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部分断句(5分)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 先生 ,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祜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取材于《范文正公集》)

 

答案:
则 能 诵 习 其 词/ 问 先 生 以 所 颂 十 一 人 者 何 人 也/  先 生 曰/  童 子 何 用 知 之/  轼 曰/此 天 人 也 耶/  则 不 敢 知/  若 亦 人 耳/  何 为 其 不 可/  先 生 奇 轼 言/尽 以 告 之。 【解析】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此类断句题目在断句时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不能段破句子的意思。所以,一定要在结合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以及这个句子的意思来思考断句,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词(介词、语气助词、连词等等)。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一队而敌之,必也地千里,搴旗执聝。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漾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辩哉!”

颜渊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

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注释:①聝(ɡuó):古代战争中割敌人的左耳以记功,这里代指左耳。②熏:香草。莸:臭草。③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一队而敌之      当:率领

B.必也地千里        攘:夺取

C.挺刃交            兵:士兵

D.之以礼乐          导:教导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喟然叹曰           顺风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其类异也                            作《师说》贻之

C.则由无所施勇                   皆出于此乎

D.夫子何选                           盘盘,囷囷焉,蜂房水涡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

只有我能做这件事,让他们两个人跟随我吧。

B.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

我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居中调停,分析论说利害关系,消除两国的灾难。

C.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

文武两方面的事,子路和子贡都已经说过了,我还说什么呢?

D.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

让百姓修不了城墙,越不过护城河。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侍坐”篇都表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

B.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

C.孔子赞赏子路之“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

D.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

5.上文中,子路、子贡和颜渊在农山之上各言其志。请从中选择一人之志,作出简要评价。(80字左右)(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