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长安夜雨

薛逢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了描写?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5分)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的“忧”包含了哪些内容?(6分)

 

答案:
1.①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1分)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2分)②这些景物凄冷萧条。(1分),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1分) 2.生活的艰辛;命途的不顺;生命的衰老。(6分,每点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先将颈联中所写的景物筛选出来。回答“角度”问题,可从观察角度(如远观、近看、俯视、仰望等)、感觉角度(如视角、听觉等)考虑;回答“特点”问题,可从哀和乐、热与冷、悲与喜等方面思索;最后还要指出表达的感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规定的“忧”字,在诗句中筛选相关信息。全诗在首联点出“忧”字后,颔联的上句“心关桂玉”说明了生活的艰辛;“运落风波”点出了命运的不顺;“当年志气俱消尽”说明已无进取之心;“白发新添”暗示了垂暮将至。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谢弘微,年十岁继从叔峻,名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义熙初,袭峻爵建昌县侯。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国吏数人而已,遗财禄秩,一不关。混闻而惊叹。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改适琅邪王练,公主虽执意不行,而诏其与谢氏离绝,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混仍世宰辅,田业十余处,僮仆千人,唯有二女,年数岁。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还谢氏。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于旧。东乡君叹曰:“仆射平生重此子,可谓知人。仆射为不亡矣。”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伯叔二母,归宗两姑,晨夕瞻奉,尽其诚敬。内外或传语通讯,辄正其衣冠。婢仆之前,不妄言笑,由是尊卑小大,敬之若神。

文帝初,镇江陵。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蔬素逾时。太祖即位,迁尚书吏部郎,参预机密。诸故吏臣佐,并委弘微选拟。居身清约,器服不华,而饮食滋味,尽其丰美。六年,领中庶子,又寻加侍中。弘微志在素官,畏忌权宠,固让不拜,乃听解中庶子。每有献替及论时事,必手书焚草,人莫之知。上以弘微能营膳,尝就求食。弘微与亲故经营,既进之后,亲人问上所御,弘微不答,别以余语酬之,时人比汉世孔光。

                                            (节选自《南史卷二十 列传第十》

【注】①内讳,指的是对家中祖母的名字不能提及或者小辈起名字的时候不能使用其中的字等规定。

②归宗,此处指已出嫁的妇女因夫死而回到娘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不关                                         豫: 通“与”,参与。

B.还谢氏                         听:听任,听凭。

C.有于旧                        加:更加。

D.上以弘微能营膳                        羞:同“馐”,美味的食品。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谢弘微“举止必循礼度”的一项是(3分)

①名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②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③晨夕瞻奉,尽其诚敬         ④内外或传语通讯,辄正其衣冠

⑤婢仆之前,不妄言笑         ⑥饮食滋味,尽其丰美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弘微安于贫俭,不贪财物。面对谢峻留下来的万贯家财毫不动心,此事深得谢混的赞誉,称其日后定成大器。

B.谢弘微品性方正,值得信赖。他不负晋陵公主的托负,将谢混庞大产业经营得井井有条,东乡君对此无限感喟。

C.谢弘微身居清约,志在素官。他平日所用器物所穿衣服都不华美,面对皇帝的加封,他也坚持拒绝,不予接受。

D.谢弘微做事认真,为官谨慎。每次上奏论事的手稿,他都一定烧掉,不给他人留下任何口实和把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主虽执意不行,而诏其与谢氏离绝,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5分)

(2)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蔬素逾时。(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消费文化与文化消费

消费文化和消费社会是同时出现和形成的,消费社会是消费文化依存的现实基础和社会形态,消费文化又构成了消费社会的本质,它们相互构成,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消费社会产生的条件和机制也就是消费文化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普遍认为,消费社会形成于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时期,即由短缺经济发展到经济过热或通胀时期,生产过剩过热必然导致消费的过剩过热,政府也鼓励和刺激民众消费,扩大内需以推动生产的发展或预防经济下滑。当代社会的生产过剩是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形成的根本条件和内在动力。当代大众传媒的发展为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代大众传媒借助互联网的快捷和多媒体的刺激搭建了商品咨询、购买和售后服务的立体平台,向民众进行超负荷的信息传输,民众最终屈服于媒体的广告宣传,懵懵懂懂地购买了商品,并进行着过度的甚至是浪费式的消费。在当今社会,消费无时不有和无处不在,消费所表征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意义也是前所未有的,当代社会无疑地已进入到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时代。

其实,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消耗物质财富的消耗过程,是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人类发展而发展的,物质消费中总是包含着文化因素,只不过在人类早期,特别是在原始先民那里,文化消费同物质消费未分化时,没有相对独立的表现形式,并且是微乎其微的。随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到来,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开始分化,文化消费不仅渗透在物质消费中,而且也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表现形式。到了当代消费社会,物质消费中的文化含量越来越凸显,文化消费的意义和符号程度也越来越高,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和社会形态的消费文化。可见,文化消费是人类所固有的,具有同物质消费一样的漫长历史,文化消费是文化产品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过程,而消费文化是当代消费社会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文化消费并非都展现为当代意义的消费文化形态,只有在消费社会,文化消费才展现为消费文化形态和社会景观,但作为当代消费文化形态又必须通过文化消费呈现出来。

