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从表面上看,“傍洋品牌”是国内乳业的无奈之举,而实质上,却是国内乳业作茧自缚,咎由自取。

B.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C.朴实的莫言在公众场合表现的谦逊赢得了大众对他的敬重。他的微博中,满是热心粉丝的溢美之词

D.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成语的正确使用中,我们首先当然要明白词语意思,其次我们必须注意词语的适用范围,作茧自缚: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B项一文不名:名:占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C项褒贬误用。D项每况愈下:越往下越明显。表示情况越来越坏。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25分)

自成比例

刘心武

小区里有一位女士,身高不足1米55,大学毕业后求职,先后碰了几次壁,人家也不明说,但她很快悟出,是嫌她个子矮。于是,再一次到公司应聘,面试时没等人家提问,她先主动说:“我知道你们会嫌我个子矮,而且你们也不是没有你们的道理——既然别的个子高的应聘者跟我别的条件差不多,那何必非录用我呢?但是,”说到这里她站起来,还转了转身,接着说,“你们看出来了吗?我是自成比例的,而我的自成比例,还不仅仅体现在保持身材上。”面试她的副总经理被她的自信打动,也没再提什么问题,就定下了她。

 试用期里,几件事过手,公司几层领导都发现,此女为人处事确实自成比例——既可看脑袋做帽子、守着多大碗吃多大饭,却又能润物细无声地使芳草越铺越远——于是,转正留用,一年过去,擢升为部门负责人,矮个子领导了一片高挑俊男倩女。

在小区,此女购得的那套单元,是顶层朝向最差的一套;她开的车,是那种外行看了以为高档的中档货;她到小区花园里健身,静止时会觉得她未免“来自小人国”,一动起来,却令人忘却她的体量,大有黄莺展翅之美。小区里像她那样的白领不少,一来二去,在花园里从相对微笑到有了攀谈交往,其中一位高挑身材的女郎跟她最相契,高女郎当然也跟别的业主攀谈,于是高女郎给她取的绰号渐渐不胫而走——兹彼丽女士,其实就是“自成比例”女士的紧缩音。高女郎有一次对遛狗的大妈说:“哎呀,原来我嘲笑兹彼丽,说她不会买房也不会买车,现在我才体会到,她是自成比例啊!我呢,每天早上一睁眼,本来亮晃晃的太阳照进来,该开心不是?却马上想到,我今天又欠银行二百五啊!如果公司倒闭,如果我被炒了鱿鱼,可怎么得了呀!”原来,高女郎虚荣心重,非一步到位买大房还得朝向最好的,买车也绝不愿“让内行看了齿冷”,于是贷款额度都不小,成为很大负担,为保证还贷,常常在装修堂皇的大房子里泡方便面、在高档靓车里吃煎饼,而兹彼丽女士呢,房贷、车贷还账,跟现收入比,根本不成其为“潜在危机”。高女郎也曾应邀去过兹彼丽的那个单元,高女郎自己买下的窗户只朝南和东的“黄金角”单元,虽说方位极好,但每天早出晚归,其实享受“黄金角”优越性的时间并不多。她进入兹彼丽那窗户多数朝西的单元,问:“你怎么忍受得了夏天的西晒啊?”兹彼丽说:“其实夏天也多是很晚才到家……不是说东房冬寒夏热吗?你看我的灯光设计——”于是拉上窗帘演示:她那单元的贴壁灯,夏天能给满墙铺上冷色,冬天则是暖色,“加上有空调、有暖气,那么从实质上和心理上,我四季都很舒服的呀!最重要的是,我的选择自成比例,我在这小区居住,享受到高档的环境和物业服务,却又只付出对我而言是没有多大后顾之忧的还贷数额。”高女郎大佩服,她们成为闺中密友,私房话里,自然会涉及如何寻找“那一半”的议题。

高女郎也曾有几位相貌伟岸的男友,但最后都不了了之,如今基本上仍是一人独居,从她嘴角不自觉地有些个微微下弯看来,她的幸福指数,可能偏低。但兹彼丽女士却结婚了!她的夫君跟她一起出发去蜜月旅行,两个人的背影,令小区里一些人发出疑惑之声:“这难道也是自成比例吗?”那伉俪的背影,确实男的显得太高女的实在太低啊!及至转过身来,人们更是惊讶,兹彼丽面容娇俏,而她先生呢,不能说丑陋,却实在属于难看的一类!蜜月旅行回来,有一天高女郎单独与兹彼丽相处,问:“请解释——?”兹彼丽笑:“请看我们拍的照片。”从电脑上看那些数码相机拍的旅游照片,居然多是些风景照或花草鸟石的特写照,人像很少,互拍的人像,新娘多是侧影,新郎全是背影,唯一一张请别人拍的双人照,却是黄昏中的剪影。高女郎看完不语。兹彼丽约高女郎留下,待先生回家后一起晚餐。晚餐菜肴全由先生烹制,色香味俱全,席间夫妻二人与高女郎交谈,唱和幽默分寸恰到好处。

