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9分,每题3分)

(一)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二)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①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埶”同“势”。

【参考译文:太史公(司马迁)说:我听周先生说:“舜的眼睛好象是双瞳孔。”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孔。项羽难道是他(舜) 的后裔吗?(要不)怎么兴起得这么快呢!秦王朝政治失策,陈胜首先发难,(之后各路)豪杰蜂拥起义,一起争夺(天下),不可胜数。而项羽没有一尺一寸土地,乘着这形势(也)在田野中(乡间)起义,三年后,就率领五路诸侯消灭了秦王朝,把天下分封给各路王侯,(所有)政令(都)从项羽那发出,(他)号称为“霸王”。(他的帝)位虽然没有最终的结论,(他也是)近古以来未曾有过的(人物)啊。等到项羽怀念楚国离弃关中(回到楚国),放逐了楚怀王而立自己为王,(却要)怨恨王侯们背叛自己,难啦。(他)自己炫耀自己功勋,张显他自己的能力却不效法古人,称其为霸王的伟业,想用武力征伐管理天下,五年(内)最终亡了他的国家,自己死在东城,还不觉悟,也不自责,(这都是)过错啊。竟然说“天亡我(啊),不是(我)用兵的罪过啊”,这岂不是谬误啊!】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率领

B.若入前为寿                       寿:祝寿

C.杀人如不能                     举:穷尽

D.自功伐                         矜:夸耀

2.下列各组,全都能说明项羽“为人不忍”的一组是:(  )(3分)

①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③项王默然不应

④项王按剑而跽

⑤壮士!能复饮乎

⑥项王未有以应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②③⑥

3.下列对情节、人物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邦前来鸿门请罪,项王不但没有惩罚刘邦,反而把告密的曹无伤出卖给刘邦,导致刘邦回营后立即就诛杀了曹无伤。这一看似无心的举动恰恰表现了项王的“欲以力征经营天下”思想。

B.鸿门宴上,范增多次暗示项王杀死刘邦,甚至最后采用了让项庄行刺的计谋,但项王对范增的建议始终不采纳,导致最后刘邦顺利脱逃,这正是太史公指责的“奋其私智而不师古”的表现。

C.樊哙闯帐,意在与项王拚命,但项王不但不惩罚樊哙的无礼,反而一赏再赏,直至“赐座”,表面上看是“英雄相惜”,实际上是畏惧樊哙的过人武力,担心他在宴会上会对自己实施行刺。

D.项羽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之于天,认为“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太史公在肯定项羽功绩的同时一针见血地指出项羽的失败的原因是他“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3分)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3分)

(3)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4分)

 

答案:
1.B 2.D 3.C 4. (1)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又连续三次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项羽却默默地没有反应。(“数”“目”“示”一字1分。) (2)所民派遣将官把守关门,为的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出和意外事故。(“者……也”句式1分,“故”“非常”各1分。) (3)项羽难道是他(舜)的后代吗?(要不)怎么兴起得这么快呢!(“岂……邪”句式1分,“何……也”句式1分,“兴”“暴”各1分。“何……也”译作其它感叹句式也算正确;“暴”译作“突然”也正确。)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从语境来理解,此句中的“寿”是“敬酒”的意思。故答案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①句是刘邦的话,④句表现了项王在樊哙闯帐后的警惕,⑤句是项王对樊哙的称赞。运用排除法自可得知答案为D。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樊哙闯帐后,项王一赏再赏直至“赐座”,虽然心态复杂,但绝无恐惧害怕之意。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推荐试题

读徐志摩的诗《沙扬娜拉》,联系课文《再别康桥》,完成题目。

莎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莎扬娜拉!

注:“沙扬娜拉”是日文“再见”的音译。

1.关于这首诗与《再别康桥》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两首都是离别诗。《再别康桥》写的是诗人与母校的不舍之情,《莎扬娜拉》则抒发了一对异国恋人之间的生离死别之情。

B.两首诗都善于运用意象来抒发情感。《再别康桥》描绘了康河畔的一组意象,《沙扬娜拉》则选取了一个别有意味的意象。

C.两首诗都运用了多种手法。《再别康桥》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手法,《沙扬娜拉》则以比喻和反复的手法为主。

D.两首诗都属于现代新诗。《再别康桥》更讲究节奏和押韵,属新诗中的新格律体,《沙扬娜拉》则是新诗中的短篇小诗。                

2.《沙扬娜拉》一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首句中的“一低头”的细节写出了女子道别时欲言又止的神态,揭示了她不忍离别又不得不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B.“水莲花”的比喻新奇、贴切,既突出了日本女郎娇羞柔媚的风姿,又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娴静、纯真的美好形象。

C.“蜜甜的忧愁”是一对矛盾的组合,它形象地写出了相聚的甜蜜和离别的忧伤,深刻地表现了“伤离别”的主题。

D.诗歌用“沙扬娜拉”作结,不仅点题,而且把女郎的声声嘱咐、殷殷叮咛的眷恋心情传达出来,表现离别的深情。

3. 结合本单元对新诗的学习,下面是关于“新诗”的说法,你认为哪一项不正确?(     )(3分)

A.“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主流。

B.与古体诗的严格讲究格律相比,“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所以又叫自由体诗。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新诗”出现不久就形成了众多流派,其中就有以徐志摩、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