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透明的红萝卜

莫 言

太阳像抽疯般颤抖着,一股股萧杀的秋风把黄麻吹得像大海一样波浪起伏,一群群麻雀惊恐不安地在黄麻梢头噪叫。风穿过桥洞,扬起尘土,把半边天都染黄了。一直到九点多钟,风才停住,太阳也慢慢恢复正常。

小铁匠一起一伏晃晃悠悠地在石栏杆上跑着,栏杆下乌蓝的水里映出他变了形的身影。几个大胆的石匠跑上闸去,把小铁匠拖了下来。他拼命挣扎着,骂着:“别他妈的管我,老子是杂技英豪,那些大妞在电影上走绳子,老子在闸上走栏杆,你们说,谁他妈的厉害……”几个人累得气喘吁吁,总算把他弄回桥洞里。他像块泥巴一样瘫在铺上,嘴里吐着白沫,手撕着喉咙,哭叫着:“亲娘哟,难受死了,黑孩,好徒弟,救救师傅吧,去拔个萝卜来……”

人们突然发现,黑孩穿上了一件包住屁股的大褂子,褂子是用崭新的、又厚又重的小帆布缝的。这种布非常结实,五年也穿不破。那条大裤头子在褂子下边露出很短的一截,好像褂子的一个花边。黑孩的脚上穿着一双崭新的回力球鞋,由于鞋子太大,只好紧紧地系住鞋带,球鞋变得像两条丑陋的胖头鲇鱼。

“黑孩,听到了吗?你师傅让你去干什么?”一个老石匠用烟袋杆子戳着黑孩的背说。

黑孩走出桥洞,爬上河堤,钻进黄麻地。黄麻地里已经有了一条依稀可辨的小径,麻杆儿都向两边分开。走着走着,他停住脚。这儿一片黄麻倒地、像有人打过滚。他用手背揉揉眼睛,抽泣了一声,继续向前走。走了一会,他趴下,爬进萝卜地。那个瘦老头不在,他直起腰,走到萝卜地中央,蹲下去,看到萝卜垅里点种的麦子已经钻出紫红的锥芽,他双膝跪地,拔出了一个萝卜,萝卜的细根与土壤分别时发出水泡破裂一样的声响。黑孩认真地听着这声响,一直追着它飞到天上去。天上纤云也无,明媚秀丽的秋阳一无遮拦地把光线投下来。黑孩把手中那个萝卜举起来,对着阳光察看。他希望还能看到那天晚上从铁砧上看到的奇异景象,他希望这个萝卜在阳光照耀下能像那个隐藏在河水中的萝卜一样晶莹剔透,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但是这个萝卜使他失望了。它不剔透也不玲珑,既没有金色光圈,更看不到金色光圈里苞孕着的活泼的银色液体。他又拔出一个萝卜,又举出阳光下端详,他又失望了。以后的事情就变得很简单了。他膝行一步,拔两个萝卜。举起来看看,扔掉。又膝行一步,拔,举,看,扔……

看菜园的老头子眼睛像两滴混浊的水,他蹲在白菜地里捉拿钻心虫儿。捉一个用手指捏死,再捉一个还捏死。天近中午了,他站起来,想去叫醒正在看院屋子里睡觉的队长。队长夜里误了觉,白天村里不安宁,难以补觉,看院屋子里只能听到秋虫浅吟,正好睡觉。老头儿一直起腰,就听到脊椎骨“叭哽叭哽响”。他恍然看到阳光下的萝卜地一片通红,好像遍地是火苗子。老头打起眼罩,急步向前走,一直走到萝卜地里,他才看得那遍地通红的竟是拔出来的还没有完全长成的萝卜。

“作孽啊!”老头子大叫一声。他看到一个孩子正跪在那儿,举着一个大萝卜望太阳。孩子的眼睛是那么大,那么亮,看着就让人难受。但老头子还是不客气地抓住他,扯起来,拖到看园屋子里,叫醒了队长。

“队长,坏了,萝卜,让这个小熊给拔了一半。”

队长睡眼惺忪地跑到萝卜地里看了看,走回来时他满脸杀气。对着黑孩的屁股他狠踢了一脚,黑孩半天才爬起来。队长没等他清醒过来,又给了他一耳巴子。

“小兔崽子,你是哪个村的?”

黑孩迷惘的眼睛里满是泪水。

“谁让你来搞破坏?”

黑孩的眼睛清澈如水。

“你叫什么名字?”

黑孩的眼睛里水光潋滟。

“你爹叫什么名字?”

两行泪水从黑孩眼里流下来。

“他娘的,是个小哑巴。”

黑孩的嘴唇轻轻嚅动着。

“队长,行行好,放了他吧。”瘦老头说。

“放了他?”队长笑着说,“是要放了他。”

队长把黑孩的新褂子、新鞋子、大裤头子全剥下来,团成一堆,扔到墙角上,说:“回家告诉你爹,让他来给你拿衣裳。滚吧!”

