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作文(60分)

担当,在词典里的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担当可以为自己、他人,也可以为国家、民族…… 你对“担当”有怎样的体会或感悟,请以“担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
担当 担当,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无论个人还是国家、民族都应当勇于担当。惟有如此,国家才能兴盛,民族才能强大。 一个人的担当 北国飘雪,茫茫大地,一小队人马正向北去。轿中的,是即将和亲匈奴的昭君。美丽如她,灵秀如她,本可在汉室宫廷中享受锦衣玉食。但是,她选择了担当大义,接受了和亲匈奴的使命。一个柔弱女子,用自己的肩膀,扛起大汉王朝与匈奴的和平,密切了两国的友好关系。没有她的担当,汉匈两国不会有和平;没有她的担当,汉匈两国的人民无法安乐生活;没有她的担当,汉朝何以光照四邻,屹立东方?一个女子的担当,强盛了一个国家,光耀了几朝几代。 一个人的担当,让世人惊叹! 一群人的担当 茫茫大海,狂风巨浪,几十只木船在海浪中挣扎,那是郑和的船队。船上的每一个人,背井离乡,远赴他国,只为光照四邻,宣扬我中华国威。他们出使各国,无数人在海浪中葬身鱼腹,但他们依旧不放弃。他们是一群勇于担当的人。接受这项任务的他们,从未想过放下,而是执著担负起责任。他们的担当,让中华威震四海,八方来朝,一个盛世被悄然开启! 一群人的担当,让人心生敬佩,更让世界为之动容! 一个国家的担当 战火纷飞,硝烟中,他们的国家给世界造成了伤痛。然而,战后的这个国家没有放弃责任,而是勇于担当。满目疮痍的德国大地上,一个民族担起了责任,深深忏悔;德国不顾战后衰退的国力,执意担当起向各受害民族赔偿的责任。半个世纪以来,她无时无刻不担负着这责任。波兰墓碑前德国总理的一跪,展现了这个国家的担当精神,也让这个国家重新站起。德国的责任还将继续,但她早已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世人投去的不只是原谅的目光,更有钦敬! 一个国家的担当,让一个民族再次崛起! 担当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为,它需要你有昭君的大公大勇之心;它需要你有郑和船队迎战困难的气魄,永不放弃的坚持;它需要你有德意志民族面对错误不躲避、面对责任不推诿的正确心态。 我们的祖国,屹立在世界之东方,机会和发展并存。每一个血脉奔涌的青年人,都应该有为她担当的胸怀和勇气。 所以,让我们勇于担当,共同迎向光明、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敢于担当,使我们的国家再度迈向又一个兴盛、崛起的时代! 【解析】 试题分析:以“担当”为题,是希望这个庄严的题目能够让学生在高中的求学生活里,正视自己、思考人生,希望越过成人门的他们能够在行文中做出庄重的承诺。希望在这个国家民族充满无限生机和挑战的日子,在机会和灾难并存,发展与抵制同生的时代,每一个青年人、每一位青年学子都能够有担当的胸怀和勇气。 题目中有短短的提示语,它试图开阔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向思想的深处开掘。 何谓“担当”?担当是一种态度。它需要我们有铁肩担道义的气魄,有舍我其谁的大公大勇之心,他不计较得失,他不踌躇功过,他不在乎流言,他让自己成为基石,担当起家庭、社会、民族、国家赋予他的使命。不躲避、不推诿、不迷失,坦荡荡,此乃大丈夫也。 怎样“担当”?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行动、能力和智慧。担当不仅仅是匹夫逞一时之勇,莽夫抒一时之气,它更需要我们有敏锐的判断,有坚实的双肩。 围绕“担当”如何选材?回溯历史,烛之武、触龙用智慧和巧言来担当国家的危难,司马迁用忍辱负重、用史记来担当历史赋予他的良史之职,谭嗣同用流血为中国之变法担当,鲁迅用如椽大笔担当起刺破黑暗的重任。今天,面对国外叫嚣的反华势力,中国人怎样挥舞爱国的大旗,怎样担当起匹夫的责任。面对网络色情泛滥、游戏成灾的现状,青年人应该有怎样的担当。面对父母,面对生活的重负,啃老族是否还在襁褓中嘤嘤啼哭,不识担当为何物。担当是一种行动,面对可以赚得盆满钵的网络游戏,马云用拒绝来“担当”;面对河南农村的艾滋病人和孤童,杜聪用无疆的大爱、陈为军用冷峻的镜头来“担当”;面对韩国首尔崇礼门失火,官员用引咎辞职来“担当”;面对被无辜屠杀的中国人,被屡次掩盖、遗忘的历史,王选用正视来“担当”,张纯如用真相和年轻的生命来“担当”……太多太多的人用不同的行动高唱着同一首“担当”之歌。 应该说,只要平时注意了积累,注意开掘自己的阅读视野,学生笔下的“担当”会更精彩、更有力,因为世界是他们的,而他们又是如此的年轻! 1、一路点题一路歌——巧点题就易紧扣题 考场作文,善点题和从不点题的,会有很大的得分差距。 