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3分)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在孔子、曾子看来,“士”应该具备怎样的道德修养?请综合以上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①不在意物质生活的粗劣,能安贫乐道;②不留恋家庭生活的安逸,要有远大的志向;③要有使命感,把实现“仁”看作是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并为之奋斗终生。(共3分,每点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粗读文段,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孔子和曾子的共同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如二人都从“道”“志向”方面来阐述士应具有的道德修养。所以答题时,要先分析“道“和志向,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推荐试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每题3分)

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欧阳修

皇佑四年五月甲子,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汝南文正公薨于徐州,以其年十有二月壬申,葬于河南尹樊里之万安山下。

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遂中乙科,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

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

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复承平、永平废寨,熟羌归业者数万户。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夺贼地而耕之。又城细腰、胡芦,于是明珠、灭臧等大族,皆去贼为中国用。自边制久,至兵与将常不相识。公始分延州兵为六将,训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公之所在,贼不敢犯。

自公坐吕公贬,群士大夫各持二公曲直,吕公患之,凡公者,皆指为党,或坐窜逐。及吕公复相,公亦再起被用,于是二公欢然相约,力平贼。天下之士皆以此多二公,然朋党之论遂起而不能止。上既贤公可大用,故卒置群议而用之。

公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泛爱。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及退而视其私,妻子仅给衣食。其为政,所至民多立祠画像;其行己临事,自山林处士、里闾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再长山朱氏    适:嫁

B、自边制久隳     隳:毁坏

C、凡公者      直:认为……正直

D、力平贼      戮:杀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直接褒扬范仲淹的一组是(   )(3分)

①既长,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

②慨然有志于天下

③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

④于是明珠、灭臧等大族,皆去贼为中国用

⑤及吕公复相,公亦再起被用

⑥外和内刚,乐善泛爱

A、①③⑥  B、②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仲淹身世不幸,但有志气。他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后来随因无依无靠而再嫁的母亲来到长山朱家;长大后,他知道自己的身世,便毅然离开朱家。

B、范仲淹读书发愤,学有所成。离开朱家后,他过着一般人都难以承受的物质生活,日夜苦读,终于精通了六经的要义,后来考中了进士。

C、范仲淹节操高尚,行事稳重。他不计个人得失,有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情操;在延州做官时,逐步采取有效措施,使当时的一些大族归顺于朝廷。

D、范仲淹为官清廉,乐善好施。他为官多年,但家中经济拮据,退职后,妻子儿女仅仅能解决温饱问题;但却乐意把财物施舍给其他人。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近将图南。(《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