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7分)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第二联中的“片云天共远”实际上在写什么?(2分)

答:                                                                  

2.有诗评家说第三联中的“壮”和“苏”是全篇主旨的关键,你是否也这样认为?为什么?请结合此诗的内容与主旨作一下简要赏析。(5分)

答:                                                                    

 

答案:
1.孤身一人飘泊天涯(或客滞江汉)的处境。(2分,意思对即可) 2.壮”和“苏”是全篇主旨的关键,是全诗结构和诗人情感的转折点。(1分)首联和颔联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滞留江汉的孤独寂寞处境,(1分)而颈联的这两字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顽强不息,老当益壮的精神,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所在。(2分)(共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一些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描写、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衬托等等。在答题时,要反复品读词,整体感悟词的意境,找到一些关键词来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技巧。诗人通过描写“片云天共远”,来衬托了自己孤身一人漂泊天涯的处境,融情于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此题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反复品读诗歌,通过分析诗人在首联和颔联中所透露的情感态度,来理解颈联“壮”和“苏”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壮”和“苏”以生动形象的比喻,体现了诗人顽强不息,老当益壮的精神,与前两联的壮志未酬、孤独寂寞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更有利于抒发诗人的情感。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改过,勤于政事。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王曰:“与贤者俱,不知饥倦也。”姬曰:“王之所谓贤何也?”曰:“虞丘子也。”姬掩口而笑。王曰:“姬之所笑何也?”曰:“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王曰:“何谓也?”对曰:“妾执巾栉十一年,遣人之郑、卫贤女进于王,今贤妾者二人,同列者七人,妾岂不欲王之爱宠乎?妾闻堂上兼女,所以观人能也,妾不能以私蔽公,欲王多见,知人能也。妾闻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也。妾之所笑,不亦可乎?”王悦。明日,王以姬言告虞丘子,丘子避席,不知所。于是避舍使人迎刊、叔敖而进之,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季而庄王以霸。楚史书曰:“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此谓也。

颂曰:樊姬谦让,靡有嫉妒。荐进美人,与己同处。非刺虞丘,蔽贤之路。楚庄用,功业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妾岂不欲王之爱宠乎           擅:擅长

B.遣人之郑、卫贤女进于王       求:寻找

C.丘子避席,不知所             对:对答

D.楚庄用焉,功业遂             伯:称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王之所谓贤何也              ②廉颇,赵之良将也

B.①今贤妾者二人                ②冰,水为之,而寒

C.①此谓也                      ②臣壮也,犹不如人

D.①楚庄用,功业遂伯。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樊姬“善于劝谏”的言行的一组是   (     )

①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                   ②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

③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                       ④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

⑤(虞丘子)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   ⑥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楚庄王得到贤妻良臣的辅助,又善于吸纳批评意见,知错就改,是春秋时代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君王。

B.楚庄王的夫人樊姬毫无嫉妒之心,胸怀豁达,知人善任,举荐贤臣,历史上对她评价很高。

C.虞丘子听了楚庄王转告樊姬对他的批评,马上以实际行动“进贤退不肖”,改正了任人唯亲的错误。

D.孙叔敖由樊姬推荐担任了楚国令尹,充分发挥了治国的才能,所以说樊姬对楚国的强大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3分)

答:                                                            

(2)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季而庄王以霸。(4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2分)

缺憾的长度

缺憾,有长度吗?

缺憾的长度是多长呢?普通人家会有这样的经历,某个要紧处要用一寸长的钉子,你搜索家中积累的五金杂件,什么螺丝图钉垫片一大堆,好不容易清出一枚钉子,一试,钉子太长;又探霄似的犁一通过去,看中一枚,比一比,短了。再尔地毯式的搜查,在笔筒或书架等平常比较冷清疏于关照的地方勘壹出几十枚钉子,结果无一适宜。备用的钉子不算少,合用的就一枚。可是,这一枚就那么难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问题不太大,只好取长就短,凑合着用。但是,一时找不到钳子,只得用钢锯代劳,然而不巧,中途又断了锯条,让你一筹莫展。坚硬的五毫米,够短了,足以让你伤透脑筋。