黑孩转身走了,起初他还好像害羞似地用手捂住小鸡儿,走了几步就松开了手。老头子看着这个一丝不挂的男孩,抽抽答答地哭起来。

黑孩钻进了黄麻地,像一条鱼儿游进了大海。扑簌簌黄麻叶儿抖,明晃晃秋天阳光照。

黑孩——黑孩——。

(节选自《中国作家》1985年第2期)

注:《透明的红萝卜》创作于1984年冬天,主要讲述的是文革时期人民公社社员的生活,黑孩儿跟着同村的小石匠去帮公社加宽村后的滞洪闸,黑孩砸过石头,到铁匠那去拉风箱,小铁匠不仅让黑孩儿高强度的干活,还时常指使黑孩儿去偷工地附近的农场的地瓜和萝卜。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小铁匠自称是杂技英豪,还叫黑孩去拔萝卜,可见小铁匠骄傲自负,倚老卖老,与黑孩的淳朴善良形成鲜明的对比。

B、小铁匠随意就叫黑孩去偷萝卜,根本没想过这样做对小孩子来说究竟对不对。“文革”的到来造成了农村价值体系的崩溃,人们已经找不到平常支撑自己生活的某种东西。

C、文中画线句在全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队长睡眼惺忪地跑到萝卜地里看了看”紧承上文,“走回来时他满脸杀气”则引领下文。

D、老头子发现黑孩偷萝卜后,不客气地揪着他,队长对他又打又踢,揭示了“文革”时期社会人情的冷漠,没有一丝温情可言。

E、小说后面还写到黑孩去偷萝卜被抓,全身衣服被剥下来,“起初他还好像害羞似的用手捂住小鸡儿,走了几步就松开了手。”这一细节有很深的含义,透露出黑孩的绝望,因绝望而无所谓的态度。

2.小说开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在这篇小说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作具体分析。(6分)

                                                                                          

3.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黑孩的形象。(6分)

                                                                                          

4.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以“透明的红萝卜”作为小说题目的用意。(8分)

                                                                                          

 

答案:
1.A(2分)D(3分) 2.①铺设背景,故事发生在寂寞荒凉、贫穷落后的农村,渲染悲凉萧索的气氛,奠定了小说悲凉的感情基调。②推动情节的发展。压抑贫穷的环境为黑孩的悲惨遭遇埋下了伏笔。③衬托人物形象。恶劣的环境加剧了黑孩生活的艰难,却没有改变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④暗示了极左路线造成了六七十年代中国乡村的普遍贫困。(答对三点即可,每点2分) 3.黑孩是一个天真可怜的孩子。①他身世不幸,命运悲惨:从人们突然发现黑孩的一衣着变化以及当队长问“你爹叫什么名字?”时,两行泪水从黑孩眼里流下来。说明他没有亲人的关爱。②他心地善良,他愿意为小铁匠去偷萝卜,表现出他对师傅的尊重。③天真幻想,在拔萝卜时想找到曾经见过的透明的萝卜,没有找到后扔了一地的萝卜,突出了他的纯真。④沉默压抑,逆来顺受,能够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苦难,寻找透明的红萝卜被队长打时,也只是迷惘的眼睛里充满泪水。(答对三点即可,每点2分) 4.①小说写的是黑孩拔萝卜的故事,以“透明的红萝卜”为题符合故事内容。(2分)②透明的红萝卜是一个象征,象征孤独、卑微、苦难的环境中对温暖、幸福的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莫言对贫困、苦难、孤独的黑孩的诗意抚慰。黑孩能存活下来,就是因为在他纯真的童心里,有个美丽的梦幻世界——一个晶莹透明的红萝卜。正是这个美得让人落泪的红萝卜,使黑孩能超脱于人世的苦难,超然于贫困、忧伤、恐惧之上。(3分)③红萝卜作为一个意蕴丰富的象征物,体现了人们在不幸的生活中对纯洁、幸福或者另一种世界的憧憬,或许是一切纯洁善良的精神净土,黑孩最终没有找到红萝卜,象征了希望的破灭。(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 A选项有误,小铁匠不是骄傲自负,倚老卖老。D选项老头子最后表现了同情善良,社会有温情。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铺垫),深化作品主题等等。本段诡异、奇特的环境描写使人联想到那段似鬼非人的社会阶段,有暗示社会环境的作用。同时结构上也为后文做铺垫。考生可以联系文本深入的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需要从人物的言行入手,分析言行背后的心理因素,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例如,小说中描写黑孩的外貌、衣着,可以看出这个人缺少来自父母家人朋友的关爱,是一个身世悲惨的孩子。其他方面不再一一赘述。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拓展探究题目,回答时,要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序。“透明的萝卜”在文中具有象征意义,同时也是文章的线索。学生要联系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推荐试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率军与君廓偕来,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太子谢之。高宗闻,赐绢百匹。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召为卫尉卿。垂拱中,历司属卿。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拜春官尚书。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

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后纳之。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

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侍游燕,但检校阁中。”遂乞骸骨,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及善以父死事         死:使…死

