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乔布斯说:“不要为别人而活。”

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以上两句名言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
为别人而活,活出价值 高三(4)班    梁雁 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乔布斯却说:“不要为别人而活。”那么,我们是否应该为别人而活呢?实际上,我认为前者强调的是为别人服务而活,是一种奉献精神,因而彰显价值;而后者强调的是做好自己,不要为别人的一己之见而停滞,不要为奉承别人而委曲求全。而我们确实应该为别人而活,活出价值。 为别人而活,不趋名利。为别人而活,并不是为达官富贵而活,不趋名利才是为别人而活的真谛。十年动乱中,在邓小平遭下放江西,而时刻在陪伴着、支持着邓小平的卓琳就一直在身后甘当无名英雄。汶川地震,她还毅然捐出储蓄的10万元,卓琳这种为国家而吃苦,相夫却甘当绿叶陪衬,为人民而活的精神,正是这种不趋名利为别人而活的最佳诠释。身为我们,也当背弃趋炎附势的悲劣思想,为别人而活,活出价值。 为别人而活,忧国忧民。古往今来,多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者一直在为别人而活,这使他们的价值得以提升,永垂青史。“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聚欢颜,吾庐独破受伤冻死亦足!”是杜甫关爱民生,为别人而活的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忧国忧民、为别人而活的彰显。有个伟人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他取得多少,而是看他奉献了多少。确实如此,我们当向那些忧国忧民、为别人而活的伟大先辈们学习,活出价值。 为别人而活,大爱无疆。怀有一颗博大的心,大爱无疆,让人生更有价值。诺贝尔是伟大的杰出化学家,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科学成就。然而,他将离开世时仍不忘奉献,将自己的资产设为诺贝尔基金,来奖励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服务人类。他的大爱让他的价值不知不觉中呈现给世界,为世人所传颂,大爱无疆,比比皆是。高三生张文驰为救人献骨髓而放弃备考;朋友临死一句嘱托,撑着拐杖,支撑一个家,不离不弃那患绝症的朋友遗孀和他的孩子;板凳妈妈照顾130多个孤儿……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为别人而活。身为我们,也当有博大胸襟,大爱无疆,为别人而活,活出价值。 为别人而活要不趋名利,要有忧国忧民之情怀,要有大爱无疆的胸怀.让我们为别人而活,活出价值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用乔布斯和爱因斯坦的名言来告诉我们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这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的,乔布斯的名言是从个性、创新意识的角度,爱因斯坦是从人生价值的角度。所以可以参考以下几个立意: 要有创新精神,生命力来自于创新 二、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生活才会多姿多彩 三、人要懂的感恩,要勇于付出和贡献,回报社会、温暖他人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朱光亚星”,永远在天上亮

本报记者  余建斌

⑴2月26日上午10时30分,87岁的科学巨星朱光亚停止了思考,传奇而神秘的一生从此画上句号。但苍穹之上那颗“朱光亚星”,将永久绽放光芒。

⑵对这位“莫逆之交”,李政道评价说:他十分精心地组织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程开甲、邓稼先、陈能宽、周光召、于敏、黄祖洽、陆祖荫等成千上万的杰出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两弹”研制,他在“两弹”的研制中是“科技众帅之帅”……

⑶“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朱光亚说。

⑷从20世纪50年代末投身于核武器研制工作,到2005年以年过八旬的高龄退休,朱光亚与核“打交道”长达近半个世纪。

⑸1959年7月1日,宋任穷等人把35岁的朱光亚请去,邀请他到核武器研究所领导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1946年8月,22岁的他被物理学家吴大猷选中,与李政道等人一起赴美留学,他当时选择进入了密执安大学攻读核物理博士学位。学生时代漂洋过海去追求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⑹此后,从核武器研究所创业开始,朱光亚就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技术组织和领导工作,也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计划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

⑺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整,一朵黄褐色的蘑菇云在我国的西北戈壁腾空而起。由于走错了路,朱光亚一行人还没有赶到山头的观测站,原子弹就爆炸了。还在赶路的朱光亚转过身来看着正在升腾的蘑菇云,不禁潸然泪下。

⑻1972年后,李政道每年回到祖国都能见到朱光亚,但朱光亚对自己的成就和贡献从来只字不提。李政道也是从公开的资料中,才知道好友朱光亚在这个研制原子弹、氢弹的科学家团队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⑼“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曾称赞朱光亚“细致安排争好省,全盘计划善沟通,周旋内外现玲珑”,“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称赞朱光亚“深思熟虑,把握航道”,上级领导则说朱光亚是“杰出的科技帅才”。

⑽回顾往事,朱光亚却屡次提到:核武器事业是集体的事业,所有的一切荣誉都是集体的。我仅仅是其中的一员,是一个代表。

⑾“祖国的建设急迫地需要我们”

⑿爱国之情,始终是朱光亚的精神动力源泉。1950年2月底,朱光亚匆匆告别学业尚未完成、处在热恋中的女友、也是未来的妻子,取道香港回到新中国。之前,他和其他52名留学生签名发出了一封给留美中国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大声呼唤:祖国的建设急迫地需要我们!