在当代,消费文化过分强调文化同经济和产业的联合,过分抬高文化的经济价值,过多强调文化的日常实用、感官愉悦和时髦走秀,而对文化消费的深度阅读、境界提升、信念确立、崇高向往、形上关怀、人生启迪、心性陶冶等方面则有所淡漠和忽视。另外,在当代,消费文化产品数量过剩质量欠优,人们面对琳琅满目的文化产品无所适从,丧失了自己的选择能力和欣赏个性。从而,消费文化既浪费了物质资源,也亵渎和曲解了优秀的文化资源,同时还造成了没有个性特点均质化的文化消费模式。

1.下列关于“消费文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消费文化与消费社会是同时出现和形成的,消费文化以消费社会作为其依存的现

实基础和社会形态。

B.消费文化形成的条件和机制与消费社会产生的条件和机制,在出现和形成的过程中,它们相互构成、依存和影响。

C.消费文化形成于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时期,是生产过剩过热与消费过剩过热共同作用的结果。

D.消费文化是当代消费社会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当代大众传媒的发展是消

费文化形成的内在动力。

2.下列对“文化消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化消费与消费文化关系密切,在人类的消费史上,文化消费是人类所固有的,具有同物质消费一样的漫长历史。

B.在原始社会,文化消费还未完全从物质消费中分化出来,缺少比较独立的表现形式,因而影响力微乎其微。

C.文明时代到来之后,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开始分化,文化消费不仅渗透在物质消费中,而且获得了相对独立的表现形式。

D.在当代消费社会中,物质消费中的文化含量愈益凸显,文化消费成为了具有特定内涵和社会形态的消费文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代大众传媒向民众进行超负荷的信息传输,导致民众盲目、过度甚至浪费式的消费,有力地推动了消费社会的形成。

B.消费所表征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意义前所未有,表明当代社会已进入了消费社会和消费时代,因此,消费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C.当今社会更需重视文化消费的深度阅读、境界提升、信念确立、崇高向往、形上关怀等方面,促进文化消费的均衡健康发展。

D.当今的消费文化,文化产品数量过剩,质量欠优,导致人们丧失了选择能力和欣赏个性,进而使物质资源浪费,文化资源被污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王 温 舒 传

王温舒,阳陵人也。少时椎埋①为奸。为吏,以治狱至廷尉史。督盗贼,杀伤甚多。稍迁至广平都尉。择郡中豪敢任吏十余人,以为爪牙,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贼,快其意所欲得。此人虽有百罪,弗法,即有避,因其事夷之,亦灭宗。以其故齐赵之郊盗贼不敢近广平,广平声为道不拾遗。上闻,迁为河内太守。

素居广平时,皆知河内豪奸之家,及往,九月而至。令郡具私马五十匹,为驿自河内至长安,部吏如居广平时方略,捕郡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上书请,大者至族,小者乃死。奏行不过二三日,得可事。论报,至流血十余里。尽十二月,郡中毋声,毋敢夜行,野无犬吠之盗。其颇不得,失之旁郡,追求。会春,温舒顿足叹曰:“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卒吾事矣!”其好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

天子闻之,以为能,迁为中尉。其治复效河内,徒请召猜祸吏与从事。义纵为内史,惮之,未敢恣治。及纵死,徙为廷尉。而尹齐为中尉坐法抵罪,复为中尉。为人少文,居廷惛惛不辨,至于中尉则心开。督盗贼,豪恶吏尽复为用。温舒为人谄,善事有势者,即无势者,视之如奴。有势家,虽有奸如山,弗犯;无势者,贵戚必侵辱。舞文巧诋下户之猾,以焄②大豪。奸猾穷治,大抵尽靡烂狱中,行论无出者。于是中尉部中中猾以下皆伏,有势者为游声誉,称治。治数岁,其吏多以权富。

温舒击东越还,议有不中意者,坐小法抵罪免。是时天子方欲作通天台而未有人,温舒请覆中尉脱卒,得数万人作。上说,拜为少府。徙右内史,治如其故,奸邪少禁。坐法失官。复为右辅,行中尉,如故操。

岁余,会宛军③发,诏征豪吏,温舒匿其吏华成。及人有变告温舒受员骑钱,它奸利事,罪至族,自杀。温舒死,家累千金。

(节选自《汉书·王温舒传》)

注:①椎埋:盗墓。②焄:同“熏”,以火烟熏炙。此指胁迫。③宛军:指讨伐大宛的军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报,至流血十余里 论:商议

B.文巧诋下户之猾 舞:玩弄

C.有势者为声誉 游:宣扬

D.温舒请中尉脱卒 覆:审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温舒阴险狠辣的一组是(3分)

①少时椎埋为奸 ②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贼③令冬月益展一月,卒吾事矣 ④即无势者,视之如奴⑤舞文巧诋下户之猾,以焄大豪⑥奸猾穷治,大抵尽靡烂狱中,行论无出者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 C.②③⑤⑥D.①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温舒所治郡县少有偷盗之事,显出安定之态。盗贼不敢出入他所管辖的地区,他的做法强化了当地的治安,这也成为了他不断晋升的一个原因。

B.王温舒为人心思缜密,治政有独特的方法。其对豪奸之家以及自己手下的情况了如指掌,以暴制暴,威逼加以杀伐,既聚敛了大量钱财,又使自己获得了好名声。

C.王温舒为官心狠手辣,但也忠于职守。当一些奸豪之人逃到他郡,他都尽力追捕归案。在自己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时,他深怀憾恨。

D.王温舒善于谄上欺下,舞文弄墨。其惩处奸豪标准不一,歪曲法律条文诋毁奸猾的平民,以达到威迫大的豪强的目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贼,快其意所欲得。(5分)

(2)有势家,虽有奸如山,弗犯;无势者,贵戚必侵辱。(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