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2分)

缺憾的长度

缺憾,有长度吗?

缺憾的长度是多长呢?普通人家会有这样的经历,某个要紧处要用一寸长的钉子,你搜索家中积累的五金杂件,什么螺丝图钉垫片一大堆,好不容易清出一枚钉子,一试,钉子太长;又探霄似的犁一通过去,看中一枚,比一比,短了。再尔地毯式的搜查,在笔筒或书架等平常比较冷清疏于关照的地方勘壹出几十枚钉子,结果无一适宜。备用的钉子不算少,合用的就一枚。可是,这一枚就那么难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问题不太大,只好取长就短,凑合着用。但是,一时找不到钳子,只得用钢锯代劳,然而不巧,中途又断了锯条,让你一筹莫展。坚硬的五毫米,够短了,足以让你伤透脑筋。

五毫米微不足道,但足以造成莫大的悲剧。缺憾似乎是一种意外,不,应当属于必然。小时侯看电影《桥),桥上的工程师伸手去拉沿绳子爬上来快到桥面的勇士,但就差那一点,五毫米吧,桥上拉的与桥下爬的都付出了最后的努力,可恨手臂太短了,就五毫米,幽明两分的距离有时就这么短,成了无法克服的障碍。也是一部描写战争的电影,一个电话兵要连接被炮火炸断的电线,在万分危急关头,他要利用自己的身体当导线,努力伸展手臂,但就差五毫米。五毫米几可误了一场战争的决胜。或许人世间越大的缺憾长度越短,但也许删除了缺憾,也就没有了震撼。

 在艺术方面,缺憾更是常客,长度便是一毫,看得见,摸不着。即所谓添一毫嫌多,减一毫嫌少。一毫,成了美丑的分界,表面上薄如蝉翼,实质上厚似泥墙,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个看似透明的长度,可以促使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为之呕心沥血为之奋斗终身,也可以引诱科学家为之废寝忘食为之迷恋不返。   

缺憾使梁山泊与祝英台同窗三年而无肌肤之亲,使宝玉与黛玉生死相许而姻缘不致,使牛郎与织女隔河相对遗恨终天。如此才有“情人咫尺成天涯”的感伤。

缺憾使荆柯赌命功亏一篑,使楚霸王刎颈乌江留下千古叹息,使孔明六出祁山落魄丢魂。如此才有英雄气短泪流满襟的遗恨。

这便是缺憾。缺憾是一首声韵低回的挽歌吗?是一篇激情亢奋的祝词吗?抑或是如影随形驱之不散的幽灵?

大概,宇宙诞生之时,缺憾也随之降临。没有缺憾,就不存在比较,也无所谓完美。极致,容不得缺憾,有时就更接近于虚无缥渺,充其量是多情的幻想。能被人感知能动人心魄的大凡是寻常的有缺憾的事物;缺憾不讲情面,不可抗拒地存在。面对缺憾,哭不顶用,笑一笑或许能感受缺憾之凄美。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一生中体味到的缺憾越多,就越接近于领悟到完美,心性就越澄明,慧根扰越稳固。

历史上,孔于不为所用而授徒三千,孙膑中奸计而著兵书,司马迁受酷刑而作青史,李白命途多舛而溢诗情万丈,苏轼仕途不进而开一代宗风,叹惋唏嘘披盖百代,不能说与缺憾毫无关系。这么说来,缺憾并不可怕,她本来就是断臂维纳斯,是未竟的艺术品,是完美的前兆。要相信天无绝人之境,叶吐而燕于归来,花尽而硕果满枝,阴尽而预示阳生之必然性。

1.文章开头从“找钉子”写起,请分析这样开头的好处。(6分)

答:                                                                    

2.文章说:“缺憾似乎是一种意外,不,应当属于必然。”这句话应当怎样理解?(4分)

答:                                                                     

3.“或许人世间越大的缺憾长度越短,但也许删除了缺憾,也就没有了震撼。”作者为什么这样说?(6分)

答:                                                                    

4.综观全文,说说“缺憾”有什么价值和意义。(6分)

答:                                                                     

 

答案:
1.用“找钉子”这样一个常见的生活实例,来诠释“缺憾的长度”这样一个比较抽象的命题,就十分具体形象,通俗易懂;  (3分)同时,这样写又起了引子的作用,用“五毫米”引起下文所举的电影的例子,引出议论的中心,使文章接榫自然,结构严谨。(3分) 2.尽管生活中的一些缺憾是人们没有想到的,但是因为生活不可能是完美的,人生也不可能是完美的,总是存在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缺憾,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缺憾属于必然。(4分) 3.缺憾的“长度”是指不够完美而使人感到遗憾的地方的大小多少。缺憾的地方越小越少,就越接近成功、接近完美,而这时要克服缺憾的难度就更大,从这个意义上说,“越大的缺憾长度越短”。(3分)不论是排除万难克服这些缺憾取得成功,还是因为无法排除这些小小的缺憾而失败,引起的震撼也就越大。如果没有任何缺憾,一帆风顺,完美的成功唾手可得,那就平淡无奇,也就不会有什么震撼了。(3分) 4.缺憾的价值和意义在于:(1)缺憾能使艺术作品更震撼人心;(2)缺憾使人能领悟到完美的意义,使人心性澄明;(3)缺憾能激发人创造人生,使人生臻于完美。(每答对1点可得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上两方面来分析。内容上,“找钉子”是运用举例子的方式来具体、形象的阐释“缺憾的长度”,要把举例子的具体形象的作用答出来;在结构上,要结合着“钉子”的例子来从引起下文的角度分析作答。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分析此题时,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意外”“必然”这两个关键词的意思入手分析。意外,指的是没有意想到的缺憾,必然是指缺憾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这句话体现了人生的哲理,人生是不完美的,总有些缺憾。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去分析品味缺憾的大小与长度成反比的关系,结合着作者对人生的缺憾与完美、缺憾与震撼的关系的对比论述,来体会作者所提出的缺憾的价值和意义。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4. 试题分析:正如题干要求,要从全文的内容去理解缺憾的价值和意义。从文章中找出与缺憾震撼相关的语段进行分析概括。如文章第4到第7段,作者主要从艺术的角度来阐述了缺憾所带给艺术的震撼力量;文章第8段,“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一生中体味到的缺憾越多,就越接近于领悟到完美,心性就越澄明,慧根扰越稳固”,可以直接引用原句概括。最后一段,“这么说来,缺憾并不可怕,她本来就是断臂维纳斯,是未竟的艺术品,是完美的前兆”,举例论证了缺憾能激发人创造人生,使人生更完美。 考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9分)

当前,发展新经济,即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是世纪之交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知识经济我国了解得比较多了,就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通过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实现经济活动的知识转向。那么,什么是循环经济呢?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它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它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没有真正的废弃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而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简言之,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施可持续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

1. 对“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区别,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前者以“污染排放”为目的,后者以生产“再生资源”为目的。

B.前者是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后者是物质循环流动的经济。

C.前者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后者带来资源增加、环境改善。

D.前者是一种消费经济,后者是一种生态经济。

2. 对文中划线句子句意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废弃物如果放错了地方,就无法变成再利用的资源。

B.废弃物如果妥善利用,就会变成有价值的资源。

C.资源如果放错了地方,就会变成无用的废弃物。

D.废弃物是不存在的,因为它实际上也是资源。

3.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同是新经济,循环经济将比知识经济更具活力。

B.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依赖循环经济。

C.较之旧经济,新经济注重更多的不是数量而是效益。

D.知识化转向和生态化转向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