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①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②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第②则文字除了“名正言顺”外,还可以概括一个四字成语,它是         。(1分)

2.用自己的话说明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中的“是”实质上指代什么,并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孔子这样说的理由。(4分)

                                                                                             

                                                                                            

 

答案:
1.(1分)手足无措(不知所措) 2.4分)“是”指代季氏超越等级享受歌舞(或季氏按天子的规模享受歌舞)。(1分)理由: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认为每个人都要按名分行事,就是要按规定的等级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否则就会导致礼乐崩坏、刑罚不当、纲常混乱,季氏的行为显然已经严重违反了孔子主张的“礼”,所以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抓住“则民无所错手足”就不难概括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根据前文很容易确定“是”应指代“八佾舞于庭”这样做不合适。理由应扣住文中“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这句话来分析。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