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送陈七赴西军

孟浩然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1.这首诗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简要概括。(3分)

2.前人评孟浩然诗,有“冲淡中有壮逸之气”之说。请结合本诗作简要赏析。(5分)

 

答案:
1.①对陈七从军的钦佩。②对自己蹉跎岁月的不满。③表达忠心报国的决心。(3分,各1分) 2.孟浩然的诗,整体具有淡雅清丽的特点,但这首诗却充满了壮逸之气。(1分)前四句陈述自己与友人的各自情态,平淡无奇。(2分)后四句描画边关吃紧,投军争先恐后,对友人从军敬佩不已,表达自己以文报国的决心,充满阳刚之气。(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分析诗歌的内涵,即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弄懂全诗的内容。非常者:非凡的人,和下句的意思说,我看那些非凡的人物,如今却碌碌无为。鸿鹄志以有远大志向的鸿鹄(天鹅)比陈七。蹉跎:耽误失时。比喻失意,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书剑年:指读书做官、仗剑从军的年月。书剑,指文武之事。边烽动:边塞上的军事行动。烽,烽火。京国:国都。何当:何时。献凯:凯旋而归后,进献俘虏和战利品。整首诗表达了①对陈七从军的钦佩。②对自己蹉跎岁月的不满。③忠心报国的决心。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孟浩然的诗有“冲淡中有壮逸之气”,首先指出孟诗的特点,然后结合此诗分析出壮逸的地方。孟浩然的诗,整体具有淡雅清丽的特点,但这首诗却充满了壮逸之气。前四句陈述自己与友人的各自情态,平淡无奇。后四句描画边关吃紧,投军争先恐后,对友人从军敬佩不已,表达自己以文报国的决心,充满阳刚之气。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荆州刺史巴东王子响,有勇力,善骑射,好武事,自选带仗左右六十人,皆有胆干;至镇,数于内斋以牛酒犒之。又私作锦袍、绛袄,欲以饷蛮,交易器仗。长史高平刘寅、司马安定席恭穆等连名密启。上敕精检。子响闻台使至不见敕,召寅、恭穆及谘议参军江悆、典签吴修之、魏景渊等诘之,寅等秘而不言;修之曰:“既已降敕,政应方便答塞。”景渊曰:“应先检校。”子响大怒,执寅等八人,于后堂杀之,具以启闻。上欲教江悆,闻皆已死,怒,壬辰,以随王子隆为荆州刺史。

上欲遣淮南太守戴僧静将兵讨子响,僧静面启曰:“巴东王年少,长史执之太急,忿不思难故耳。天子儿过误杀人,有何大罪!官忽遣军西上,人情惶惧,无所不至。僧静不敢奉敕。”上不答而心善之。乃遣卫尉胡谐之、游击将军尹略、中书舍人茹法壳帅斋仗数百人诣江陵,检捕群小,敕之曰:“子响若束手自归,可全其命。”以平南内史张欣泰为谐之副。欣泰谓谐之曰:“今段之行,胜既无名,负成奇耻。彼凶狡相聚,所以为其用者,或利赏逼威,无由自清。若顿军夏口,宣示祸福,可不战而擒也。”谐之不从。

谐之等互江津,筑燕尾洲。子响白服登城,频遣使与相闻,曰:“天下岂有儿反!身不作贼,直是粗疏。今便单舸还阙,受杀人之罪,何筑城见捉邪?”尹略独答曰:“谁将汝反父人共语!”子响唯洒泣;乃杀牛,具酒馔,饷台军,略弃之江流。子响呼茹法亮;法亮疑畏,不肯往。又求见传诏;法亮亦不遣,且执录其使。子响怒,遣所养勇士收集府、州兵二千人,从灵溪西渡;子响自与百馀人操万钧弩,宿江堤上。明日,府、州兵与台军战,子响于堤上发弩射之,台军大败;尹略死,谐之等单艇逃去。

