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海内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而之          乐:以……为乐    B.其图记        按:查核

C.遂书以其亭焉    名:出名          D.因为其山川    本:根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    )

A.①夏始饮滁水甘                ②顺风

B.①用武之地                    ②其闻道固先乎吾

C.①四方宾客所不至              ②五亩之宅,树以桑

D.①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不至    ②杳不知其之也

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概述了滁地从五代到宋这段历史,主要歌颂了宋天子统一天下的“圣德”,但也委婉地批评了朝廷导致滁州“民生不见外事”的“闭关”政策。

B.文章虽是“亭记”,但重点却在“丰乐”二字,作者围绕这两个字,通过写景、议论、记叙,描绘出了当时滁州地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C.作者虽然政治上不得意,但仍对朝廷一往情深,这体现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D.本文词句平易精美,形式整齐错落,声韵和谐悠扬。体现了,欧阳修婉的平易、亮丽轻柔的散文风格。

4.古文翻译。(10分)

(1)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3分)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3分)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4分)

 

答案:
1.C 2.D 3.A 4. (1)百姓在一生中接触不到外边的事情,安心地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快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死。(3分),每句1分。第一句应译出“外事”,第二句应译出“畎亩衣食”,第三句应泽出“乐生送死”。 (2)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是我和您可以共同享用的东两。(“是”“适”及大意各一分) (3)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着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咎”“悔其”的“其”“极”及大意各一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C项中“名”应解释为“命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项前一个“而”连词,表顺承关系,才;后一个“而”连词,表修饰关系;B项前一个“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后一个“也”句中语气词,表停顿,不译;  C项前一个“之”结构助词,不译;后一个“之”音节助词,不译。D项两个“所”都为结构助词,与其后的动词构成所字结构,名词性的短语,译成“……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委婉地批评了……的‘闭关’政策”,曲解原文意思;文中第三段“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并非说“闭关”政策,而是指“百姓生下来就不见外地的事情,安心于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养老送终。”的意思。故本题应选A。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重要实词和虚词)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应注意“外事”、“畎亩衣食”、“乐生送死”、“是”、“适”、“咎”、“悔其”、“极”等词语。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译文: 我到滁州任知州的第二年夏天,才饮到滁州一处甘甜的泉水。向滁州人打听,在州城南百步远近的地方找到了泉源。上有丰山高耸而突兀,下有溪谷幽静而深藏,其中一道清冽的泉水,水势盛大,向上喷涌。我上下左右观看,非常高兴。于是凿开岩石,疏通泉流,开辟出一片地方建筑亭子,与滁州的人们前往游乐。 滁州在五代战乱的时候,是兵家用武的地方。当年,太祖皇帝曾率领周朝的军队在清流山下打败李璟的兵马十五万人,活捉南唐将领皇甫晖、姚凤于滁州东门之外,于是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察过当地的山川形势,研究地方志,登上高处了望清流关,希望能找到皇甫晖、姚凤被擒的地方。但当年亲历战事的人都不在了,因为天下平定已经很久了。自从唐代政治颓败,海内四分五裂,天下豪杰并起,相互争夺,到处都是敌对政权,数也数不清。到了宋朝承受天命,圣人出世,四海统一。过去凭借山川险阻称王称霸的人,有的被铲平,有的自行消亡,百年之间,冷清清地只见清流山依旧高耸,清流河仍然清澈。想问当时战争情况,经历过的人都早已死去了。 今天滁州位于江淮之间,地方偏僻,是船只车辆、商贾游客都很少到的地方。百姓生下来就不见外地的事情,安心于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养老送终。谁能知道皇上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如雨露滋润、阳光普照达百年之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既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荫凉于茂密的乔木,秋迎风霜,冬赏冰雪。秋冬的刻削裸露,春夏的清幽秀茂,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他们推求这里的山川形胜,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使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而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 于是便写了这篇文章,并给亭子起名为丰乐。 太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徐文长传

[明]袁宏道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节选自《徐渭集·附录》)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心而行  信:诚信

 B.凡公所以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  饵:诱捕

 C.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阴:暗中

 D.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显者:有名声地位的人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文长“豪荡不羁”的一组是(3分) ()

  ①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②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③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

  ④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⑤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⑥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徐文长未能得志,于是寄情山水,游历北方,并以诗作记游抒怀。他写文章才思敏捷,意韵刚健飘逸;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富有情趣。

 B.徐文长有才略,好出奇谋,深得胡公信任,参与军中机密。然而多次科举失利,晚年愤慨更深,狂疾益甚,最终心怀怨愤而死。

 C.胡公统率重兵,威震东南,深为将士敬畏。有个和尚却依仗财势,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后来胡公借其它事将他以杖刑处死。

 D.石公认为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比得上徐文长的;梅客生认为徐文长不仅是个奇才,更是个奇人;作者认为徐文长的一生无所不奇。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5分)

译文:

(2)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5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