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5分)

译文:                                                                  

2.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5分)

译文:                                                                  

 

答案:
1.逃亡没有回来的,官府替他们盖房;贫穷不能盖房的,给予他们钱财。 2.查验差役告发的事,都不符合实际,韦丹成功治理的情况越发显明。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语言点:(1)复:回来;第一个“为”:替;第二个“为”建造 ;畀:给;(2)告:告发的事情;实:符合事实;治状:安定治理的情形;明:明显、分明。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推荐试题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未行,而新罗立君死,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唯两京耳”。宪宗褒美。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咸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周墀对:“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诏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从外祖颜真卿学孤:幼年丧父。

B.始州,周十三里城:构筑城墙。

C.法废人慢,当以威济:渡过难关。

D.与若一月还之期:约定时间。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    )

①民贫自鬻者,赎归之      ②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    ④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⑤免半赋,徐取其偿        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旧例规定,凡出使外国,朝廷赐下州县官员名额,卖出后充作资费;韦丹认为费用应由朝廷支付,不可卖官求钱。

B.韦丹认为法令废弛就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因而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对所治三州,认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费国家钱财,不若划归河东管辖。

C.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D.韦丹去世之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记功,当朝宰相也认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皇上于是下令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