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画师洪野
施蛰存
①洪野是个并不十分有名的画家,我认识他,是在一个薄暮,我和一个朋友去看他的画。我们立刻就很熟识了。他的殷勤,他的率直,我完全中意了。他展示许多国画及洋画给我看,因为是个门外汉,我只能不停地称赞着。他在逊谢了一阵之后,忽然问道:“真的好吗?那么,请教好在什么地方呢?”
②呸,有这样不客气的主人!我委实回答不上来了。在我的窘急之中,他却大笑起来道:“这些都不中看,这都是抄袭来的,我给你看我的创作。”
③于是他又去房里捧出七八卷画来。这些都是以洋画的方法画在中国宣纸上的,题材也由刚才的山水花卉之类变成《卖花女》、《敲石子工人》、《驴车夫》这些写实的东西了。我因为看惯了中国纸上的山水花卉和画布上的人物写生,对于他这种合璧的办法,实在有些不能满意,但最后,有一帧题名《黄昏》的画,却使我和他的意见融合了。虽然仍是用西洋画法画在中国纸上的一个条幅,但因为题材是几羽在初升的月光中飞过屋角上的乌鸦,蓝的天、黄的月、黑的鸦、幽暗的屋角,构成了这一幅朦胧得颇有诗意的画,我大大地称美了。我说:“我还是喜欢这个。”他点点头,微笑道:“我懂得你的趣味了。”
④后来,我曾经偶然地问他为什么不再在上海担任功课,他摇着头道:“有名无实的事我不愿意干。”这话,在以后的晤谈里,他给了我一些暗示的解释。大约一则是因为上海的学生,对于艺术大都没有忠诚的态度,二则是在上海虽则负了一个艺术教授的美名,但那时的艺术大学都穷得连薪水都发不出,他物质上既无获得,精神上又无安慰,倒不如息影江村,教几个天真的中学生,闲时到野外去写生,或在家中喝一盏黄酒之为安乐了。这样地心境自安于淡泊,画家洪野遂终其生不过一个中学教师。
⑤但是他对于艺术,却并没有消极。有一天,他很高兴地对我说:“我的画有几件已经被选入全国美术展览会了。”在参观“全国美展”的时候,我果然看见了他的几幅陈列品,而《黄昏》亦是其中之一。闭幕之后,一日清晨,他挟了一卷画到学校里来,一看见我,就授给我道:“这个现在可以送给你了。”
⑥我展开一看,竟就是那幅我所中意的《黄昏》。我看画幅背后已经在展览的时候标定了很高的价目,觉得不好意思领受这盛情,正在沉吟之际,他说:“不要紧,你收了罢。我早已要送给你了,因为要等它陈列过一次,所以迟到今天。至于我自己,已经不喜欢它了,我的画最近又改变了。”
⑦后来,他又吸收了新艺术理论,突变而为一个纯粹的革命画家了。曾画过几帧反基督教的小品,野外写生的对象,不再是小桥流水,或疏林茅屋了,他专给浚河的农民,或运输砖瓦的匠人们写照了。除了免不掉的应酬敷衍之外,他绝不再画中国画,他曾经招我去看一幅新作,画着一个工头正在机轮旁揪打一个工人。
⑧他在贫困的生活中,一个人寂寞地描绘他所同情的人物,直到死。
⑨我能够了解他,然而不能接受他,这是我至今还抱愧的。现在他死了,除了寡妇孤儿,以及几帧不受人赞美的画幅以外,一点也没有遗留下什么。社会上也决不会对于他的死感觉到什么缺少,而他生前的孜孜矻矻的工作亦未尝对于社会上有什么贡献。他就只是以一个忠诚的艺术家的身分而死的。在活着的时候,也未必有人会注意他,则死了之后,人们亦不会再长久地纪念他。一个水上的浮沤,乍生乍灭,本来是极平常的事情,但我却从这里感到了异样的悲怆,为了一个友谊,为了一个伟大的人格。
(选自《施蛰存散文集》,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写到“他的殷勤,他的率直,我完全中意了。”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2.文中第⑦说他后来“突变而为一个纯粹的革命画家了”,请结合全文,分析他的“突变”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3.结合文中三处画线的句子,请概括画师洪野的性格特点?(4分)
4.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我能够了解他,然而不能接受他,这是我至今还抱愧的”这句话的丰富内涵。(6分)
答案:
1.凸显人物性格特点,展现二人友情;(2分)引起下文对画师洪野的叙写;(1分)和画师洪野在艺术上不被人接受构成对比。(1分)
2.从关注自然风景过渡到关注底层人物;(2分) 从依据旧的理论到吸收新的艺术理论;(2分)从中西合璧的画法到完全摈弃中国画。(2分)
3.不慕虚名, 甘于寂寞,正直坦率, 安于淡泊,追求自由。(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
4.理解他的人生观和艺术观,理解他对社会的失望和无奈;但却不能理解他的“画风”和对人生的选择;作者对社会难以容纳洪野这样的人感到无奈和悲哀。(每点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从题干“在文中的作用”中获得分析的思路,也就是首先要着眼于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分析。在内容上,这句话是描写画师的性格特点,所以答题时,要把凸显画师的性格特点答出来; 在结构上,从下文叙述的内容都与这句话所表现的画师的性格特点相关,所以答题时,要把引起下文对画师洪野的叙写作用写出来,或者是为下文做铺垫;从文章结尾“不受人赞美的画幅以外,”可知,这句话与下文相照应,形成鲜明的对比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局部题,在分析时,首先要找到这句话所在的段落,从附近找出相关语句进行概括即可。如文章第七段,“野外写生的对象,不再是小桥流水,或疏林茅屋了,他专给浚河的农民,或运输砖瓦的匠人们写照了”可概括为从关注自然风景过渡到关注底层人物;“他又吸收了新艺术理论”可直接引用原句;“他绝不再画中国画,”可概括为放弃中国画。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3.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以及侧面衬托来分析。首先找到这三处语句,结合着其表现手法来分析画师的性格,如文章第一处画线句子“他摇着头道:“有名无实的事我不愿意干。”是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了画师不慕虚名的形象特点;第二处画线句子“这样地心境自安于淡泊,画家洪野遂终其生不过一个中学教师”,是通过画师的实际行动直接体现了他淡泊名利的性格;第三处画线句子“他在贫困的生活中,一个人寂寞地描绘他所同情的人物,直到死”,从侧面衬托了画师甘于寂寞,追求自由,正直的性格特征。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悟文章深意的基础上,从“了解他”、“不能接受他”和“抱愧”三个方面分析,首先答出了解他的什么,不能接受的是什么,把抱愧的原因;在答抱愧的原因时,要写出作者表达的情感,文章的主题所揭示的社会现状带给人们的深刻思考。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