上又遣丹扬尹萧顺之将兵继至,子响即日将白衣左右三十人,乘舴艋沿流赴建康。太子长懋忌子响,顺之之发建康也,太子密谕顺之,使早为之所,勿令得还。子响见顺之,欲自申明;顺之不许,于射堂缢杀之。    (选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七·齐纪三》)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于内斋以牛酒之  犒:慰劳    B.长史之太急  执:拘捕

C.子响闻台使至不见  敕:诏令    D.使早为之    所:居住的地方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子响“有勇力”的一组是

①执寅等八人,于后堂杀之   ②子响白服登城   ③今便单舸还阙

④具酒馔,饷台军           ⑤于堤上发弩射之 ⑥乘舴艋沿流赴建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州刺史萧子响是一个勇猛有力,善长骑马射箭,喜欢军事,处事粗疏的人,最后被萧顺之勒死。

B.荆州刺史萧子响私下制作锦锈长袍、红色棉袄等,意欲自立,后被逼与朝廷军作战,将朝廷军打败。

C.荆州刺史萧子响对谐之等反复申述自己的心迹,但不被接受,双方展开激烈战斗,萧子响亲自指挥作战。

D.荆州刺史萧子响,带领人顺江奔赴建康,欲洗清罪名,但是不为太子所容,被勒死在射堂。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具以启闻

(2)官忽遣军两上,人情惶惧,无所不至。

(3)法亮亦不遣,且执录其使。

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子响临死,启上曰:“臣罪逾山海分甘斧钺敕遣谐之等至竟无宣旨便建旗入津对城南岸筑城守臣累遣书信呼法亮,乞白服相见;法亮终不肯。群小惧怖,遂致攻战,此臣之罪也。”(选文出处同上。)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坚持全面发展,就不该突出发展个性;主张发展个性,就是否定全面发展,把发展个性与全面发展放在对立的位置上。这里,我们首先要对全面发展作一些分析。目前对于全面发展一般有两种提法:一是人的全面发展,二是个性的全面发展。他们是不是一回事呢?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个性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人格的全面定展,即指个人心态(心理面貌)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除了心理面貌还包括身体素质等多方面的发展,二者的结合即马克思所说的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发展个性要求确立主体意识,培养独立人格,发展个性才能,这恰恰是为了使人能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地去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它教育和引导现实的有个性的人在突破某种均衡发展中,去努力实现人的发展的最高目标。我们应该大胆地、理直气壮地承认学生的个体存在价值,对个性教育的种种顾虑,是不必要的。

近年来,许多学校积极提倡特色教育和专长教育,举办了不少特色班、专长班,这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此带来的一个问题是,许多人把发展个性与发挥特长相提并论。个性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组织的整体,他表明个体在社会实战中所持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征,而“特长”是根据个人的优势和爱好在某一方面的表现。而且,个性培养的途径是极其广阔多样的,发挥特长仅属其中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个性是一种由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情绪等等熔成的最复杂的舍金,不了解这一切,就谈不上教育。”因此,如果在开办特色班,使学生获得某些专长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是充分自由的,那它对个性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但如果仅仅是为办班而办班,忽视甚至剥夺学生主动发展的权力,那么就可能阻碍和压制学生个性合理、健康的发展。

总之,忽视学生个性在发展上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忽视学生自身素质的特点和内在的积极性,任何来自外界的压力都不可能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只会产生一种新的负扭。罗素说得好:“富有才华的个人发展,需要有一个对他们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强求一致的压力的童年时代。”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的全面发展,二者是有区别的。

B.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包含在人的全面发展之内。

C.发展个性与人的全面发展,二者是对立的。

D.个性存在的价值在于从突破某种均衡发展中去实现最高目标。

2.“特长”与“个性”既有相象又有区别,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特长”不过是“个性”所包含的诸多要素的某个方面。

B.“特长”是一个人的“个性”在某个方面的突出表现。

C.“个性”的培养须突出地发挥“特长”才能成功。

D.“个性”是个多层次的有机组织的整体,“特长”可把“个性”发挥到极致。

3.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A.学生的个性在其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B.外界压力是一种新的负担

C.学生的自身素质在其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D.学生发展的动力是其主动性和内在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