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雾霾之下岂有完卵

①“大雾弥漫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空气污染指数竟然不断爆表,除了仙境般的楼阁把你我围绕,我依稀看到了满街满眼的口罩。谁在雾里寻找谁在雾里迷离?谁在雾里活着又在雾里死去?谁在雾里奔波谁在雾里哭泣?谁在雾里挣扎谁在雾里窒息?”1月14日,北京的那场大雾,催生了无数抱怨的口水,催生了许多搞笑的段子,还催生了这首大雾版《北京北京》。

②空气污染的严重性,现实的紧迫性,终于在这场遮天蔽日的大雾之后,让所有人为之惊醒。也就在这一天之后,很多人才知道北京原来并不是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石家庄、太原、郑州等城市犹有过之,只不过他们早已“习惯”,不像北京人这么“大惊小怪”。据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全球十大污染城市中国占了七个,全国500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不到1%——不仅是“北京北京”,更是“中国中国”。  

③正如歌曲所唱:“人们在大雾中互相质问和思考,探讨如何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但是,能怎么样呢?知道了一些原因,明白了一些道理,但并没有找到希望,普遍的情绪是无奈:人们只能就这样等待下一次雾霾天气的到来。来得很快,就在北京,享受了短短三天蓝天,1月18日晚,北京气象局再次发布雾霾黄色预警,空气质量六级污染。  

④治理空气污染为什么那么难?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说明,那就是因为这意味着整个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⑤要发展还是要环保?几十年来,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相伴随的则是环境破坏触目惊心。再拿这次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来说,就包括工地、工厂的减产甚至停产。官方一直宣传要“经济与环境一把抓”,而事实证明,“又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跑得好”往往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痛下决心,即便减缓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要保护环境?在经济放缓带来的弊端与环境恶化带来的弊端之间,想好到底承受哪一个了吗?  

⑥空气污染还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根据北京市环保局的数据,北京PM2.5的污染源中,机动车直接和间接的排放占22%,煤炭污染占16.7%。前者指向人们的出行,后者指向冬季的取暖。如果说取暖问题上选择的余地不大,那么有车一族,能不能尽量多乘公交少开车?想买车的人,能不能尽量选择小排量车?事实上,只要条件允许,恐怕很多人的选择都是与环保背道而驰。边开车边埋怨空气污染,是一件很讽刺的事情。批评政府很容易,要反求诸己则很难。  

⑦仔细想一想,这两个问题都不易解决,唯一的希望只能寄托于人的远见:鼠目寸光,而人类则懂得悬崖勒马。从积极的一面看,这次前所未有的雾霾天气,可以教会我们很多东西。

⑧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启示,便是没有人能独善其身。空气面前,人人平等——就算用上空气净化器,戴上口罩,但总不能一天到晚“躲进小楼成一统”,而且,单就这种不便已经让人幸福感下降不少。空气面前,也很难打造出一个“特区”。还是以北京为例,虽然把重污染企业搬迁到外省(比如首钢搬到河北),花费巨资以天然气替代燃煤,率先使用低硫车用燃油——这是其他地方难以复制的措施——但是空气是流动的,外地的污  染仍然会影响北京的空气质量(北京的PM2.5有四分之一来自周边地区)。“邻避主义”不可能是治污的解决之道,泼出去的脏水,终将回到自己身上。  

⑨这就需要我们超越自身的局限。与我们面临的许多问题相比,环保问题具有特殊性,它强调的是人类作为共同体的一面。在这个个人主义的时代,这场大雾逼迫我们放大视野去思考我们的处境:必须超越时间的限制,为子孙后代考虑,而不是“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还必须超越地域的限制,包括民族国家的限制,心怀整个地球。这不是迂阔的说教,而是事关包括我们在内的整个人类的未来:如果我们能保有远见就还有希望,如果做不到,便只能通往自我毁灭。  

⑩如何才能有远见?除了环保意识的提升,对官员来说,还来自政治伦理;对大众来说,还来自家国认同。如何才能具备政治伦理和家国认同?我们可以继续往下想……而歌声在风中飘扬:“谁在疯狂开采,哪管遗留问题;谁在标榜幸福,偏又疏于治理;谁在雾里唱歌,提醒人们警惕。”

