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荆轲刺秦王》节选)
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
|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道谢。
|
D.图穷而匕首见 穷:穷尽。
|
2.对下列句中划线通假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武阳色变振恐振:通“赈”
|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卒:通“猝”
|
C.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
|
D.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
3.下列对“易水诀别”部分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太子和宾客都“白衣冠”送行,说明这是非常悲壮的生离死别,以示任务重大和艰巨。
|
B.“为变徵之声”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歌声,创造了悲怆的氛围。
|
C.三个“皆”字写出了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
D.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魄,这个场面描写,是全文情节的高潮。
|
4.把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2)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答案:
1.C
2.A
3.D
4.(1)望大王能够稍稍原谅他,让他能够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少、假借各1分,)
(2)群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没意料到,全都失去常态。(卒、度各1分)
(3)事情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我想要活捉你,一定要你同我们订下条约回报太子啊。
【解析】
1.试题分析:C中的“谢”为“谢罪”,从上文看秦武阳脸色变了,群臣感到奇怪,这视为不尊,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荆轲只能“谢罪”。“谢”还有其他义项:认错,道歉,如因宾客至蔺相如门~罪;推辞,拒绝,阿母~媒人;告辞,如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客就车;劝戒,如多~后世人,戒之慎勿忘;道谢,如乃令张良留~。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