B.太子谢之             谢:道歉,谢罪

C.密赞其谋             赞:辅助

D.时二张怙宠           怙:依仗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及善有大臣节的一组  (3分)    (      )

①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        ②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

③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   ④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

⑤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        ⑥及善数裁抑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王及善因为父亲为国捐躯的军功被授予朝散大夫,并袭邢国公爵。

B.皇太子李弘提拔王及善做了左奉裕率。后来高宗又提升他任三品要员,特许他     佩带大横刀在身边侍卫。

C.王及善认为来俊臣胡作非为,滥杀无辜,是祸乱的元凶,必须予以严惩。武后采纳了他的建议。

D.二张由于受武后厚宠,在侍宴时全然没有做臣子的礼节,王及善多次指责他们,武后很生气,便罢了他的职。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5分)

                                                                  

(2)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是我国散文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它打垮了骈文的长期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韩愈、柳宗元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作家。他们在理论上奠定了散文创作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创作实践上作出了典范。他们开创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随着语言自然音节、自由抒写的文风。他们不仅恢复了散文的历史地位,而且把散文的实用范围推广了,使散文在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表现自己的写景、抒情、言志的广阔园地。

中唐时代,传奇小说和古文并兴,二者是互为影响的。古文运动解放了文体,使着意好奇的传奇家,得到更自由的表现形式,因而促进了传奇小说的发展;传奇小说的题材和表现方法,也给古文家以借鉴,因而也有利于古文运动的推广和成功。韩愈、沈亚之都是把二者统一起来的。他们既提倡古文,也写作传奇小说。

 

 
但是,从晚唐五代到北宋初,古文运动实际趋向衰落,骈文恢复了统治地位。原来古文运动,就形式说,是对骈文的革新运动。但是骈散文之间并无绝对严格的分界线。韩柳古文并未废除骈词俪句固不必说;在韩愈提倡古文,反对俗下文字的当时,裴度就持反对的意见,以为“文之异在气体之高下,思致之深浅,不在磔裂章句,隳废声韵”(《寄李翱书》),就是说,文章重在思想内容,不在骈散的形式。完全从形式着眼来反对骈文,意义是不大的。裴度还批评韩愈“恃其绝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为戏”(同上),就是从韩愈古文的内容来批评的。古文运动当时所以发生广泛的影响,是和韩柳文内容的深广有密切的关系的。韩柳以后,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不仅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无法挽回,而且爆发了农民大起义,道统的宣传既无补于统治阶级的没落和崩溃,士大夫振作有为的希望,也渐趋破灭,后起的古文家乃不得不把古文引上狭小、琐细的道路,古文便成为少数隐者之流的抒写生活情趣的工具。这些古文虽然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内容,但毕竟不够深广,不足以振奋人心,因而也就自然地不为人所注意了。这样,形式主义的骈文就轻易地恢复了统治地位。

北宋初期,柳开、王禹偁、姚铉、穆修等,都标榜韩柳古文,反对晚唐五代的浮靡文风;到了中叶,在新的现实条件下,以欧阳修为首,再一次掀起了古文运动。由于欧、曾、王、苏诸古文大家在创作上的努力和成功,从此韩柳古文遂成为新的传统。明代唐顺之、归有光等的古文和清代“桐城派”的古文,都是以韩柳为首的唐宋古文新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这个古文新传统,支配中国文坛一千多年,直到“五四”新文学运动才被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语体散文所代替。

                                       (节选自《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

1.下面各项不属于“韩愈、柳宗元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作家”的理由的一项是(   )

A.他们打垮了骈文的长期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

B.他们在理论上奠定了散文创作的基础。

C.他们开创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随着语言自然音节、自由抒写的文风。

D.他们把散文的实用范围推广了。

2.文中说“在韩愈提倡古文,反对‘俗下文字’的当时,裴度就持反对的意见”,下列对这种说法的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提倡古文,就形式说,是对骈文的革新运动。他认为文章在语言运用方面要“惟陈言之务去”,努力摆脱陈言俗套。

B.对韩愈反对“俗下文字”的做法,裴度是反对的,他认为应该提倡“俗下文字”。

C.裴度的反对意见也包括对韩愈的古文的内容的批评。

D.裴度之所以对韩愈反对“俗下文字”持反对意见,关键是他认为韩愈不应该只从形式上加以变革,而更应该在思想内容上加以革新。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文运动获成功,不仅由于韩愈在理论上的贡献,更重要的,是由于韩、柳写出了许多富于个性、才力和创造性的佳作。

B.中唐时代,传奇小说和古文彼此促进,共同繁荣,韩愈、沈亚之既提倡古文,也写作传奇小说,并注意把二者统一起来。

C.韩、柳之后,古文成为少数作家抒写生活情趣的工具。由于这些古文没有反映一定的社会内容,不足以振奋人心,因而渐趋没落。

D.宋代以欧阳修为首的一批作家再一次掀起的古文运动与唐代韩、柳提倡的古文运动是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