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图片及其新闻背景,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在一台持续5个小时的脊柱矫形手术接近尾声时,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博士完成了他的手术任务。太累了,在休息室,梁益建用两把小板凳支起一张“床”,胳膊当枕头,斜卧着睡着了。这是他当天的第二台大手术。这一幕被手术室护士钟定萍看到,她用手机拍下这张图片。

5月22日,这张图片在微博上被大量转发,许多网友觉得“挺心酸的”。网友“地球没得花”说,作为一名曾在骨科手术室待过的护士,她深知,一台骨科手术不仅时间长,还要忍受放射线的照射、胃部饥饿感、膀胱充盈感。更多网友则向梁博士和他的同行表达了敬意,网友“李蒙不蒙你”评论说:辛苦了!守卫人民健康的人!

午后13时01分,网友“成大麻醉科”说:“手术刚完,看到这图片和大家的评论,觉得很欣慰。”(原载《中国青年报》)

满分5 manfen5.com

1.给新闻图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2.自选一个角度,写一则新闻短评,不少于100字。(5分)

 

答案:
1. 图片新闻标题:太累了。 2. 参考示例一 梁博士在长时间的手术后不由自主地斜卧而睡,足见他在工作辛劳面前对本职的坚守。这一坚守,首先体现了梁博士对良好医德的守护。医者,义也,古者“悬壶济世”、“医乃仁术”,现代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梁博士的行动无疑是对医生“爱人,拯救生命和救治人类疾病”的职业操守的真切实践。其次,梁博士恪尽职守的行动当成为同行的楷模,自然会对他们带来积极的影响。情不自禁拍下这张图片的护士、微博中发表感言的护士和医生无不表明这一点。再次,梁博士坚守职责的优良形象对改变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示例二 这张图片所激起的网友的微博感言与评论,无不代表着正能量的释放。第一,网友中的医务工作者的反应是一种正能量。从他们的触动,我们能看到作为医务工作者,他们对梁博士所展示的医生的职业形象的钦佩,进而可想见他们在工作中会怎样地学习楷模,会怎样的渗透楷模的职业精神。第二,网友中的非医务工作者对梁博士的评价也是一种正能量。这些评价,无不彰显着他们对梁博士的感动与赞扬,对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也有着积极的作用。第三,无论是否医务工作者,微博的言论均从正面发散开来,这仍是一种正能量。它体现了社会“扬善”的本质,与现实中谩骂、造谣、中伤的微博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微博纠偏中会发生积极的正面导向。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为概括信息题,其应用性、能力性、综合性很强,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得很紧密。答题时应准确把握语段的主要信息,进行合理压缩,且注意字数的限制。标题是新闻和受众之间的桥梁,受众可以通过标题了解新闻,新闻可以通过标题宣传思想。一个好的新闻标题,犹如画龙点睛,能给新闻增色添辉,能帮受众选择阅读,使其产生共鸣。 新闻标题大体包涵了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必须是新闻事实的概括,其次是新闻组成的一个部分,最后可以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说。因此,新闻标题往往都是文字简洁,极具个性,可以使受众通过它对新闻事实有所了解,具有新闻信息的导读作用。 原图片新闻标题:太累了(简洁、鲜明、生动,既反映了主体新闻事实,又饱含拍摄者乃至读者的隐隐心痛与感动之情)。 答题要求:标题的内容和形式各2分。要求学生抓住图片的主体内容(医生累的背后:坚守职责),同时体现出形式的生动、形象。拟题不拘一格,根据学生作答酌情给分。 考点:考查压缩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试题分析:新闻短评,是新闻评论的一种,顾名思义,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既然是“短评”,就要针对新闻中的具体事件,旗帜鲜明地阐明态度。新闻短评的写法一般可以概括地表述为:某某事件怎么样,折射出社会中的何种现象,对这类现象我们该怎么做。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新闻短评呢?一要切中要害,直指新闻本质。二要选好点评角度,观点新颖。三要评得有理,不可胡搅蛮缠。四要评得生动,幽默风趣。虽然新闻短评的写作是近年高考的一种新题型,只要做到以上四点,并且多关注生活,多进行思考,多借鉴,自然可以写出让人耳目一新,长久回味的新闻短评。本题可从医生的尽责、同事的共鸣、网友的理解等方面展开评论。学生所选评论角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江 南 雨 巷

