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将所选的句子填入对应的序号。(任选六句)(6分)

1.舞幽壑之潜蛟,             。(《赤壁赋》苏轼) 

2.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3.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策扶老以流憩,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腾王阁序》)

6.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7.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

 

答案:
1.泣孤舟之嫠妇 2.梧桐更兼细雨 3.伤心秦汉经行处 4.时翘首而遐观 5.潦水尽而寒潭清 6.落霞与孤鹜齐飞 7.封狼居胥 8.弓如霹雳弦惊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嫠、兼、汉、翘、遐、潦、鹜、胥、霹雳。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①?而忽焉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之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

(选自《居士集》)

【注】汲汲营营:急急忙忙,来来往往的样子。形容忙碌。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逾远而存也               弥:久长

B.而散磨灭                 亡:丢失

C.鸟兽音之过耳也           好:喜欢

D.夫言之不可也,盖如此     恃:依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归腐坏渐尽泯灭而已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南冥

B.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       孰能讥之乎

C.而勤一世尽心于文字间者   相如请得颈血溅大王矣

D.亦因以自警               置杯则胶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5分)

译文:                                                                            

(2)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5分)

译文:                                                                           

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第一段把“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并列为不朽之因,但第二段又讲“言不可恃”,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印度瑜珈与中国气功

印度瑜珈与中国气功一样,具有久远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之前。可能是大体相同的地理条件的原因,它在很多方面都与中国气功相似。它的瑜珈姿势和瑜珈冥想的修炼,一样是为实现人的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健康。它同样是讲究人体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经络系统与气的贯通,相信它是连接人的生命的桥梁。但是在印度瑜珈与中国气功之间,毕竟还是有差别的。

发现与排斥的细微差别。

瑜珈的自我超越心灵,是将自我与心灵分开,自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去发现心灵的种种非分之想,并利用自我的力量,逐步排除这些虚妄之念,以达到一个较高的精神境界。这样看来,在印度瑜珈中,至少是允许人们生发不良的意识的——也就是说,它承认现实社会对人的意识的影响,重要的是在于要用自身的意志力去驱逐这些不速之客。中国气功则是本于儒家传统的观念: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为。绝对不允许有任何不洁的念头闯入脑中,御敌于国门之外,采取的是一种对外部世界中的不良行为不予苟同和接纳的排斥的措施。

精神的解放与身心的和谐的不同。

印度瑜珈的高级阶段是“养性”。似乎修炼的主要目的已不是为了获得较长的寿命,而是通过修炼,去享有意义深刻和富有成果的人生。瑜珈的最终目的已无所谓长寿,因为它已通过修炼达到了它的彼岸——精神的自由。得不到活着的真谛,纵使活上一千年,不过是每一天的重复;而精神的解放,摆脱了一切杂念,超越了自我,得到了无比的欢愉与轻松,抛弃了最后的顾忌——寿限,这不是彻底的解脱吗?中国气功则不然,它既要抗拒一切杂念,以求精神上的平静,同时又要修身,借以长生,求得精神与生命的协调一致与共同的久远。

以出世求解脱与以入世为归宿的分道而行。

瑜珈的冥想与中国气功中的意念有异曲同工之处。然而中国气功中的意念,除了导引天地之元气和使人体内的正气上升外,还得命令自身多做好事,并持久地坚持下去,这当然是修炼之人不仅为了自己(导致体内正气上升,心情轻松而内心平和、安定),同时也为了社会,因为个人的修行也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修炼的最终结果必将是个人身心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使个人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自由的理想人格。而印度瑜珈中的冥想,不仅要排除愚昧无知、激情,还要排除善良,认为处于善良状态的人,并未根除私利,他所从事的一切有益活动,其中心还是一个“为我”,而只有对自身的幸福不感兴趣的人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完整的幸福。因此,印度瑜珈的最高级阶段其实是要忘却自我,获得无限的精神之爱,借以达到内心的和平与安宁、幸福和智慧。到了这个阶段,这个被禁锢在肉体中的生灵才能从出生、死亡、衰老和愚昧无知、激情、善良的痛苦中解脱,超越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世俗关系,而获取永恒的价值。

中国气功与印度瑜珈皆是从我开始,但在走向终极目标的十字路口却分道而行了。

在这个岔道的一侧是瑜珈的终极目标:以出世求解脱,这个完全摆脱了自我,摆脱了尘世,超越一切的生灵,其实最终叉回到他自身——自我。获得欢乐、幸福的是个体,是在千折百回中回到了出发点的自己,一个以忘却自我为出发点而回归到重新认识的获得升华的自我的圆圈。

在这个岔道口另一侧的中国气功的终极目标:以入世为归宿,“为我”最终是为社会。修身养性,是为了他人,为了家庭,为了国家。在个体与家庭、社会之间,首先选择的是牺牲自己,保全小家、国家。自个人的修行开始,是为了社会,为了他人。将个人的身心和谐与他人的和谐、社会的和谐相联系,将个人的生命溶入社会的长河以求永生,将个人的利益溶入国家的利益以求不死,将自我溶入自然以求永恒。这是中国气功的终极。

1.下列语句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印度瑜珈与中国气功在很多方面相似,因为它们有相同的地理条件。

B.瑜珈姿势和瑜珈冥想的修炼,因为讲究人体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经络系统与气的贯通,所以能实现人的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健康。

C.中国气功本于儒家传统的观念,所以说,修炼中国气功必须要先学习中国儒家传统文化。

D.印度瑜珈承认现实社会对人的意识的影响,中国气功则排斥外部世界中的不良行为,对其不予苟同和接纳。

2.以下对于印度瑜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印度瑜珈是将自我与心灵分开,由自我观照心灵,去发现并排除虚妄之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印度瑜伽是允许人们生发不良意识的。

B.印度瑜珈既要求得精神上的平静,又要修身长生,求得精神与生命的协调一致与共同久远。

C.印度瑜珈中的冥想认为即便处于善良状态,仍是为己为私,要获得真正的完整的幸福,只能是对自身幸福不感兴趣的人。

D.印度瑜珈的终极是回到自我,回到重新认识的获得升华的自我,超越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世俗关系而获得永恒的价值。

3.结合全文内容,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论印度瑜珈还是中国气功,长期修炼都必然能求得精神的解脱与自由。

B.禁锢在肉体中的生灵若想从生老病死、真假美丑善恶中解脱,最好的方法就是坚持印度瑜珈的修炼。

C.中国气功个人的修行也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因而修行到终极必然是个人身心和谐,个人与他人、与社会和谐,个人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自由的理想人格。

D.中国气功与印度瑜珈虽然皆是从我开始,但印度瑜珈以出世求解脱,获得欢乐幸福的是个体,这与以入世为归宿、最终为社会的中国气功相比,远不如后者被世人所认可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