高女郎回到自己住处,一边听音乐一边沉思:把人生剪裁得自成比例,也许还真的意味着幸福呢!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以喜剧的形式,描写了绰号为兹彼丽女士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张,引人入胜。

B.小说善于运用人物的对话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高女郎能和兹彼丽女士成为闺中密友,就是通过两人的对话而结成的。

C.兹彼丽女士结婚了,她和她的夫君蜜月旅行拍的结婚照都是风景照或花草鸟石的特写照,因为他们夫妻真的不成比例。

D.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的最突出的特色,主要通过高女郎和兹彼丽女士诸多方面的对比,来反映文章的主题。

E.文章告诉读者,人就要像兹彼丽女士这样,不追求物质享受,买房买车都买便宜的,才能获得幸福。

2.兹彼丽女士说:“我的自成比例,还不仅仅体现在保持身材上。”结合全文,兹彼丽女士的自成比例,还体现在那些方面?(6分)

3.文章的结尾用了高女郎的沉思收束全文,请问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6分)

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兹彼丽女士,也有人说是高女郎,你赞同哪种说法?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隋文献皇后独孤氏,讳伽罗,河南洛阳人,周大司马、卫公信之女也。信见文帝有奇表,故以后妻焉。帝与后相得,誓无异生之子。后姊为周明帝后,长女为周宣帝后;贵戚之盛,莫与为比,而后每谦卑自守。及周宣帝崩,隋文居禁中,总百揆。后使李圆通谓文帝曰:“骑兽之势,必不得下,之!”及帝受禅,立为皇后。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直八百万,幽州总管殷寿白后市之。后曰:“当今戎狄屡寇,将士罢劳,未若以八百万分赏有功者。”百寮闻而毕贺。帝每临朝,后辄与上方辇而进,至阁乃止。使宫官伺帝,政有所失,随则匡谏,多所弘益。候帝退朝而同反宴寝,相顾欣然。后姑子都督崔长仁犯法当斩,文帝以后故免之。后曰:“国家之事,焉可顾私!”长仁竟坐死。异母弟陀以猫鬼巫蛊咒诅于后,坐当死。后三日不食,为之请命曰:“陀若蠹政害民者,不敢言。今坐为妾身,请其命。

后颇仁爱,每闻大理决囚,未尝不流涕。然性尤妒忌,后宫莫敢进御。尉迟迥女孙有关色,帝于仁寿宫见而悦之,因得幸。后伺帝听朝,阴杀之。上大怒,单骑从苑中出,入山谷间三十余里。高颍、杨素等追及,帝太息曰:“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高颍曰:“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帝意少解,驻马良久,夜方还宫。后自此意颇折。初,后以高颍是父之家客,甚见亲礼。至是,闻颍谓己为一妇人,因以衔恨。又以颍夫人死,其妾生男,益不善之,渐加谮毁。帝亦每事唯后言是用。后见诸王及朝士有妾孕者,必劝帝斥之。时皇太子多内宠,妃元氏暴薨,后意太子爱妾云氏害之,由是讽帝,黜高颍,竟废太子立晋王广,皆后之谋也。

仁寿二年八月甲子,其夜,后崩于永安宫,时年五十九,葬于太陵。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骑兽之势,必不得下,之            勉:勉强

  B.长仁竟坐死                          坐:触犯法律

  C.闻颍谓己为一妇人,因以衔恨          衔:心中怀着

  D.由是讽帝,黜高颍                    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独孤皇后在政治上对隋文帝有帮助的一组是(3分)

①而后每谦卑自守  ②后使李圆通谓文帝  ③使宫官伺帝,政有所失,随则匡谏

④候帝退朝而同反宴寝,相顾欣然  ⑤ 未若以八百万分赏有功者 ⑥后伺帝听朝,阴杀之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独孤伽罗家世显赫却谦逊自守;虽有仁爱之心,却生性善妒,在触及根本利益时决不手软。

 B.独孤皇后曾经买下总价为八百万的明珠分赏给有功的将士,这件事朝野传诵,群臣都向皇帝庆贺。

 C.独孤皇后公私分明,表兄犯王法,文帝有意免罪,她却不徇私情;异母弟因诅咒她获罪,她反为其请命。

 D.独孤皇后曾因为高颍是父亲的家客,赐给他贵重的礼物,后来因高颍轻视自己只是一介妇人而怀恨在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陀若蠹政害民者,不敢言。今坐为妾身,请其命。(5分)

