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现代文(文学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如你在远方       许达然

此地阳光恹恹,此地氛围溷溷。你已疲惫,窒息于此地的世俗,喧嚣与愚昧。向往远方,你将去,悄然远离此地。

远方有海,有山与林;远方总是飘扬着你的梦。如你在远方,你独立在传统的影子外,阳光染你,山峦拱你,树林托你;你呼吸无羁,毛孔舒逸。

自故乡携忧郁来,你蛰隐在山麓与水溪间,那地图上找不到名字的小镇。不再哭,甚至珍惜每一声叹息。你欣然活着。

第一朝醒来,你说:“早安,一切存在。”然后饮一杯清醒自己的露水,然后捶钟,捶醒山林里的鸟兽,捶醒人。然后他们醒来发现你的存在。笑问你从哪里来,你说你来自远方,那虚伪与贪婪统治的远方,那曾被你爱过,将来又会被你爱的故乡。然后告诉人们,你不需要名字,你是无名字的捶钟者。

日日,你听草与草的细语,拈花微笑。在沙滩上画自己,让自己被浪淹没,而浑然忘记自己。夜夜,你开窗迎接星子们温柔的造访。“你爱星吗?”你会突然想向一个人写信但写后又撕碎,将纸悄悄撒在风中,撒在海上,撒在你的遗忘里。以前你没问他,现在你再也不能问他了。以前你发现自己喜欢他,但你们总是那样沉默,那一天,他突然沉默地离去了——他已死去许多年了吧?

有雾。雾来时你不知道,但你曾送雾离去。行在雾里,你将满足于自己的孤独,骄傲于不被群众荒谬的迷惑,骄傲于拒绝人间的庸俗。再也不需礼节,不需权威,不需偶像,也不需圣贤;你只需清醒,只需良知。你苦恼,只因清醒,只因还有良知。有雨,雨会为你弹沉重的歌曲,使你更凄寂,你以你的凄寂冷漠人间的丑陋。踽行在雨里,让泥土沾你,泥土与你只差一个上帝而已,但是上帝啊!你在哪里?雨霁时,擦干身体,但愿自己是个浴后的婴孩。你欣赏自己,想起,每个人都是如此的,每个人都是块泥土!有鸟,安眠于巢,你不破坏他们的美梦。会有鸟飞过,你曾羡慕航海的水手,但那时你羡慕轻捷地飞过,以影子戏浪的燕子。看浮云悠闲飘过,山默然,如你,如你的默然伫立,敞开心门:“来吧!一切真善美。”

也在海里游泳,造访鱼的屋舍,跟鱼交语;鱼将惊奇你这条陌生的大鱼,你只好介绍自己,告诉鱼,人类可笑的现代文明,鱼也笑了。然后造访珊瑚的胜绩,告诉珊瑚们,他们的尸体比金字塔还美丽!

秋来时,去捡拾落叶与落花吊祭秋,在他们的墓冢上写句歌迎冬,让镜头去传秋的悲哀。春来时,在墓旁徘徊,倾想冬对大自然残酷的爱与恨,然后以一股悲哀拥抱春。啊,春,又是春时,世人为什么仍存冬意?

不再期待,期待一切曾被期待过的;不再赞美,赞美一切曾被赞美过的。以良知品评一切,你看很多书,燃烧很多热情,很多慈祥,很多冥思。你是真实存在的自己。

不写信,只将怀念埋在日记里。不遗忘别人,也许别人已把你遗忘,但你并不介意。你是那紫罗兰,固执地不在白天绽放,只在黑暗时默默地害羞,默默地祝福别人,默默地闪烁贞洁。当有一天,毛发被染白,不知已越过了世纪,不知祖先墓冢的草已长得比你还高,只知自己等不急了,你悄然归来,不再像去时昂然,你脚步蹭蹬。你仍认识故乡,但故乡已将你遗忘。故乡的老人会笑问客从何处来,你会泪答,你回自远方,回自梦。你属于故乡。

然后你告诉他们,每年秋天托鸟寄一片落叶回乡的人是你,那落叶是你的怀念;你说:“以前离开这里时,这里是养羊的草原,而今学生代替了羊。”然后,你将聪明故乡的愚昧,高贵故乡的世俗。无论人们怎样待你,你并不是那怕失望而鱼池钓鱼的绅士,你是那到大海钓鱼的渔夫。失望惧你。你还惧什么?

