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                              ,行天下之大道。(《孟子 滕文公下》)

2.               ,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

5. 一去紫台连朔漠,         。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答案: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2.云无心以出岫  景翳翳将入 3.往往有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4.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5.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佩空归夜月魂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岫、翳、戚、冢。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公子竟留赵。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

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从击黥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

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               矫:假托

B.勒兵下令军中曰                     勒:约束

C.赵王扫除自迎                       除:台阶

D.高祖始少时                       微:稍微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   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   

B.公子与侯生决             彼与彼年相若也

C.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      夫晋,何厌之有 

D.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      策之不以其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公子礼贤下士,士人竭尽智慧与忠诚。退秦救赵后,公子有骄傲之色,门客竭诚劝谏;侯生也用诀别后北向自杀的方式报答他的知遇之恩。

B.晋鄙是一位持重谨慎的将军,出于国家利益考虑,怀疑公子的命令,想不听从,从而被杀。魏王对此非常生气,取消了公子的封地。

C.赵王亲自到边界迎接魏公子,与平原君计议用五城封公子,并把鄗封给公子作汤沐邑,足见他非常感激公子。

D.高祖非常尊重公子,命令五户百姓世代为公子守墓。司马迁也亲自探访大梁夷门旧址,感慨公子礼贤下士并非虚名。

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3分)

译文:                                      

(2)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4分)

译文:                                      

(3)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5分)

译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古人说:“黡子在颊则美,在颡则丑。”用它来比喻语境在语言运用中的作用,无疑是恰当的。复杂的语言世界里,没有什么绝对好或绝对坏的语言材料,适合语境的,便是好的,反之,则是坏的。“语言运用的好不好,恰当不恰当,其实是对语言环境而言的,脱离了特定的语言环境,就很难判断某个词、某句话的优劣得失。”语境不仅是常规的语言材料、修辞手段选择运用的重要标准,而且还是辨别语言的超常偏离正负优劣的主要依据。离开了特定的语境,语言的超长偏离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从论及其美丑,更无从判定其价值。

王希杰先生把语言的规范形式称之为“零度形式”,对零度的超越、突破、违背和反动的结果,便是它的“偏离形式”,这种偏离可以分为“正偏离”和“负偏离”。正偏离是一种艺术化的偏离,是语用佳句,能大大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增加审美功能;负偏离则是一种不规范的语言,它造成语言的晦涩不通,同人们的文化和心理相矛盾。区分正偏离与负偏离的标准和原则是:是否自然?是否合情合理?换句话说,即是否符合语境?合乎上下文语境,合乎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等诸多因素制约下的各种外显性或内隐性语境。合乎语境的,是正偏离;不合乎语境的,便是负偏离。对于语言来说,语境就像是一块奇妙的调色板,它能使一些词语、句式突破社会习惯和语法规范的制约,超越常规,而获得一种崭新的意义,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也能使一些本是负偏离的语句转化为正偏离,实现语言的艺术化,获得特别的艺术魅力。例如,汉乐府《上邪》中有这样几句诗:“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诗中所表述的五种自然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存在的,而且是永远无法成为客观现实,因此,从自然科学物理学角度来说,它属于负偏离。但是,在此情此景此境中,面对自己心爱的人,不这么说,便不足以表达自己内心激烈的情感;不这样说,便无法表示自己心意的坚决。它是人物内心世界巨大激情突然喷发的特殊产物。它是以美表真,表心理感受之真,精神之真,情感之真。“它不取决于外在信息的真实,而在于内心信息的真诚。内心真诚超越了外在的真实,这是一种情感强化的结果。”在此前提下,这种偏离常规的语言表现形式显示出了异乎寻常的合情合理,于是迈入了正偏离的范畴。

我们认为,这种对语言的规范所作出的创新,只要它是符合语言表达的题旨情境,切合特定的语境,在具体的上下文中是得体、和谐,并且具有常规表达形式所不可能达到的修辞效果的,那么就应该充分肯定它。

1.下面是有关“语言偏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语言的偏离是一种对语言规范的创新,在特定语境下,成功的语言创新常常能起到语言的“零度形式”所不可能达到的修辞效果。

B.语境是判断语言的超常偏离的主要依据,离开了语境,语言的偏离就无从谈起。

C.语言的偏离有正偏离和负偏离之分,正偏离是一种成功的偏离,是语言运用上的佳作。

D.负偏离和正偏离一样,都属于一种不规范的语言运用,但负偏离只能成为语言运用上的下品。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复杂的语言世界里,语言材料无所谓绝对的好或坏,只要是符合语境的,就是好的。

B.区分正偏离和负偏离只要看是否合乎上下文语境,合乎的就是正偏离,不合乎的就是负偏离。

C.语言的偏离常常超越外在信息的真实,而听从于内心信息的真诚,它是人物内心世界巨大激情突然喷发的特殊产物。

D .语境能使一些词语、句式突破社会习惯和语法规范的制约,超越常规,从而获得崭新的意义,达成特殊的表达效果。

3.下列各句中不能作为“语言的偏离”的例证的一项是(   )

A.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杜牧《阿房宫赋》)

B.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C.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