(2)又以颍夫人死,其妾生男,益不善之,渐加谮毁。(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俗,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莫如说是一种文化养成或文化习惯。最初的“俗”,源于人的生存本能,体现出人对自然的生存选择与适应。当人的生存选择已适应“习惯成自然”时,我们就有了“俗”。“积习成俗”便是对“俗”之成因最初的表述。

“积习”而“成俗”,说明“俗”是特定时空中特定人群的“集体无意识”,是无需言明的默契也是无需理析的律令。随着人类社会组织日趋复杂且日趋精密,乡民社会的默契需要规范并敞亮为“乡约”,于是“约定俗成”成为“俗”的自觉构建。这种体现出乡民社会“民风世情”的俗,也往往成为“法”的适用基础。中国古人所说“王道无非人情”,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俗,在一定语境中其实是人们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也是人们维护社会秩序的准绳。因此,“约定俗成”之“俗”往往又具有道德“约法”的指向,在我们这个格外看重“名正言顺”的国度尤其如此。《荀子•正名》曰:“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这句话让我们联想到“命名”这个词。对一个事物的指称以及进而的评判“合适”与否,可以“约之以命”,也可以以“约”代“命”。这种以“乡约”替以“天命”的方式,体现出荀子“人定胜天”的理念。

无论是“积习成俗”还是“约定俗成”,都说明“俗”是一定乡民社会的内在秉性和价值取向。当外乡人试图与之交往或融入之时,“入乡随俗”就成为一个必要的沟通方式。“入乡随俗”是为着交往和融入的需要去附随某种文化养成;不过随着交往的深入,也有可能变“附随”为“追随”,通过“文化认同”而实现“身份归属”。但是就一般情形而言,“入乡随俗”并不意味着放弃原有的文化身份,“随俗”作为“入乡”的权宜之举,是为着缩短距离感与释放亲和力。

但是,“积习”也好,“约定”也好,“俗”的“群体性”呈现总有其“局限性”。“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是空间局限,“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说的是时间局限。固然,局限性决定了“俗”的特殊性,众多的特殊性又构成了“俗”的多样性并呈现出文化的丰富性;但显而易见的是,适宜某一社会的“俗”,对其余乡民社会可能“不宜”;某一乡民社会彼时之“俗”,也可能在时过境迁后变得“不宜”……“俗”的空间“界域”与时间“代沟”在交流之时,既可能交融也可能交锋。

我国作为五千年不间断的文明古国,作为多民族一体化的文化大国,其最重要的构成特征就是在发展中丰富,同时又在丰富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发展的动因是每一个体的“自强不息”,丰富的成因则是个体之间的“厚德载物”,前者意味着“奋发”,而后者意味着“包容”。也因此,“和而不同”成为众多个体保持个体特质又顾及和谐相处的“公约”。“公约”可为更大空域和更长时段的“约定”,成为众多个体超越一己“俗”念、求取“公约”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因超越局限性、特殊性之“俗”而被称为“雅”,如《荀子•荣辱》所言:“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

1..下列关于“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所谈的“俗”并非“俗气”“庸俗”之意,而是指民风民俗;俗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文化养成或文化习惯。

    B.“积习成俗”表明“俗”是特定时空中特定人群的“集体无意识”,也是无需言明的默契和无需说理的律令,而这是日后施行法律的基础。

C.俗,最初是因“积习”而成。后来随着社会组织日趋复杂和精密,一定的乡民社会需要规范、透明的公约,俗就依“约定”而成。

D.俗,有着它的地域性和时间性,不论是“积习成俗”的“俗”还是“约定俗成”的“俗”,都体现着一定乡民社会的内在秉性和价值取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俗,在一定情况下是人们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也是人们维护社会秩序的准则:对一个事物进行评判,就可以用“乡约”的方式。

B.入乡随俗是外乡人与某个乡民社会进行沟通、交往和融入的一种方式,但随着交往的深入,外乡人也有可能通过文化认同完全融入当地社会。

C.俗具有特殊性和多样性,不同空间界域和不同时间代沟的俗相遇时,有可能相互交融,包容同化;也有可能互不相容,相互交锋。

D.作为多民族一体化的文化习俗,既要不断发展,又要不断丰富。发展的动因来自于个体间的相互包容,而丰富的形成则有赖于个体的奋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人所讲的“王道无非人情”表明,国家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乡民社会的民风世俗,法律的制定也会照顾到百姓的风俗习惯。

B.荀子讲的“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表明,约定俗成的“俗”往往具有道德“约法”的指向。

C.当今时代,我们要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使我国成为文化强国,就应该彻底摒弃具有个体特质的“俗”文化,而追求全民族共同认可的“雅”文化。

D.荀子所言“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讲的就是真正的贤人君子会跳出带有局限性的—己之俗,而追求代表共同理想的“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