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时谪黄州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现,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1.请简要分析上阕三四两句的景物描写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

2.“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1.(1)从视觉和嗅觉写景,(2分)将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描绘得有色有香,有动有静。(2分)   2.(2)拟人;(1分)“二更雨”“殷勤”,使雨具有了人的情意。(1分)殷勤的夜雨解脱了人世的烦热,表现了诗人在人自然的抚慰中的平静和旷达,(1分)也暗示了诗人贬官黄州时内心的不平和无奈。(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首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年),时苏轼在黄州。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开首“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雨后的景物,给人以密不透风之感。最后以“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相对,一个诉诸视觉:“时时现”;一个诉诸嗅觉:“细细香”。动静结合写出了空中与地上的两组景象,充满了诗情画意。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下阕写散步。江村小景绘好之后,视角则陡然一转,步入画中:“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通过作者的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最后两句乃点睛之笔,“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含有自嘲的辛酸和词人的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则又更进一层,超出世表。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海内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而之          乐:以……为乐    B.其图记        按:查核

C.遂书以其亭焉    名:出名          D.因为其山川    本:根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    )

A.①夏始饮滁水甘                ②顺风

B.①用武之地                    ②其闻道固先乎吾

C.①四方宾客所不至              ②五亩之宅,树以桑

D.①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不至    ②杳不知其之也

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概述了滁地从五代到宋这段历史,主要歌颂了宋天子统一天下的“圣德”,但也委婉地批评了朝廷导致滁州“民生不见外事”的“闭关”政策。

B.文章虽是“亭记”,但重点却在“丰乐”二字,作者围绕这两个字,通过写景、议论、记叙,描绘出了当时滁州地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C.作者虽然政治上不得意,但仍对朝廷一往情深,这体现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D.本文词句平易精美,形式整齐错落,声韵和谐悠扬。体现了,欧阳修婉的平易、亮丽轻柔的散文风格。

4.古文翻译。(10分)

(1)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3分)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3分)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