把握其中娱乐化与科学性的平衡。

C.史学娱乐化是有限度的,观众不了解的话题不适合以娱乐方式传播。

D.史学娱乐化要符合三个条件——主讲人的专业方向、电视传播特点,话题观众须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8分)

大自然是生命的基石      高维生

他身背画架,提着装满了画笔、调色板和油彩的画箱,又一次出发了。在俄罗斯的大地上,他感到坚实和幸福。他的作品不仅表达了大自然的风情,更多的是热爱。

19世纪的伊萨克·列维坦,被称为“俄罗斯第一风景画家”,他是俄罗斯的、也是世界的画家。列维坦忠诚地记录了大地上的事情,一座木桥面,一条河流,一片草场,一只丢弃的木船,一个歪斜的十字架,一株桦树,一朵乌云。这些平常的景物,透过列维坦苦难的眼睛,流露出深深的爱意。这样的情感,像山间渗出的泉水,一滴滴,一片片,形成了湍急的河流,在辽阔的土地上奔流。当他支起画架,面对大自然一草一木,怀念和回忆,过去和现在交织一体。一支画笔,一起一落,在绷紧的画布上留下了博大的痛苦的思索。贫困的童年生活,像一笔厚重的财富存在生命的银行中,影响了列维坦的一生。忧郁研磨的颜料,融入列维坦的画中,这种颜料和别的色彩调和,发生了质的变化,有了冲击人心的震撼。不论是乡村的蜂房,夕阳中的村庄,孤独中的小木桥,寂寞的教堂,列维坦让它们暴涨出诗意的生命。在给俄国文学大师契诃夫的一封信中,列维坦写道:“我还从来没有如此爱过大自然,对于它如此敏感。我还从来没有如此强烈地感觉到这种绝妙的天空,它流注于一切,但非人人能见,甚至无以名之,因为它不是理智与分析所能获得,它只能由爱来理解。没有这种感觉就不能成为画家。”

伏尔加河养育了列宾,也哺育了列维坦,给了他丰富的伊苏养分,他很多题材表现了母亲河的一情一景,一朝一夕。列维坦的生命之树深扎在大地上,展现性格,他不是谁。是伊萨克·列维坦。一个人拒绝和时代的潮流合作,专注自己的艺术天地,这需要勇气和力量,不是任何人都能做的。

1884年,23岁的列维坦首次参加巡回画派巡回展览协会的画展,1891年成为它的会员。列维坦在大地上奔走、写生,他不想当一个伪“风景画家”,拿相机拍下一些景物,回到画室机械地加工,东移西凑。一座村庄,一处庄园,一条河流,一朵云絮,有着自己的精神背景,传说和朴素的大自然不可能复制。情和景交融的氛围,深藏一种复杂的东西,这里有爱和欢乐,有痛苦和绝望。这是普通的小河,三根剥皮的原木,漫不经心地搭在河上,桥的另一端是在泥泞的土路上铺了一段木板小路,伸向远处的林中。乡村的人,从桥上来来往往。列维坦根据古老的传说,创作这幅画作。1892年,31岁的列维坦在一所庄园里作画,在夜晚,享受一潮潮扑来的草香味,听虫鸣,听古老的故事。传说化作精灵,飘荡在园子的角落,像清晨的露珠打湿了画布,滴在调色盘上,列维坦创作了他的代表作《深渊旁》。看过画的人,被夕阳中的光线和静静的河水震动,一株株簇拥的树中,似乎传出一种声音,循着声音,沿着木板路人们走向远处的树木中。1892年,列维坦创作了《通往弗拉基米尔的路》,这幅画让许多进步的知识分子落泪,并不是画的技巧多么与众不同,而是画深处溢出的思想。这条路没什么特殊的地方,在俄罗斯的大地上,太普通了,但它不是通往幸福的道路,它接通的前方是西伯利亚寒冷的、潮湿的矿井,那里是人间的地狱。1825年,十二月党人失败后,大批知识分子就是从这里被押往西伯利亚的。大块大块的阴云,遗弃的路标,在血和泪冲刷的流放路上,发生了多少感人的事情,列维坦倾注了深厚的情感和良心。   

漫长的冬天将要结束了,乘着雪橇悄悄地远去,春天是诗人和画家笔下常现的题材。俄罗斯的一位大诗人帕斯捷尔纳克写道:“二月。该弄点墨水来哭泣,/和着泪水写二月的悲歌,/这时那踩得直响的稀泥,/闪出一派黑油油的春色。”俄罗斯的春天,少了冬天的粗犷,多了一些浪漫的诗意。列维坦送给春天的礼物是《三月》,雪后清爽的空气,有了一股春的味道,列维坦看到了明天,桦树重新披上新鲜的衣裳,大地野花烂漫,春天的希望让列维坦兴奋。列维坦对人民充满了关爱,他在想守林人经过旅途的跋涉,终于回到家中,脱下笨重的大皮袄,坐在壁炉前,和家人其乐融融的情景。

列维坦的画作,对俄罗斯深刻的理解,不是停留在物象的表面上,发一些小情感的抒情。他驮载了太多的民族的和生命的重量,他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列维坦画集》,列维坦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1月)

1.“这种颜料和别的色彩调和,发生了质的变化,有了冲击人心的震撼。”“并不是画的技巧多么与众不同,而是画深处溢出的思想。”这两句话中,“质的变化”“思想”分别指什么?(4分)

“质的变化”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想”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对传主自身的语言、心理和行为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是人物传记的重要表现手法,请分析下面两则材料对表现列维坦的作用。(4分)

(1)我还从来没有如此爱过大自然,对于它如此敏感。我还从来没有如此强烈地感觉到这种绝妙的天空,它流注于一切,但非人人能见,甚至无以名之,因为它不是理智与分析所能获得,它只能由爱来理解。没有这种感觉就不能成为画家。

(2)他不想当一个伪“风景画家”。

3.传记通常要写传主的业绩、荣誉等,但本文的主要内容却不在这里。本文的写作重点有哪几方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4.文学艺术是相通的。列维坦的创作观也同样体现在文学家的创作上。请以你熟悉的作家和作品为例,阐述这种创作观点。(不少于60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