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醉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

1.第二联所写景物有什么特点?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5分)

2.请从虚实角度对全诗作简要赏析。(6分)

 

答案:
1.不畏寒霜,富有生机。深秋时节,霜林木落,群山争出,野菊竞放。(3分)昂扬向上,豪放达观。(2分) 2.前三联是实写,最后一联是虚写。实写轩中与郡僚小饮之事和眼前深秋景物(2分),虚写来日携客踏雪看群峰的场景。(2分)虚实结合,拓宽了意境,丰富了情感。(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 深秋虽霜林叶落,景象萧疏,但群山争出,别具一番胜境;楼前野菊丛生,迎霜竞放,正好可使人杯酒对赏,略慰愁怀;这开阔疏朗的画面,洋溢着诗人傲岸的精神,给人一种昂扬乐观的力量。考 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诗歌理论的虚与实,通常包括四种内涵:1、实,指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虚,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2、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虚,指主观的无形活动。3、实,指具体描绘;虚,指抽象的议论。4、实,指眼底景象;虚,指意中景物。总之,眼见为实,心想为虚;已然为实,未然为虚;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次为D
推荐试题

文言文阅读(19分)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陈友谅犯龙江,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大败之。从攻江州,州城临江,守备甚固。永忠度城高下,造桥于船尾,名曰天桥,以船乘风倒行,桥傅于城,遂克之。进中书省右丞。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常遇春射走之,永忠乘飞舸追且射,定边百余矢,汉卒多死伤。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荻,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又邀击之泾江口,友谅死。还京,太祖以漆牌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赐之。从徐达取淮东,张士诚遣舟师海安,太祖令永忠还兵水寨御之,达遂克淮东诸郡。

寻拜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其残暴斩之。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进至瞿塘关,山峻水急,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分两军攻其水陆寨。黎明,蜀人始觉。上下夹攻,大破之。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铜锣峡。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俟和至,乃受降。帝制《平蜀文》旌其功。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

                                                           (选自《明史•廖永忠传》,有删节)

1.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追且射,定边百余矢          被:表被动

B.张士诚遣舟师海安            薄:迫近

C.擒海寇邵宗愚,其残暴斩之    数:列举

D.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铜锣峡  次:驻扎

2.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廖永忠用兵有智谋的一组是(3分)

①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                   ②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

③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                   ④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

⑤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    ⑥永忠以和未至辞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曾跟随兄长在巢湖迎接明太祖;有志向,受到明太祖的称赞;在鄱阳湖大战中有功,太祖给他赐八个字。

B.廖永忠战功卓著,曾经击败陈友谅,抵御张士诚,擒杀了海盗邵宗愚;曾经回到京城,太祖命令太子迎接他。

C.因为跟随汤和平定淮东、闽中、广东和四川等地,廖永忠官职屡次升迁;每到一地,他都善于安抚百姓,深得百姓的爱戴。

D.太祖认为廖永忠指使一些读书人窥测圣意,要求给自己封爵,所以对他不满;后来廖永忠犯了僭越使用龙凤图案等罪被赐死。

4.把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2)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刘幽求,冀州武强人。圣历中,举制科中第。调阆中尉,刺史不礼,弃官去。久之,授朝邑尉。桓彦范等诛张易之、昌宗,而不杀武三思,幽求谓彦范曰:“公等无葬地矣。不早计,后且噬脐①。”不从。既,五王皆为三思构死。

临淄王入诛韦庶人,预参大策,是夜号令诏敕一出其手。以功授中书舍人,参知机务。睿宗立,进尚书右丞、徐国公,增封户至五百。

景云二年,以户部尚书罢政事。不旬月,迁吏部,拜侍中。玺诏曰:“顷王室不,中宗厌代,戚孽专乱,将陨社稷,朕与王公皆几于难。幽求处危思奋,翊赞圣储,协和义士,震殄元恶。国家之复存,系幽求是赖,厥庸②茂焉,朕用嘉之。宜加赐实封二百户,子子孙孙传国无绝,特免十死,铭诸铁券,以传其功。”先天元年,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

幽求自谓有劳于国,在诸臣右,意未满,而窦怀贞为左仆射,崔湜为中书令,殊不平,见于言面。已而湜等附太平公主,有逆计。幽求与右羽林将军张暐。定计,使暐说玄宗曰:“湜等皆太平党与,日夜阴计,若不早图,且产大害,太上不得高枕矣。臣请督羽林兵除之。”帝许之。未发也,而暐漏言于侍御史邓光宾,帝惧,即列其状。睿宗以幽求等属吏,劾奏以疏间亲,罪应死。帝密申右之,乃流幽求于封州、暐于峰州、光宾于绣州。明年,太平公主诛,即日召复旧官,军国事,还封户,赐锦衣一袭。

开元初,进尚书左丞相,兼黄门监,俄以太子少保罢。姚崇素忌之,奏幽求郁怏散职,有怨言。诏有司治,宰相卢怀慎等奏言:“幽求轻肆不恭,失大臣礼,乖崖分③之节。”翌日,贬睦州刺史,削实封户六百。迁杭、郴二州,恚愤卒于道,年六十一。赠礼部尚书。

                           (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四十六》)

注释:①噬脐:咬腹脐,比喻不可达到。②厥庸:他的功劳。   ③崖分:合适的界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顷王室不              造:建立

B.意未满                望:怨愤

C.军国事                知:掌管

D.诏有司治              鞫: 审讯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幽求功劳大的一组是(3分)

①不早计,后且噬脐   ②预参大策,是夜号令诏敕一出其手 

③戚孽专乱,将陨社稷,朕与王公皆几于难    ④翊赞圣储,协和义士,震殄元恶  

⑤特免十死,铭诸铁券,以传其功   ⑥幽求与右羽林将军张暐定计

A.①②③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幽求比较有远见。他劝说桓彦范在诛杀张易之时,也要把武三思杀掉,不然将为武三思所害,彦范等人不听从,后来果为武三思所害。

B.睿宗赞赏刘幽求功勋卓著,对他大加封赏。睿宗赏赐他二百户,子孙可持续继承封国,并把赦免死罪的文字刻在铁券上,来表彰其功劳。

C.刘幽求自认为功劳大,功劳在众臣之上。看到窦怀贞担任左仆射,崔湜做中书令,他心中特别不平,就借机与张暐密谋,诬告崔湜谋反。

D.刘幽求受姚崇和宰相卢怀慎等人告发。姚崇平日里忌妒幽求,告发其疏于职守,有怨愤之言,卢怀慎等说幽求轻肆不恭,致使幽求被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