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11分)

                    南 歌 子

[宋]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①,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 ①扶头酒:醇厚浓烈易醉人之酒。

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词的下阕描写了哪些事情?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疏雨飘洒,微风轻拂,繁茂幽深的树丛中黄鹂啼鸣,宽阔的水田里白鹭飞翔,(3分)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充满生机的夏日风光图。(2分) 2.词人一连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2分)但饮酒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寂寂长昼,词人以昏睡“相宜”来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这些都表现了词人心中的孤寂无聊。(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先根据诗句内容确定所写画面的时间(指季节,或指一天的早、中、晚)和物象(包括人和物)和气候。词的上阕写了疏雨、微风、夏木、黄鹂和白鹭,答题时只要根据诗意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先做具体描述,再再做总体归纳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根据诗句内容,下阕写了酒醉、下棋、昼卧、题诗几件事,其中所表达情感则应从喝的什么酒、同什么人下棋、为什么说“日常偏于睡相宜”、为什么在芭蕉叶上题诗等方面分析。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徐文长传

[明]袁宏道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节选自《徐渭集·附录》)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心而行     信:诚信

B.凡公所以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     饵:诱捕

C.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         阴:暗中

D.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显者:有名声地位的人

2.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文长“豪荡不羁”的一组是(3分) (      )           

①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②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③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

④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⑤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⑥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徐文长未能得志,于是寄情山水,游历北方,并以诗作记游抒怀。他写文章才思敏捷,意韵刚健飘逸;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富有情趣。

B.徐文长有才略,好出奇谋,深得胡公信任,参与军中机密。然而多次科举失利,晚年愤慨更深,狂疾益甚,最终心怀怨愤而死。

C.胡公统率重兵,威震东南,深为将士敬畏。有个和尚却依仗财势,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后来胡公借其它事将他以杖刑处死。

D.石公认为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比得上徐文长的;梅客生认为徐文长不仅是个奇才,更是个奇人;作者认为徐文长的一生无所不奇。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5分)

译文:                                                               

(2)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5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茶马古道

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

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唐宋以后,汉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安藏之道。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1.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所谓“茶马古道”是汉藏两族之间由于长期以茶易马而形成的贸易通道。

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C.“茶马古道”到元代已成为一条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和治藏安藏之道。

D.“茶马古道”为发展经济、团结人民和国家统一发挥了很大的历史作用。

2.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与藏族等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B.以茶易马,可以满足国家连年战争中对马匹的迫切需要。

C.汉藏之间的贸易往来,有利于维护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为了官营茶马贸易的需要,宋朝在四川一些地方设置了“茶马司”。

B.茶叶在藏区可谓物尽其用,除供人饮用外,煮过的茶叶还拿来喂牲畜。

C.历史上,藏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界供给除茶叶以外的东西。

D.“边茶贸易”取代“茶马互市”,促使汉藏民间贸易更加繁荣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