然后,你忘记你曾在远方。 然后,你死在故乡。

【小题1】概括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并说说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答:                     

【小题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行在雾里,你将满足于自己的孤独,骄傲于不被群众荒谬的迷惑,骄傲于拒绝人间的庸俗。(2分)答:                          

(2)每个人都是如此的,每个人都是块泥土!(2分)答:                    

【小题3】本文用第二人称“你”来表达,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含义与作用。(4分)答:       

【小题4】本文作者许达然,是一名有过留美经历的台南籍历史学者。请结合本文内容,结合你的生活观察,探究本文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心理。(6分)答:                                               

 

答案:
【小题1】(1)第一、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是:窒息于家乡的世俗、喧嚣和愚昧,向往远方,觉得希望在远方而悄然逃离了故乡(2分)(2)第一、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①点题。文章标题是“如你在远方”,文章在第二段直接点了题;②总领下文。第一、二段写“你”逃离了自己的故乡,才有后文所写到的“你”在远方寻梦,寻找自我,希望能摆脱“虚伪与贪婪统治”的现实社会,希望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1)这是一个比喻句。意为:自己不被群众“礼节、权威等”荒谬的东西迷惑,并且拒绝“偶像、圣贤”的庸俗,只要自己清醒和有良知,即使自己在人生的迷雾中很孤独但也很满足。(2分)(意思对即可) (2)每个人都想洗去世俗的尘土,超凡脱俗,回归本真的自我。但是每个人本就是尘世中的一块“泥土”,再怎么擦拭也难以使自己真正地脱离世俗。(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3】本文的“你”既是实写,也是虚写。(1分)实写的“你”是指“你”是个有血有肉有个性的具体可感的“人”的个体。如你窒息于家乡的世俗、喧嚣和愚昧,觉得希望在远方而向往远方,最后逃离家乡;你那样清醒,有良知;你是真善美的化身;你热情、慈祥等等。(1分)虚写的“你”是指在文中,并没有写一个具体的“人”,而是泛写出了每一位身在远方的人的特征。“你”怀着梦想和希望去了远方,在远方生活,最后落叶归根。(1分)运用第二人称来表达拉近了与读者的关系,让每一位身在远方的读者深切地感知到:这不是在写我吗?从而产生出巨大的心灵震撼力。(1分) 【小题4】①本文表现的是一种故园情怀。“你”怀揣着对自由、梦想的追求,逃离世俗、喧嚣和愚昧的故乡,走向外面精彩的世界。“你”微笑着和自然对话,沉醉于春去秋来的思绪。有雾有雨的日子,“你”放飞思绪,“将满足于自己的孤独,骄傲于不被群众荒谬的迷惑,骄傲于拒绝人间的庸俗”。然而当“你”老去,“你”悄然归来,“你仍认识故乡,但故乡已将你遗忘”,但“你”是属于故乡的,白发苍苍的“你”忘记“你”曾在远方,最后在故乡死去。(3分) ② 汉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这种故园情怀。古人说“狐死首丘”,兽犹如此,人何以堪?还有沿海人闯“南洋”离乡时,也必带乡土。“落叶归根”,客死他乡的人,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有可能都会运回家乡安葬,至今还保留了这一习俗。这些都说明我们汉民族这种故园情怀历史因袭。(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一二两段的内容相关联,可归为一个层次。具体归纳时可抓住两段中的关键词或语句,如没有则归纳其两段的共同点。其作用,内容上方面的回答应结合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其结构,可结合首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来分析。 【小题2】句子含义的理解,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因此,首先要将这两句话在原文中找到,并注意其在文中的位置,以确定其具体的语言环境。然后根据此具体语境,来分析解决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如用了修辞手法,需将其还原。如第一句用了比喻的手法,那就要知道这个比喻的本体是什么,也即“雾”比喻什么等。 【小题3】“你”,常用来作为抒情的呼告对象。其作为第二人称代词,所指是有所变化的。其含义,可根据具体的语境来把握,看作者抒写或呼告的对象,是很容易把握的。关于其作用的回答,应联想平时积累的关于第二人称代词的作用常识,结合本文内容即可。 【小题4】本题要求结合本文内容,结合你的生活观察,探究本文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心理。因此答本题最好能知道民族文化心理有哪些内容,这样可对号入座。当然,本题题干已作了暗示。题干中“本文作者许达然,是一名有过留美经历的台南籍历史学者”这句话,看似与题目无关,实际是对答案进行了暗示,其“留美经历”可推测对家乡的情愫,然后结合文章内容来阐述就可以了。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推荐试题

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5分)

植入式广告是一种把产品植入到电视节目、电影等媒介产品当中以示宣传的广告形式。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植入的载体,只不过不同的广告载体价值不同,价值较大的载体莫过于大众媒体。春晚则是最佳的载体,因为它聚焦了全国十多亿人民和无数海外华人的注意力。植入式广告与常规广告的区别是它不在广告时段和广告空间出现,而且让一般的大众难以一眼就识别出它就是一则广告。“最不像广告的广告才是真正的广告”,这里面的悖论有点像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植入式广告的成功就在于对这一哲理的巧妙运用。