董滇宁

①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辨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

②轻轻地走入小巷。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楞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

③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铅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④空气中浸透着静谧。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灰白色的墙面在斑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

⑤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铺内,几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槌,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像……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

⑥雨停了。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眼前的小巷变的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犹为的澄净。

⑦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是否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辨识出你的故居吗?

⑧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扶栏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

⑨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街市这头袭来一阵强流,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世界中无限延伸!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地书写下的自然并存!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

⑩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以时空为序,给我们描绘了具有幽雅恬静、古老纯朴特点的江南雨巷,读后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B.本文和戴望舒的诗歌《雨巷》都有着浓郁的江南地域文化韵味,描绘了江南雨巷烟雨迷蒙的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C.文章第⑤段,作者写雨巷两旁屋子里面的人,有的打着盹,有的忙碌着,刚写完人接着就写人去楼空。这样描写一方面以动写静,突出江南雨巷的寂静;另一方面又不至于给人以“闹”的印象,更能突出雨巷的自然、古老与宁静。

D.文章第⑨段,作者用现实的嘈杂与躁动反衬江南小巷的平静与安宁,从而表现出作者别样的思绪:现实紧张浮躁,侵扰人心;而江南小巷抚慰受伤的心灵,使人超脱于现实,让人得到慰藉。

 E.通过文章我们可以感觉到,尽管作者对眼前的美好事物正在逐渐变得模糊而倍感落寞,但最后还是表现出顺其自然的洒脱。

2.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①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2分)

②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2分)

3.文中第③段说:“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综观全文,“莫名”实际上已“有名”,请概括说明这“悲”与“喜”的具体内容。(8分)

4.第⑤段中描写的井边“蓝衣少女”与戴望舒诗歌《雨巷》中描写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有什么不同的作用。(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邵雍字尧夫。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

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其庐,谓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雍对曰:“幸受教。”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风雨,躬樵爨事父母,虽平居屡空,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及执亲丧,哀毁尽礼。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吾家先生至也。”不复称其姓字。或留信宿乃去。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

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曰:“毋为不善,恐司马端明、邵先生知。”士之洛者,有不公府,必之雍。雍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事表襮,不设防畛,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去。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雍曰:“此贤者所当尽力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

嘉祐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辞受命,竟称疾不之官。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元祐中赐谥康节。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道学一》,有删节)

【注】①芘:通“庇”,荫庇。②信宿:连宿两夜。③表襮:自我炫耀。④防畛:喻防人之心。畛,界限。⑤投劾: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⑥樵爨:qiáo cuàn 打柴做饭。⑦晡时:晚饭的时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尝其庐   造:造访,拜访

B.敬雍,恒相从游   雅:文雅,有礼仪

C.士之洛者 道:取道

D.父子昆弟每相曰   饬:告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昔人尚友于古,吾独未及四方 ②虽平居屡空,怡然有所甚乐

B.①事之才 ②皆固辞受命

C.①躬樵爨事父母   ②留守王拱辰雍应诏

D.①有不公府,必之雍   ②此贤者所当尽力

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①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4分)

②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4分)

4.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邵雍“道德贤良”的两个事例。(自己概括,也可引原文)(4分)

5.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4分)

