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人体设计之高明,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类文明已经达到的程度。在我们引以自豪的大脑皮质中,思维是通过神经网络来实现的。神经网络由大约六十亿个神经元组成,包含着数不清的连接。这些神经元排成6层,每层都有一百多万列;而每一列又有约一千个细胞。如此完美的设计,所产生的作用大于其各部分之总和,以至产生了“自我意识”。单从性能上看,大脑能把生活中经历的点点滴滴编码记忆存储在细胞构成的存储器中。任何时候只要需要,就会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检索出来!

然而人体里虽然有数千个令人感叹的精美之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类似铁皮加铆钉的粗疏之作,有些甚至看起来是不可饶恕的!

近视,让至少有1/4的人饱受其苦,而摆脱不了眼镜这个累赘,除非大着胆子去动手术。像眼睛这样高档的摄像机造物主都设计出来了,却为何不能再配备一只小巧的生物眼镜,以便我们需要时,在眼睛中自动地“架上”?庞大而复杂的血管网络系统能够将养分精确地输送到全身10万亿个细胞中的每一个细胞,却会忘记打扫沉积在动脉壁上的胆固醇,结果使缺陷的设计引发心肌梗死等诸多疾病。

大自然这样的旷世大师不可能留下如此多的败笔。这些看似不合理的有缺陷的设计,一定会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为什么断掉的手指不能再生,而只能愈合呢?有两个可能的原因:第一,自然选择无法精确地将极少数几个拥有断指再生能力的原始人选择出来。第二,如若具备这种断指再生能力,那可能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权衡利弊,自然选择淘汰了这种过度的尽管是有用的再生能力。为什么我们的骨骼是空心的,而空心的骨骼更易被折断?原因是实心的骨骼会更沉重,使行动更迟缓。这对以狩猎为生的原始人类来说是致命的。他将无法逃脱猛兽追逐,也无法追上自己要捕获的佳肴。且实心骨骼将使体重增加,进而需要消耗更多的食物。这对时刻处于食物短缺危机之中的原始人是不利的。

自然选择也绝不会对身体的某个部位设计超标,因为那样做是不值得的。把身体的某个部分设计得比其他部分更耐用并无意义。当整个生物个体死亡时,那些还完好无损的部分也将随之变得毫无价值。

回望已经流逝的数百万年的时间,自然选择不屈不挠地对人体不间断地小修小补。所有能够完美的地方都完美了,所有必须妥协的地方都做出了最小的让步。强大的免疫系统让我们免受外来病原体的侵害,但也会带来患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为了保证必要的组织自我修复的能力,我们甚至付出了可能会启动癌症的代价,但所有这些就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了。明白了这些,我们就可以从容地面对明天,期待下一个微小却立竿见影的进化!

1.下列对“自我意识”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是指能够认识自身优缺点的意识。

B.是指人的大脑产生的能认识自身肢体缺陷的一种意识。

C.是指人体各部分的完美组合而产生的高级思维活动。

D.是指人体各部分的完美组合而产生的高级自我修补的能力。

2.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类似铁皮加铆钉的粗疏之作”的一项是(  )

A.让至少1/4的人饱受痛苦的近视眼。

B.容易引发心肌梗死等诸多疾病的动脉血管。

C.容易折断的空心的骨骼。

D.把生活中经历的点滴记忆都储存起来的大脑。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选择还将不屈不挠地对人体进行不间断地小修小补,一直到最终十全十美为止。

B.随着自然进化,人体中那些“粗疏之作”的部分将可能得到改进。

C.我们战胜旧的病症时,新的疾病有可能正潜滋暗长。

D.优化人体部件的最佳方案,也容忍某些遗憾,过去如此,将来还会如此。

 

答案:
1.C 2.D 3. A 【解析】 1.试题分析: A、B、D三项理解不全面,未能抓住本质属性。且由原文中“如此完美的设计……以至产生了‘自我意识’,也可推知C。”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每小题3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则明而行无过矣知:智慧

B.而闻者彰:清楚

C.非能水也,而江河绝:横渡

D.君子非异也生:习惯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而寒水                      善假物也。

吾尝终日思矣             至千里

A.两个“于”字相同,两个“而”字相同。   B.两个“于”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C.两个“于”字不同,两个“而”字不同。   D.两个“于”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3.对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金就砺则利                     ②、学不可以已

A.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就会锋利学习不可以停止

B.金属靠拢在磨刀石上磨就会锋利学习不可以停止

C.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就会锋利学习是不可以成为过去的事情

D.金属靠拢在磨刀石上磨就会锋利学习是不可以成为过去的事情

4.对上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文三处提到了“君子”。而其意义不同,按照顺序他们分别是“有学问的人”、“品德高尚的人”和“统治者”。

B.第一段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强调人的知识和道德修养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在后天不断的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C.第二段形象的论证并强调了后天的学习在获取知识和培养品德中的巨大作用。

D.上文反复运用了同类事物设喻,比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假舟楫者”等,论证了同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