                                        (选自2013第03期《Vista看天下》社评)

1.对造成北京严重空气污染的根本原因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条件买车的,一般选择大排量车,势必增加污染源。

B.有车一族习惯于私车出行,不愿意挤公交车,尾气排放有增无减。

C.官方一直宣传要经济与环境一把抓,结果没能两全。

D.整个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未发生根本性转变。

2.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据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全球十大污染城市中国占了七个,其中石家庄、太原、郑州等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程度超过北京。

B.北京PM2.5的污染源中,机动车直接和间接的排放占22%,煤炭污染占16.7%,这一数据表明北京居民生活污染大于工业污染。

C.北京经济建设一路高歌猛进,而空气质量触目惊心,要痛下决心减缓经济发展的速度,以保护环境。

D.事实上,一些人批评政府容易,反求诸己则很难:只要条件允许,恐怕他们的选择都是与环保背道而驰,边开车边埋怨空气污染。

E.要治理空气污染,就要提升环保意识,还要努力增强政府的政治伦理水平和大众的家国认同感,甚至要超越自身局限和时空局限,心怀整个人类和地球,放眼未来,为子孙后代考虑。

3.请结合本文内容,对“治理空气污染,建设美丽北京”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5分)

 

答案:
1.D 2.DE 3. (1)树立低碳理念,转变生活方式。北京市以“同呼吸、共责任”为导向,传播低碳生活理念,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环境文化,激发群众环保意识,从“要我环保”转变成“我要环保”。引导市民绿色出行,通过今年实施与欧盟一致的北京市第五阶段机动车排放地方标准,不断降低新车排放,做到“增车减排”;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支持市民购买新能源汽车;引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大功率电器使用强度,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2)加强应急管理,提升应急能力。北京市将空气重污染应急纳入城市应急体系,由应急部门牵头,修订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对方案,根据空气污染程度和持续时间,采取更加严格的应急控制措施,包括机动车尾号限行、重点排污企业停产减产、停止土石方和拆迁等作业、中小学停课。同时及时发布空气质量信息、健康防护提醒,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环境知情权、保护群众身体健康。 【解析】 1. 试题分析:原文第四自然段“治理空气污染为什么难?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说明,那就是因为这意味着整个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可知道D正确。其他三项是导致空气污染的因素,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A、说石家庄、太原、郑州、北京属《中国环境分析》报告所列全球十大污染城市,没有依据。原文只是说“《中国环境分析》报告,全球十大污染城市中国占了七个”并没有点明是哪七个城市。B、妄加推测,没有依据。原文说“……前者指向人们的出行,后者指向冬季的取暖”,文中没有北京居民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的比较。C、张冠李戴,原文第五自然段中说“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选项曲解原文,文中说“在经济放缓带来的弊端与环境恶化带来的弊端之间,想好到底承受哪一个了吗?”。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结合着自己的理解,提出属于自己的观点。每点结合文章内容给1分,建议给1分,语言共1分。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一队而敌之,必也地千里,搴旗执聝。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漾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辩哉!”

颜渊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

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注释:①聝(ɡuó):古代战争中割敌人的左耳以记功,这里代指左耳。②熏:香草。莸:臭草。③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一队而敌之      当:率领

B.必也地千里        攘:夺取

C.挺刃交            兵:士兵

D.之以礼乐          导:教导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喟然叹曰           顺风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其类异也                            作《师说》贻之

C.则由无所施勇                   皆出于此乎

D.夫子何选                           盘盘,囷囷焉,蜂房水涡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

只有我能做这件事,让他们两个人跟随我吧。

B.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

我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居中调停,分析论说利害关系,消除两国的灾难。

C.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

文武两方面的事,子路和子贡都已经说过了,我还说什么呢?

D.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

让百姓修不了城墙,越不过护城河。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侍坐”篇都表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

B.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

C.孔子赞赏子路之“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

D.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

5.上文中,子路、子贡和颜渊在农山之上各言其志。请从中选择一人之志,作出简要评价。(80字左右)(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