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网络热词与社会热点

网络热词分为两种:一种是事件当事人的话,比如“打酱油”“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说法”:一种是网友的发挥创造,比如“山寨”“猪坚强”“范跑跑”。无论是否网友原创,这些语言之所以流行,皆有赖于网友的认可与传播。在传播中,网友发挥聪明智慧,或戏谑,或嘲讽,或借题发挥,或添油加醋,或曲径通幽,都是一种表达,在表达中完成了自己的好恶与爱憎。曾有学者称,在五花八门的网络热词中,时政类语词的喷吐量最大,它已成为体现世情民心的一个维度和观测点。事实上,通过忖度网络热词,我们同样可以窥视到网友乃至民众的所思所想。进一步说,网络热词其实是社会热词——每个网络热词均是背后有故事,连接着社会热点事件。这种连接一方面昭示了网络热词滥觞于现实,具有丰富的现实主义风格。没有现实的纷繁芜杂,就没有网络热词的风生水起:没有一起起社会热点事件,就很难惊动网友,网友也就无意于传播网络热词。另一方面则说明,网友不单纯是当年那些只会聊天、玩游戏的少年,他们关注现实,介入现实,不吝于表达,而且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情怀。

同时,从侧面也说明,这些社会热点事件,不是孤立的,不是凭空而成的,他们具有共性,让每个人都为之唏嘘或慨叹,对世道人心造成了强大的冲撞与影响,因此让网友产生共鸣。诚然,没有谁是一片孤岛,那些不幸的人,那些忍无可忍的表情,乃至那些骄横的权力,那些张牙舞爪的身体语言,无不让我们刻骨铭心。在这样一个光怪陆离的现实面前,网友怎能装作视而不见,又怎能心平气和?

学者认为,以前公众的表达渠道很少,知情渠道也未必通畅,因此网络的巨大传播能力使之成为了公民表达看法、参与社会进程最为便捷和普遍的方式。正因为如此,每一个网友才不放弃表达,义无反顾地参与与干预。比如,贵州瓮安事件新闻发布会上,有官员抛出“做俯卧撑”后,原本成为网友口头禅的“打酱油”失宠了,“酱油族”迅速改口,“以后不打酱油了,改做俯卧撑”。更耐人寻味的是,以后凡是表达对权力不信任或对官方说法存疑,网友皆用“俯卧撑”“做了三个俯卧撑”来戏谑之,这种戏谑何尝不是一种表达?值得注意的是,网友聚焦的社会热点,多是关系到公共利益,因此网友乐此不疲地运用这些网络热词,一定程度而言,既是公民表达权的运用,也是公民监督权的具体化。

有人追问,目前正以迅雷之势蔓延的网络热词,究竟能沸腾多久呢?哲人说,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可以断言,只要社会热点事件不断,只要现实主义不被边缘化,最关键的是,只要公民的权利意识依然蓬勃,网络热词就会沸腾,即便有些词语消失了,肯定还会有更富意味的热词出现。

1.根据文意,下列对“网络热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热词可以是事件当事人说的话,也可以是网友凭空发挥创造的话。

B.网络热词不管是否网友原创,都来自社会现实,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C.网络热词在流行的过程中,能够表达网友强烈的好恶与爱憎情感。

D.通过忖度网络热词,我们可以窥视到网友乃至民众的所思所想。

2.结合原文,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热词“背后的故事”基本上是能够对人心产生巨大冲撞与影响的社会热点事件。

B.网络热词“背后的故事”大多与公共利益相关,并且能让人产生共鸣。

C.网络热词不断地被网友传播,体现了网友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积极关注程度。

D.网络热词的风生水起,使得它“背后的故事”成为了一起起社会热点事件。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热词具有简单、新奇、戏谑、嘲讽等特点,它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约定俗成后,自然会被社会大众所接受。

B.从“打酱油”“俯卧撑”等网络热词中,可以看出网友们对社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正义感。

C.如果网友无意于传播网络热词,那么社会上所产生的事件也就不能成为社会热点。

D.以迅雷之势蔓延的网络热词传播得快,消失得也快,但即便有些词语消失了,肯定还会有更富意味的热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