点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明题意,揭示或暗示文章的主旨,或全文的中心。巧妙的点题,着墨不多,常会收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学会点题,首先要审题,主要是对题目、文体、字数的规定要看清,并严格按要求去做;思考文章的立意、取材乃至布局安排,审题的时候要注意限定性词语和关键词,只有在审好题的前提下才能写出或立意严谨或情感真挚的文章,高考作文应尽量写得醒目、明朗。而点题是使作文醒目、明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从性质上分,点题有明点和暗点两种。 所谓“明点”,即紧扣标题,直接说明、解释标题的含义。如2007广东卷《传递》,有考生写《薪尽火传》一文,开头写道:人的骨肉最终必会化为尘土,但是人类伟大的精神却可以万世地传递下去,这便是薪尽火传的意思。传递,是生命最热烈的燃烧。这里直接点明“薪尽火传”四字的深刻含义。如本次作文《担当》,有作文开头写道:担当,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无论个人还是国家、民族都应当勇于担当。这里开门见山,直接点击“担当”一语。 所谓“暗点”,则指在词句上与标题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在意义上比较含蓄地点出题意。如2007福建卷《季节》,有考生在作文中审视中日的历史与现实,提出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期盼,彰显脱俗大气。文中说: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日本也深受战争之害,只有面对历史,相互尊重,两国就会走上花繁香溢的春天,让亚洲人民沐浴和煦春风。揭示出文题的含义,暗扣“季节”的意旨。再如本次作文《担当》,有作文结尾写道,“革命烈士李大钊有一副名联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选取李大钊的对联巧妙点题。 从形式上分,点题有篇首、篇中、篇末和通篇点题四种方式。 (1)开宗明义,篇首点。 落笔入题,紧扣标题,为全文定下基调,使读者一下子抓住意脉。如学生习作《星·月·雨·雪》(以“做人”为话题)开篇以简明隽永的语言点题:“星,梦的开始;月,情的寄托;雨,心的宁静;雪,无瑕的纯洁。星、月、雨、雪,我做人的原则。”主体部分根据题中四种事物的不同特征托物抒情言志,从不同的角度演绎“做人原则”的内涵。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 (2)貌似重复,强化点。 通篇点题,行文紧凑,一气呵成。如2007全国卷 《面对挫折》,一考生开篇便点题“面对挫折,应无所畏惧,愈挫愈勇”。中间、结尾又多次点题,直抒胸臆。再举鲁迅、司马迁的例子时,这样议论:“若不是司马迁面对挫折愈挫愈勇,怎会有惊世的 《史记》?若不是鲁迅面对挫折愈挫愈勇,又怎么会有《呐喊》《彷徨》?”结尾又写道:不要害怕,面对挫折,愈挫愈勇,走向成功。通篇反复点题,深化主题;而且几次点题,前后呼应,使全文结构紧凑。 (3)卒章显志,结尾点。 妙笔一点,卒章显志,最为常见。在充分叙述、说明或议论的基础上,水到渠成,一语破的,既能让读者充分、准确地把握中心思想,同时在结构上收缩全文。 如《醉人的春夜》结尾:啊,你这醉人的春夜!独句成段,直抒胸臆。作者赋予助人为乐的老主题以新的生命,春夜醇美的自然之风醉人,淳朴、温馨、良好的社会风尚更醉人! 还如,以“你就是一道风景”为话题写作,一同学开篇点题:“风云变幻,日月交替,各个时期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我想对你们说:‘你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接着以实践为序,展示邓世昌、王伟、叶欣、杨利伟等英雄人物的壮丽画面,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让读者目不暇接,怦然心动。结尾时作者用“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句小结,之后异峰突起,辟出新见:“我敢肯定:我就是未来的一道风景!”画龙点睛,句中的“我”,正是未来的“你”,人称的变化,道出小作者的雄心壮志。篇末点题,使文旨升华到新的境界和高度。 点题的艺术可谓千姿百态,精彩纷呈。“点击”(或点题目、或点话题、或点材料中的关键词),是一种思路上的照应。它使文章浑然一体,最大限度的防止偏题。同学们在阅读时可别忘了欣赏点题之笔,作文时更要运用点题的妙笔。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