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创造与摹仿

朱光潜

①学一门艺术要用什么方法呢?起初都要摹仿。“摹仿”和“学习”本来不是两件事。姑且拿写字做例来说。小儿学写字,最初是描红,其次是写印本,再其次是临帖。这些方法都是借旁人所写的字做榜样,逐渐养成手腕筋肉的习惯。但是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学写字最得益的方法是站在书家的身旁,看他如何提笔,如何运用手腕,如何使全身筋肉力量贯注在手腕上。他的筋肉习惯已养成了,在实地观察他的筋肉如何动作时,我可以讨一点诀窍来,免得自己去暗中摸索,尤其重要的是免得自己养成不良的筋肉习惯。

②推广一点说,一切艺术上的摹仿都可以作如是观。诗文上也并不是例外。朱晦庵曾经说过:“韩昌黎、苏明允作文,敝一生之精力,皆从古人声响学。”所以从前古文家教人作文最重朗诵。朗诵既久,则古人之声就可以在我的喉舌筋肉上留下痕迹,“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到我自己下笔时,喉舌也自然顺这个痕迹而活动,所谓“必有句调奔赴腕下”。要看自己的诗文的气是否顺畅,也要吟哦才行,因为吟哦时喉舌间所习得的习惯动作就可以再现出来。

③古今大艺术家在少年时所做的功夫大半都偏在摹仿。米开朗琪罗费过半生的功夫研究希腊罗马的雕刻,莎士比亚也费过半生的功夫摹仿和改作前人的剧本,这是最显著的例。中国诗人中最不像用过功夫的莫过于李太白,但是他的集中摹拟古人的作品极多,只略看看他的诗题就可以见出。杜工部说过:“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他自己也说过:“解道长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他对于过去诗人的关系可以想见了。

④艺术家从摹仿人手,正如小儿学语言,打网球者学姿势,跳舞者学步法一样,并没有什么玄妙,也并没有什么荒唐。不过这步功夫只是创造的始基。没有做到这步功夫和做到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创造。我们在前面说过,创造是旧经验的新综合。旧经验大半得诸摹仿,新综合则必自出心裁。

⑤像格律一样,摹仿也有流弊,但是这也不是摹仿本身的罪过。从前学者有人提倡摹仿,也有人唾骂摹仿,往往都各有各的道理,其实并不冲突。顾亭林的《日知录》里有一条说:

诗文之所以代变,有不得不然者。一代之文,沿袭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语。今且千数百年矣,而犹取古人之陈言一一而模仿之,以是为诗可乎?故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

⑥这是一段极有意味的话,但是他的结论是突如其来的。“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一句和上文所举的理由恰相反。他一方面见到摹仿古人不足以为诗,一方面又见到不似古人则失其所以为诗。这不是一个矛盾么?这其实并不是矛盾。诗和其他艺术一样,须从摹仿人手,所以不能不似古人,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但是它须归于创造,所以又不能全似古人,全似古人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不能无摹仿,但是只有摹仿也不能算是创造。

⑦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有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即创作亦难尽善尽美。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摹仿。匠人虽比诗人身分低,但亦绝不可少。青年作家往往忽略这一点。

选自《美学》有删节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作者认为学写字,实地观察书家的筋肉如何动作,比借旁人所写的字做榜样逐渐养成手腕筋肉的习惯更重要。

B.从前古文家教人作文最重视朗诵的根本原因是,只要有足够的朗诵功底,在写作时就“必有句调奔赴腕下”。

C.古今大艺术家在少年时所做的功夫大半都在摹仿,米开朗琪罗、莎士比亚都如此,中国诗人杜甫也不例外。

D.中国诗人李白集中摹拟古人的作品极多,只从他的诗题就可以见出,所以他在中国诗人中最不像用过功夫的。

E.艺术家从摹仿人手,但如果要谈创造,就不能只做到这一步就停止,因为创造是旧经验的新综合,新综合则必自出心裁。

2.关于作者“筋肉说”的理解,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学习书法艺术,最初的描红、写印本、临帖,都是为了逐渐养成手腕筋肉的习惯。

B.学习的过程,就是养成正确筋肉习惯的过程,具有不良筋肉习惯的人永远成不了艺术家。

C.朗诵能让古人之声在我们喉舌筋肉上留下痕迹,待到我们写作时,喉舌也自然顺这个痕迹而活动。

D.朗诵时,喉舌间所习得的习惯动作可以帮助我们检查作品的文气是否顺畅。

3.根据文意,理解“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的含意。(4分)