五毫米微不足道,但足以造成莫大的悲剧。缺憾似乎是一种意外,不,应当属于必然。小时侯看电影《桥),桥上的工程师伸手去拉沿绳子爬上来快到桥面的勇士,但就差那一点,五毫米吧,桥上拉的与桥下爬的都付出了最后的努力,可恨手臂太短了,就五毫米,幽明两分的距离有时就这么短,成了无法克服的障碍。也是一部描写战争的电影,一个电话兵要连接被炮火炸断的电线,在万分危急关头,他要利用自己的身体当导线,努力伸展手臂,但就差五毫米。五毫米几可误了一场战争的决胜。或许人世间越大的缺憾长度越短,但也许删除了缺憾,也就没有了震撼。

 在艺术方面,缺憾更是常客,长度便是一毫,看得见,摸不着。即所谓添一毫嫌多,减一毫嫌少。一毫,成了美丑的分界,表面上薄如蝉翼,实质上厚似泥墙,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个看似透明的长度,可以促使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为之呕心沥血为之奋斗终身,也可以引诱科学家为之废寝忘食为之迷恋不返。   

缺憾使梁山泊与祝英台同窗三年而无肌肤之亲,使宝玉与黛玉生死相许而姻缘不致,使牛郎与织女隔河相对遗恨终天。如此才有“情人咫尺成天涯”的感伤。

缺憾使荆柯赌命功亏一篑,使楚霸王刎颈乌江留下千古叹息,使孔明六出祁山落魄丢魂。如此才有英雄气短泪流满襟的遗恨。

这便是缺憾。缺憾是一首声韵低回的挽歌吗?是一篇激情亢奋的祝词吗?抑或是如影随形驱之不散的幽灵?

大概,宇宙诞生之时,缺憾也随之降临。没有缺憾,就不存在比较,也无所谓完美。极致,容不得缺憾,有时就更接近于虚无缥渺,充其量是多情的幻想。能被人感知能动人心魄的大凡是寻常的有缺憾的事物;缺憾不讲情面,不可抗拒地存在。面对缺憾,哭不顶用,笑一笑或许能感受缺憾之凄美。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一生中体味到的缺憾越多,就越接近于领悟到完美,心性就越澄明,慧根扰越稳固。

历史上,孔于不为所用而授徒三千,孙膑中奸计而著兵书,司马迁受酷刑而作青史,李白命途多舛而溢诗情万丈,苏轼仕途不进而开一代宗风,叹惋唏嘘披盖百代,不能说与缺憾毫无关系。这么说来,缺憾并不可怕,她本来就是断臂维纳斯,是未竟的艺术品,是完美的前兆。要相信天无绝人之境,叶吐而燕于归来,花尽而硕果满枝,阴尽而预示阳生之必然性。

1.文章开头从“找钉子”写起,请分析这样开头的好处。(6分)

答:                                                                    

2.文章说:“缺憾似乎是一种意外,不,应当属于必然。”这句话应当怎样理解?(4分)

答:                                                                     

3.“或许人世间越大的缺憾长度越短,但也许删除了缺憾,也就没有了震撼。”作者为什么这样说?(6分)

答:                                                                    

4.综观全文,说说“缺憾”有什么价值和意义。(6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9分)

当前,发展新经济,即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是世纪之交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知识经济我国了解得比较多了,就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通过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实现经济活动的知识转向。那么,什么是循环经济呢?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它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它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没有真正的废弃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而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简言之,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施可持续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

1. 对“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区别,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前者以“污染排放”为目的,后者以生产“再生资源”为目的。

B.前者是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后者是物质循环流动的经济。

C.前者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后者带来资源增加、环境改善。

D.前者是一种消费经济,后者是一种生态经济。

2. 对文中划线句子句意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废弃物如果放错了地方,就无法变成再利用的资源。

B.废弃物如果妥善利用,就会变成有价值的资源。

C.资源如果放错了地方,就会变成无用的废弃物。

D.废弃物是不存在的,因为它实际上也是资源。

3.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同是新经济,循环经济将比知识经济更具活力。

B.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依赖循环经济。

C.较之旧经济,新经济注重更多的不是数量而是效益。

D.知识化转向和生态化转向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