植入式广告从一诞生就受到诸多指责,中国传媒界就不承认它,所以才有了央视对春晚节目中有广告这一事实的否认;其实,植入式广告不但是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传媒发展的需要。在媒介产品中植入广告,首先是媒介产品本身的需求。春晚的节目本身就来源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真实而艺术的再现。现实中我们的确用“国窖”送礼,喝“汇源”果汁,通过“中国移动”发短信。把这种广告植入节目,其实也是反映社会真实,并未对节目自身的完整协调有损害。其次,观众免费欣赏了节目,理应买单。春晚的节目时间5小时,假设其中有10分钟的植入式广告,观众欣赏5小时节目的同时顺便看了10分钟植入式广告,媒介付出了劳动也领取了报酬,央视与观众之间不存在谁剥削谁的问题。当然,如果观众愿意,也可以再看几个常规广告,这时才是为央视做贡献。

有人提倡节目付费制度,认为这样媒体可以靠无广告的节目赚钱,不用再受广告主的制约了。笔者认为这对于媒体而言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想法,因为人们已习惯于免费欣赏节目,即使有人愿意付费,也毕竟是少数,结果只会令媒体入不敷出。大多数人就算知道自己在欣赏节目时为媒体赚了钱,被媒体剥削了,他们还是会继续看下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阅听行为与欣赏行为同时发生,他们并没有花过多的时间,而且也得到了部分的回报——免费欣赏节目。推行节目付费制只能出现一个结果:媒体失去大众,而失去大众的媒体是没有多大广告价值的。

我们要做的是说服受众接受这种广告形式,并让受众理解这种广告没有破坏节目的艺术性反而添加了真实性,且能使他们继续免费欣赏节目。媒体要说服受众,先得说服我们自己——正视植入式广告;然后,我们的任务就是如何把植入式广告做得更好。广告必须与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休闲娱乐融为一体,才能被广泛接受;因此,广告必须不露痕迹却又不被忽视地安插在节目当中,与情节、人物有机结合。广告的悄悄出现会让人会心一笑,在人们沉浸于剧情时,广告信息潜入大脑;在他们准备购买时,又浮现眼前,影响其购买决策。     (选自莫梅锋《透析春节联欢晚会中的“植入式广告”》)

【小题1】下列对“植入式广告”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所谓植入式广告,就是把产品的品牌植入到电视节目、电影等媒介产品当中,从而达到宣传目的的广告形式。

B.植入式广告不在广告时段和广告空间出现,有时大众难以一眼识别,是最不像广告的广告。

C.植入式广告是广告中最完善的形式,它是中国传统哲学中“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巧妙运用。

D.植入式广告要想被受众接纳,安插于节目中时,必须与情节、人物有机结合,不露痕迹。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用“国窖”送礼,喝“汇源”果汁,通过“中国移动”发短信,这些广告都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又没有损害节目的完整协调。

B.作为受众不应该支持植入式广告,因为在欣赏节目时媒体赚了钱,自己间接地被媒体剥削,被央视剥削。

C.植入式广告是媒介产品本身的需求,节目制作也是一种劳动,同样需要获得经济报酬,如此媒体才能运行。

D.媒体要想使植入式广告被大众接受,必须将这种广告与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休闲娱乐完美融为一体。

【小题3】通读全文,谈谈文中作者赞同“植入式广告”时表达的观点。(请分条概括)答: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日喻说             苏 轼

①生而眇者[1]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2],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②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④南方多没人[3],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⑤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世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选自《唐宋六十家小品文精品》)

注:[1]眇(miǎo):瞎一只眼睛,文中指天生双眼失明的瞎子。[2]籥(yuè):古代的竹制管乐器。[3]没人:能潜水的人。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扪烛而得其形                    扪:抚摸

B.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异于眇    达:传达

C.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致:自然获得、得到

D.士知求道而不务学                 务:致力、从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扣盘而得其声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B.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C.士杂学而不志于道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B.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C.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D.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主要在阐述治学做学问所应有的态度。文章开头用双目失明的眇者为喻,指出当今不务学者正如眇者之求日一般,自己不曾痛下苦功钻研学问之道,而是依赖他人片面的见解,却就此而满足,这是极其错误的。

B.文章第4段,作者以“没人”一事设喻,强调做学问,要“致道”,没有捷径,不能速成。唯有老老实实,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才是唯一的法则。

C.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除了赞赏、鼓励吴彦律有志于学外,更主要的是在揭露、批判社会上的士人如同眇者得日、南方之人学游泳一样,对学习马马虎虎,急功近利,“不学而务求道”的不良学风。

D.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说理形象生动,语言流畅亲切,没有板起面孔一味说教的味道。但是在轻松、风趣的后面,我们又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郑重与严肃。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①然则道卒不可求欤?(3分)               

②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4分)                

③夫没者,岂苟然哉!(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