4.郭敬明执导处女作电影《小时代》票房高涨,但剧情被网友吐槽。电影《小时代》讲述了四个女人在上海的生活,写她们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名牌的追求。这与美剧《欲望都市》框架很像。另外,也有网友发现剧中场景和另一部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许多场景相似。请问,你怎样看待电影《小时代》中存在的这种现象?试运用文章的观点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AE 2.B 3.①“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这句的意思是如果不摹仿古代诗歌就不会明白作诗的道理。它说明诗和其他艺术一样,须从摹仿人手,这就是不能不似古人。②“似则失其所以为我”,这句的意思是如果仅止步于摹仿就会失去诗歌独抒性灵的本质。它说明一切艺术都须归于创造,要表现出自我的本性。③这两句深刻揭示了摹仿与创造的辨证关系,创造不能无摹仿,但是只有摹仿也不能算是创造。 4.示例一:存在这种现象无可厚非。①创造不能无摹仿。艺术家往往从摹仿人手,摹仿是创造的基础。②米开朗琪罗用半生的功夫研究希腊罗马的雕刻,莎士比亚也用半生的功夫摹仿和改作前人的剧本。③郭敬明执导的电影《小时代》是他的处女作,他也是一位年轻导演,即使网友“吐槽”属实,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可以理解。并且高涨的票房也说明了问题。 示例二:对这种现象应该批判。①摹仿不能算是创造。艺术家如果只会摹仿,就不能有创作。②如果中国大诗人李太白只会集中摹拟古人的作品,就不会有“诗仙”之誉了。③郭敬明执导的电影《小时代》摹仿美剧《欲望都市》的框架,抄袭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的许多场景,郭敬明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匠人”,而《小时代》也不能算是创造 【解析】 1. 试题分析:A.符合文意。文章第一自然段中“但是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学写字最得益的方法是……”一句。B.不符合文意。文章第四自然段,文章没有提到“朗诵功底”,只是说“朗诵既久,则古人之声就可以在我的喉舌筋肉上留下痕迹”。C.不符合文意。文章第三自然段“大半都偏在摹仿”,而不是“大半都在摹仿”,并且文章也没有提到杜甫摹仿古人。D.不符合文意。文章第四自然段“最不像用过功夫”并不是指他“摹拟古人的作品多”。二者在文中是转折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E.由文章第四自然段描述可知,符合文意。所以选AE。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A.表述符合文意。文章第一自然段“借旁人所写的字做榜样,逐渐养成手腕筋肉的习惯”。B.表述不符合文意。在文章第一、二两段文中无此观点。C.由文章第二自然段可知,表述符合文意。D.符合文意。文章第二自然段“要看自己的诗文的气是否顺畅,也要吟哦才行,因为吟哦时喉舌间所习得的习惯动作就可以再现出来”。所以选B。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首先要找到这句话,然后从这句话附近的语段中,找出解释的语句,加以概括即可。如文章第6段“诗和其他艺术一样,须从摹仿人手,所以不能不似古人,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但是它须归于创造,所以又不能全似古人,全似古人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不能无摹仿,但是只有摹仿也不能算是创造。”可概括为创造不能无摹仿,但是只有摹仿也不能算是创造。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着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加以分析概括。如要认为,存在这种现象无可厚非。就要从作者在文章中关于创造不能无摹仿的观点和郭敬明执导的电影《小时代》是他的处女作,正是处于学习的阶段两方面加以分析阐述;如要认为,对这种现象应该批判。就要从作者在文章中关于摹仿不能算是创造的观点和郭敬明执导的电影《小时代》多模仿别的作品缺乏创造性两方面进行阐述。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也。彬始生周岁,父母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受。吴越人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结交?”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彬笑曰:“ 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 卒赖保全。

初,彬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① 觌(dí):相见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受而之以归        籍:登记造册

B.太祖禁旅            典:主管,掌管

C.副帅潘美以为贺      预:参与,加入

D.赐白金万两          仍:于,又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百玩之具罗于席       吴越人轻舟追遣之

B.观其取               一无

C.汝故疏我             煜入或不测,奈

D.彬总师也             上临哭

3.下列各句,对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

B.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

C.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

D.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3分)

②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4分)

(2) 文中第五段写道“美窃视彬微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也可用原文回答)。(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