⒀回到国内后,朱光亚成为当时北大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

⒁但朱光亚的功劳不仅仅在“两弹一星”的功勋中,他还被国防科技领域的同行们誉为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时任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现任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曾有一番评价,朱光亚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和远见卓识的科学家。他参加了包括《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在内的新中国历次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工作……1970年后的30多年里,他一直负责领导我国核武器技术研究与发展工作,处于高层科技决策的中心,潜心探索中国特色的核武器发展之路……

⒂“我个人只是集体中的一员,做了一些工作”

⒃由于特殊的事业,朱光亚的经历鲜为人知。但这和朱光亚极为低调也有关系。多少年来,一直看不到描写朱光亚的文章,其实不是没有人写,而是写了文章到他那里过不了关,不是被扣下来,就是因不同意发表而被退回。他总说,先写别人吧,我的以后再说。

⒄2004年,朱光亚80岁。为表彰他对我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原子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我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38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在“朱光亚星”的命名仪式上,他平实地说:以我的名字命名一颗小行星,我很不敢当……我个人只是集体中的一员,做了一些工作。我忘不了信任和关心我的党组织,忘不了支持和帮助我的老领导,以及同舟共济的同事们。

⒅朱光亚淡泊名利,时任中国工程院秘书长葛能全曾回忆,1996年,朱光亚获得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100万元港币奖励。他拿到奖金支票后,马上就捐给了中国工程科技界的工程科技奖奖励基金。他攒了4.6万多元稿费,也捐给了中国科协的一个基金会。

                                         (选自2011年02月2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标题“‘朱光亚星’,永远在天上亮着”的含义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4分)

                                                                         

2.文中多处引用了他人对朱光亚的评价,有什么作用?(5分)

                                                                         

3.有人认为爱国情怀是朱光亚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原因,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中华文明到底有没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是如何起源、何时形成的?——这是全世界关注的话题。7月12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和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共同主办“文明探源公众考古论坛”,第一次面对公众讲述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10年取得的初步成果。正如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研究员所言,根据大量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研究的成果,可以说,中华五千年文明并非虚言。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由多个国家级科研机构、10余个省级考古研究机构、近10所大学的数百位学者参加的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多学科的合作攻关初步构建了中华文明演进的总体脉络和时空框架。

探源工程初步建立起在精确测年基础上的各个地区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期间考古学文化的年代序列,对中华文明形成和早期发展的过程、环境与各地区文明兴衰演进的关系有了总体性的认识。

距今6000年前,在中原、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开始出现社会的分化,文明进程呈现出加速度的状态。辽宁牛河梁、安徽凌家滩等年代距今5000年左右的遗址,发现了随葬精美玉器的高等级贵族大型墓葬和规模宏大的祭祀遗迹,可以推测,当时已经出现了王权或其雏形,或者已经进入初期文明阶段。

良渚、陶寺等年代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的巨型都邑、大型宫殿基址、大型墓葬的发现表明,早在夏王朝建立之前,一些文化和社会发展较快的区域,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进入了古国文明的阶段。而在夏代后期,以二里头遗址的宫城、具有中轴线理念的宫室为代表的宫室制度,以青铜礼器、大型玉石仪仗器具为代表的礼器制度,以青铜器和绿松石制作作坊为代表的官营手工业作坊的出现为标志,中华文明进入了王国文明的新阶段。

动植物考古在探源工程中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袁靖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对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进行了动物考古学研究,发现西辽河地区和黄河流域具有一种共性,都是由饲养猪和狗为主,逐步增加了牛和羊,4种家畜的兴旺促进了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志军认为“五谷丰登”并不只是一句歌功颂德的话,而是文明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古典文献中记载的五谷与研究人员在大量的重要遗址中浮选出的五谷是一样的,中原地区包括了稻、黍、稷、麦、菽5种农业作物,但在长江流域和西辽河流域农作物品种单一,种植农作物品种的多少显示了生产力水平的高下,种植农作物的区域经济基础更加稳定,这也是中原崛起的原因之一。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赵辉说,目前所有的成果只是初步的成果,要真正勾勒中华文明的起源,是整个考古界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摘自《人民日报》2012年07月13日,有删节)

1.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经过十余年的合作攻关初步构建了中华文明演进的总体脉络和时空框架。

B.“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过程以及兴衰演进的年代序列有了总体性的认识。

C.“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一个初步成果是勾勒了中华文明的起源,证明了五千年文明并非虚言。

D.“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发现中原地区五谷丰登,经济基础也更加稳定,是中原崛起的原因之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辽宁、安徽等地在5000年前就已经出现了高等级贵族,表明了王权的存在,进入了初期文明阶段。

B.公元前2500年前后在夏王朝的一些文化和社会发展较区域,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阶段。

C.探源工程中的动植物考古发现辽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家畜饲养兴旺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D.长江流域相对于中原地区而言,农作物品种单一,显示了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经济基础相当薄弱。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原、长江中下游等地区从出现社会分化文明进程加速到进入初期文明阶段,历时1000年左右。

B.二里头遗址的宫室、礼器制度及手工作坊,标志着中华文明在夏代后期即进入王国文明新阶段。

C.“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初步成果是,证明了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

D.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涉及宫室、礼器制度以及动植物考古等众多学科,是考古界的长期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