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题。(8分)

【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

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1.此曲前八句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结合原文,简要分析。(4分)

2.“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哀情在结尾处才涌出,看似突然,其实合情合理。请结合全诗,从景与情的角度来分析。(4分)

 

答案:
1.用水、天、云、树、禽山、月、桃蕊、梨花等意象(2分)描绘了一幅即壮美(壮阔、开阔),又秀丽(秀美、柔美)的春景。(2分) 2.本曲开篇便极力展现春天的美景,(1分)但当低下头来细想时才发现这一切都和自己独处孤舟形成了对比,以乐景写哀情,(2分)更触发了他的思念之情、离愁之苦。(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反复品读诗句,从景物的描写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如水、天、云、树、禽山、月、桃蕊、梨花等,由“阔”“妆”等可以体会出壮美秀丽的意境美。答题时,要先答出意象词,然后再分析其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一些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衬托等等。在答题时,要反复品读词,整体感悟词的意境,找到一些关键词来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技巧。本题前几句描写优美的景物,是为了衬托自己内心的忧愁,这种写法为以乐衬托哀情。通过景物的优美与自己的现状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他的思念之情、离愁之苦。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推荐试题

课内文段阅读:请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24分)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七)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八)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学而》十三)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为政》九)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三十五)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张》三)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子张》十)

1.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相同的是(      )  (4分)

A.退而省其私                吾日三省吾身  

B.学则不固                  奢则不逊,俭则固

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回虽不敏,请事诸语矣

D.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克己复礼为仁

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      )  (4分)

A.其不可者拒之              生而知之者,上也

B.于人何所不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D.学则不固                  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3.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嘉善而矜不能”的“善”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无友不如己者    B.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C.不耻下问        D.贤贤易色

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4分)

A.异乎吾所闻      B.非也,予一以贯之      C.其何以行之哉    D.莫我知也夫

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每小题4分)

(1)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翻译:                                                                                       

(2)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